APP下载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路径研究

2024-09-25洪晓云

考试周刊 2024年32期

摘 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层面统一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与时代碰撞下的产物,能够创新数字化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旨在推动学生从多样化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掌握通用技术和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平台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接着又从设计教学、上传丰富教学视频资源、确定学习任务单、开展实验实践出发对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的路径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10-04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3年度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立项号:KT23120。

作者简介:洪晓云(1988~),女,汉族,福建永春人,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通用技术。

信息科技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让教育从传统的纸质理论教学,转变为多形式、多样化展示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备课资源、教学时空得到拓展,也能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通用技术相关综合能力。因此,高中通用技术教师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如何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系统化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教学。

一、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必要性

(一)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现状

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受限主要表现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方式依旧以教师占主导地位,结合教材进行照本宣科教学、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空间受限多个方面。对大部分学校而言专业的通用技术教师是十分缺乏的。

由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加、学科教学任务的加重,像高中通用技术这一非硬性考试要求的教学,很难在高中阶段受到重视。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略显敷衍,而缺乏实践引导意义。此外,通用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强,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选择的是结合教材开展教学,而没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出现与时代不适应和教学空间受限的情况出现。

(二)智慧教育平台下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价值

1. 丰富教师的校本课程备课资源

智慧教育平台有着历年其他教师或者教师自己的相关课程备课资源。这些资源将使教师在新时代要求下对自己之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这样的调整,不仅让教师提高了备课效率,还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更新自己的学习思维。这些备课资源主要包括了教育平台上其他教师的课件内容、视频内容、拓展资料。教师在做2023年高中通用技术某一课的备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发现2018年度到2022年度同一课程的部分优质或者精品课程。这些课程能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丰富备课资源。

2. 积极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

智慧教育平台下,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展,能够积极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智慧教育平台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可以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时间段。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智慧平台教学内容的预习等,掌握学生对通用技术的了解情况,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也可以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系统性教育平台模式,以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有限的时间中对通用技术的认知,增强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兴趣。对部分学习基础较薄弱,课堂效率不高的学生而言,课后随时回顾智慧教育平台是帮助他们追上其余同学的有效方式。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视频资源和学习内容也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可实践的思路,让他们能够在课后补充自己的思维框架。

3. 发展学生通用技术的综合能力

通用技术的综合能力包括了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五个方面。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蕴含的高中通用技术相关技术理念、部分专业领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著名人士的专业敏感性认知,学生能够从中逐渐建立正确的技术意识。通过教师搭建的框架性学习思维和工程思维,以及对这些通用技术的理论层次性学习以及实践化方案的建构,学生便能够领悟结构流程系统的基本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更加富有逻辑性和深刻分析性的综合评估工程思维搭建过程。通用技术不是按部就班的,不是直接照搬教材上的技术或模仿其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使用和利用这些知识内容。这样便能够让学生从之前从未想到过的思路和角度出发,去构思一系列解决问题和利用技术的过程,以推动技术性能指标实验操作的落实。通用技术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理论技术的应用,还包括了学生对这些机械加工图和控制框图常见图样的分析,以及简单绘制一些三视图、草图和框图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便能够将想象构思的方案进行实物的优化和建构,以推动通用技术模型或者是作品的物化。

二、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展路径

(一)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教育内容,设计平台融合下校本教学

智慧教育平台中有着跨越时空界限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料和备课经验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教师新学期、新课标下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搭建起符合校本课程要求的知识完整性、专业性、科学性的综合性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和备课资源。这一教学中包含了中小学的相关学科教学内容,因此也可以搭建利于推动学生巩固之前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计高中通用技术校本教学。

结合新教材、新课标,确定通用技术教材核心教学内容,寻找智慧教育平台上合适的备课资源,确定校本教学通用技术核心素养融合下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过程,都是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平台融合下校本教学的有效方式。

例如,以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价值”为例,教师便可以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教育内容,设计平台融合下的校本教学。结合2019年的新教材,教师可以确定此节教学内容包括了体验技术与人的关系、感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结合教学理解技术对人的保护、解放、发展,感悟技术与社会等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接着,教师应该寻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课程部分历年相应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设计的储备内容。教师在智慧教育平台搜索“技术的价值”这一关键词就能够得出不同年份、不同教师准备的学科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教师提供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作业设计等方面的灵感。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技术设计、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五个方面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设置如下:

1. 通过课前预习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内容和完成预习作业任务,对技术现象的普遍应用增加了解。

2. 结合生活认知和成长经历感受技术对人的多样价值。

3. 通过合作探究实践了解技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正确的技术应用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校本教学过程:

1. 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回顾

2. 结合智慧教育平台,搭建线上交流场地

3. 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平台任务

4. 上传小组成果,结合平台反馈进行反思

这样的线上智慧平台教学与线下校本课程教学融合开展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的多样学习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对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对标学生层次,上传层次化网络课程预习内容,分析预习效果

每个学生所处的通用技术学习层次不同,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也就会存在着不同。如果要基础薄弱的学生去强行学习较难的知识,这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提升学习兴趣,还会让他们因为过难的教学内容而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如果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去学习简单的通用技术内容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降低他们的整体学习效率,不能将他们的天赋发挥到极致。

因此,教师在开展智慧平台上的校本预习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标学生不同层次,上传层次化网课课程预习内容,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并为学生布置层次性预习任务。然后,教师需要对这些任务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学生的整体预习效果,为课堂的综合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以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中的“第一节设计表现图”为例,教师便可以对标学生层次,上传层次化网课课程预习内容到智慧教育平台,以引导学生预习并完成对应预习任务。此节教学重点有辨识技术语言和绘制设计草图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辨识技术的语言包括了技术语言的种类、特征、典型技术语言的应用。绘制设计草图包括了设计表现基础、草图的分类、绘制设计草图的步骤。这些内容可以对标学生的层次分为三个层次:

1. 基础:掌握辨析技术语言中的所有内容。

2. 中等:在基础内容上,增加对设计表现基础和草图分类的理解认识。

3. 优秀:在之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熟练掌握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

结合这一划分,教师便可以准备三个智慧教育平台的预习微课视频,并标注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去选择对应的预习内容。针对不同预习内容,教师上传对应的预习任务。例如,设计基础的预习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对徒手绘图的要领进行口语表述。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之后,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班级整体学生预习内容和任务完成进行综合考究。

例如这一数据内容包括了学生预习任务答案的正确率以及错误率。在此节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画法如圆柱体、立方体、锥体的画法都掌握得不牢固。结合这一认知,这些研究将为教师选择示范、动画视频指导和新知教学提供帮助。这样开展校本教学,便能够推动学生图样表达、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的发展。

(三)确定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中把握学习的进度

智慧教育平台中学习任务单的确定是这一平台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这一学习任务单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需要掌握的通用技术知识,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监督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方向。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线上、线下的综合教学进行自主监督,也能够让教师在线上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醒。

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智慧教育平台,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适当的进度中把握学习、培养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确定章节教学核心内容、设计层次性学习任务单、监督学生学习进度、进行线上打卡、要求学生上传任务完成的记录、课堂分享任务完成成果。

例如,以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中的第二节常见的设计图样为例,教师便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层次性学习任务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此节教学重点是绘制三视图、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识读其他技术图样。因此,学习任务单应该包括以上三项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进一步详细化。以任务一绘制三视图为例,教师便可以从正投影和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出发,进行详细讨论。针对形体的尺寸标注,学习任务单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尺寸要素、尺寸标注举例。

学生每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之后,通过默写或者是背诵、绘制的方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智慧教育平台。结合学生上传的任务完成内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评价,并督促学生继续完成下一步任务。例如,在学生完成三视图的主视图之后,教师可以给予评价“主视图绘制得非常到位,请同学继续完成下一步正视图和俯视图的绘制”。

除了线上提醒学生以外,教师可以线下展示学生整体任务完成情况,在其余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度,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进度。例如,小明通过老师在班级上展示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处于班级末尾位置,而其余同学大部分已经完成了三视图的绘制。因此,小明便需要在把握质量的同时,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追上其余同学的学习进度掌握绘制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任务内容。这样便能够让部分学生养成自律学习的好习惯,也能让教师对整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四)联系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合作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验实践活动

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便是其实践性和综合性。通用技术中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综合学科内容,教学重点是推动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时候,可以联系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合作参与校本实验实践课程活动。

结合智慧教育平台了解理论知识,不同层次学生四人一小组,确定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实践,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并完成实践报告,上传实践实验成果到智慧教育平台,结合学生综合表现给予总结性和过程性相统一的评价,就是此阶段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

例如,以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为例,教师就可以联系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合作,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验实践活动,以推动学生物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模型或者是原型的特点、作用、材料的性能、规划、工艺的类别与选择、台灯模型的制作。

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四人一小组共同回顾对应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应在班级开展台灯模型制作活动。在合作中,学生小组需要结合认知基础去回顾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台灯制作的详细步骤与过程。通过线上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台灯制作所需要的资料和工具。所需资料包括了亚克力板、铝管、LED灯和电源线等。所需的工具包括了螺丝刀、砂纸等。接着,合作小组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台灯:

1. 画线割锯亚克力板制作台灯底座。

2. 在亚克力板上钻孔并将宽度向上的两边分别折弯成90度。

3. 发现并割锯铝管,并对割口进行搓削处理。

4. 画线柄割锯PVC管,安放光源空间。

5. 割锯竹子做的支撑棒。

6. 连接并调试整体结构。

7. 台灯电路连接。

8. 多用表检测电路。

9. 台灯电路断路情况下,装LED灯具然后连接电源。

这些过程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完成并进行详细的视频记录。在记录之后完成对应实践试验调查表。这个表格包括了试验主题、过程、反思、小组内的相互评价等。完成以上内容后,将制作视频和台灯模型照片以及试验调查表上传到智慧教育平台。

让学生将模型带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上传资料,给予学生以下总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同学a在小组中的积极态度和实践操作。老师已经了解到你已经初步搭建了台灯制作模型的完整思维,也能够在过程中积极地帮助其余同学,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希望同学们下次能够继续努力。但是结合你的书面和智慧教育平台上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认为你对这些知识的理论应用还有些不足。你可以通过多样练习和反馈思考的方式去进一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这样的智慧教育平台与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物化和图样表示等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中了解通用技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挑战能够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有效融合中得到完善。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教育内容,设计平台融合下的校本教学,以搭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基础;其次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上传个性化网络课程预习视频和任务,从多角度分析学生的预习结果;接着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设置课堂、课后学习任务单,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巩固知识;最后开展合作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验实践活动,以推动学生将通用技术理论知识实践化。

参考文献:

[1]黄斌,曹海文.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1):13-18.

[2]黎泽银.基于信息化的高中通用技术智慧课堂教学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10):4-6.

[3]刘媛媛,李邓.信息技术融入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师,2023(20):87-89.

[4]徐丽虹.信息技术2.0背景下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J].高考,2023(19):75-77.

[5]蔡美玲.“智慧校园”下通用技术学科信息化提升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63-64.

[6]吴永亮.浅谈高中通用技术创客校本课程开发[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