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
2024-09-25杨值珍
摘要:文化领导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议题, 也是我们党长期高度关注的课题。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文化领导权,并明确提出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命题。显然,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数千年文化领导权建设智慧、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经验的凝练和升华。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主体地位。要充分利用执政党的优势和条件,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培育党的知识分子、拓展教育宣传渠道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9-0048-08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1),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2),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3)。报纸杂志也推出了一批研究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和学术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建设路径。尽管也有学者提出党的文化领导权主要体现在党管宣传和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三个方面(4),但对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表现形式总体上极少论及。事实上,学界虽然对文化领导权保持了恒久的研究兴趣,推出了数千篇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对文化领导权的内容也极少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学术探讨。因此,从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出场逻辑出发,探讨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其实现路径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一、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出场逻辑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5)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而突然产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文化领导权,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大命题。显然,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中国数千年文化领导权建设智慧的历史启迪
被称为“软实力之父”的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一书中文版序言中写道:“中国古代文化中虽然从未提及软实力,但中国人其实早已深谙此道。”(6)中国人自古重视文化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运用,重视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话语表达,但形成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的德治礼化的文化治理观。《论语·为政》明确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治礼化的治理观是孔子国家治理思想的一条主线,贯穿在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中,也贯穿在其后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只有通过德治才能使百姓认可并接受统治者的统治。同时,古人认为,道德和礼仪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提出和制定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辞》)只有制定顺应天理人情的道德礼仪,以“省方观民设教”(《周易·观卦·象辞》)的方式教化百姓,使之在“日用不知”(《周易·系辞》)的过程中养成行为习惯,才能达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易·观卦·彖辞》)的天下大治局面。可见,古人不仅提出了通过道德礼仪实现统治的思想,而且探索了道德礼仪构筑和传播的路径,还提出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的外部德化思想,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
事实上,最晚在商朝末年,我国古人就开始了实质性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周文王为巩固民心、推翻商纣王的统治,构建了以六十四卦为框架的知识体系,宣扬自己的思想。西周建立初,为维护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制礼作乐”,创立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春秋时期,孔子为恢复周朝礼乐制度而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思想争鸣中逐渐获得认可,后经历代读书人因应时代发展的不断阐发,成为引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知识体系,被封建统治阶级作为规范、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主流思想。为传播思想文化观念,周朝设立官学并且主要传授“六艺”,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以传播其思想,西汉设立太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专门传授“五经”,南朝梁武帝专门设立“五经馆”讲授儒家经典,宋朝无论官学还是私学、无论地方官学还是中央官学都集中传授“四书五经”。统治者还利用人才选拔制度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如,两汉通过举孝廉将通晓经学的儒生推举给朝廷,隋朝正式创立直到晚清才废除的科举制以经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明朝还规定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并以朱熹等所注《四书集注》为考试标准。此外,统治者还采用建节孝坊、修列女传等树碑立传的方式,引导百姓遵守儒家礼教。有的甚至采取焚书坑儒等方式消除异己思想观念,巩固其思想观念的领导地位。而为推翻既有统治者的统治,被统治者也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如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等,从思想观念上动摇统治者的统治基础,为推翻既有统治创造条件。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都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历史启迪。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坚持经济基础、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同时强调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重视观念、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文化领导权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思想的阶级本质,提出了思想领导权的问题。他们指出,每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都会把自己的思想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也必须改变思想上隶属于资产阶级的状况。(7)这就指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思想领导权的必要性。他们还分析了革命过程中理论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无产阶级要“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9),通过理论领导权建设推进夺取政权的斗争。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构架的系统知识体系,并强调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在斗争和鼓动的各个方面都加倍努力”,“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彻底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10)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思想。他反复强调理论建设对于革命的重要性,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2)。他明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强调“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13),“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14)。他还明确提出“思想领导者”的概念,并指出了怎样才能成为思想领导者。他认为,“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现实斗争”,而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不做上述理论工作,便不能当思想领导者;不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这项工作,不在工人中间宣传这个理论的成果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也不能当思想领导者”。(15)列宁还阐释了卡·考茨基提出的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6)社会民主党人应“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17),“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18)。这些思想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实践的经验积累
中国共产党是在文化领导权斗争的激流中诞生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非常重视并积极建设文化领导权。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20)。我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存在着“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21)两个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22)。因此,党非常重视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教育人民大众。毛泽东早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充分肯定了农会开展政治宣传的意义,认为要从思想上引导农民自己起来推翻封建礼教,不能越俎代庖,强调利用各种机会充实宣传内容,还亲自在乡里宣传破除封建迷信。(23)在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党创造了延安整风之类的集中教育模式,在革命队伍内部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还通过标语、文艺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思想主张。基于对文化领导权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24),对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仍然非常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全神贯注于‘文化领导权’问题,高度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坚持不懈地从这个角度阐述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是毛泽东建国以来思想的重要特征。”(25)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邓小平强调,“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双百’方针,是完全一致的”。(26)“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7)党发展肇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二为”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形成了“双百”“二为”文艺发展原则,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改进大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恢复中学方面的思想政治课”(28),提出并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从1951年首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到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先后10次全面部署宣传思想工作,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心中扎根,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这些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表现形式
文化领导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议题,只不过随着环境变化而会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葛兰西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29)学界一般认为“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就是文化领导权(30),其核心要素是“意识形态”、基本精神是“同意”(31)。文化是有阶级性的,总要反映一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任何群体实现文化领导权都必须构建体现其主要思想和核心价值的文化,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古往今来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32)党的文化领导权本质上是思想和价值观念领导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33),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尊重,具有强大的国内凝聚力、向心力和全球感召力、吸引力。
(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
文化的影响力建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只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才有能力实现文化领导权,羸弱的文化是谈不上文化领导权的。文化领导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资格,就是通过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领导,建设体现群体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文化从而构建群体的精神家园、塑造群体的文化认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随着其在中国现代政治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其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不断拓展。解放前,党主要在建立了地方性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领导文化建设,取得了这些地方的文化领导权。全国性政权建立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领导逐步加强,“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1994年发展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进入新时代,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先后提出了“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文化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升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上升为“文化领导权”,全面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授予的权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资格。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文化领导权最突出的表现。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内在地包含着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权,是我们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方位、各环节中居于领导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思想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文化之所以能感化人、塑造人,就是因为其承载和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影响力和感染力,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无论是群体还是国家、民族,要有凝聚力,就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要有一定思想指导下的共同文化。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指导思想是其精神标识,也是其行动指南,是凝聚政党成员的精神纽带。“自人类社会进入政党制度时代之后,每一个政党都面临选择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问题。”(35)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旗帜。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党的文化的核心,而且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首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然而,作为一个科学严密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事实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所在、生命力所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首先就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体现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内容,是文化的本质要素。在有些国家,“文化被定义为一套政治价值观”(36)。由于历史记忆、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时代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也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文化、文明的差异。历史上,所谓文化、文明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争夺。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中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共同铸就了党独有的价值追求,也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先后引领了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的发展,引领了时代实践和时代精神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更需要文化支撑。党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38)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系统中占据主流地位,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成为全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根本价值指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文化是思想和道德的载体,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民族、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也有不同的文化,但在一个社会多样化的文化体系中,通常有一种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来凝聚人心和引领发展。“中华文化也是由众多亚文化聚合而成的文化统一体,在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架构下,各种亚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39)儒家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曾分别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居于主导地位,对实现国家和社会整合、推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主导作用。进入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中,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两个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创造的最新、最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党的思想主张、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的最新载体。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不仅能抵制其他文化侵蚀还能影响其他文化的发展样态,从而主导文化发展格局,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统”文化发展状态;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能不断创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高度、有深度、有精度、有温度的文化艺术作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高品位、分众化的文化需求,主导文化市场供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成为人民最优先的知识选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品成为人民最主要的精神食粮。
(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主体地位
文化领导权表现为文化影响力,其作用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文化领导权主体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作用范围,有的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有的是一个地区或全球,但大多数是在民族国家内部。历史上,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周边地区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现实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在全球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全球文化领导权。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来看,其作用范围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拓展的过程,革命战争时期基本上是在各革命根据地取得了文化领导权,新中国成立后在大陆取得了文化领导权,改革开放后又拓展到了香港和澳门地区。此外,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党的文化领导权在国际上也在逐步拓展,特别是在一些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上升。
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40)。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历史迷思,为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更加合适的全新选择,为人类文明发展绘就了更加丰富的全新图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大家园中绽放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中国不再仅仅是东亚的中国,而且是世界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41)从文化影响的范围来看,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赢得世界主体文明的地位,与西方文明等其他文明一道作为世界主流文明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尊重,公平享有国际话语权,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感召力和全球吸引力。
三、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承续,关系到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质量。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42)。“七个着力”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根本遵循,为加强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指明了方向。必须以此为具体指引,借鉴古今中外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智慧和经验,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文化发展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当代中国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也是确保文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将党的理想追求、思想主张、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中去的必然要求,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姓党”。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宪法赋予的权力,是作为执政党所享有的基本资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巩固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
具体而言,从领导对象来看,要以学校为首要,以互联网为关键,以电视台、电台、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等阵地为重点,全面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使党的领导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覆盖、无真空。从领导方略来看,要管方向、谋大局,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方面着力,加强发展方略的顶层设计、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在党谋划的战略下推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党组织建设,严把干部录用尤其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将思想意志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人挡在门外、清除出去,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从领导力量来看,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是党的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和责任,而是全党上下共同的工作和责任,必须全党动手、合力而为。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政治和领导责任,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担负起专门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43)
(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确保文化知识供给
文化知识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基础和前提,用什么样的文化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灵魂,是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44)文化是有阶级性的。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用反映党的主张、体现人民意志的文化知识去武装人民的思想头脑、指导人民的社会实践、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不是照搬传统文化,也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观点。否则,即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再丰富,党的文化领导权也会丧失。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体系,创造更多更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满足广大人民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具体而言,第一,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5)巩固和拓展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立足时代课题、实践难题加强理论思维,坚持不懈推进理论创新,始终为人民提供科学的先进的系统的思想理论指导,增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第二,全面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建具有强大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创造能科学解释和系统阐发当代中国奇迹的学术思想、理论框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潮流,满足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第三,持续加大教材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教材体系。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必须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掌方向、守阵地、创精品为原则,开发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教材,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中小学教材体系,满足学校铸魂育人的需求。
(三)培育党的知识分子,夯实文化人才基础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6)文化领导权建设是通过文化熏陶滋润赢取人们的文化认同,核心是建设意识形态并将其灌输到群众头脑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内心信仰,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由内心认同政党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去落实。用葛兰西的话说,就是要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培养自己的干部、一定社会集团(作为‘经济’集团发生和发展的)分子,直到把他们变成熟练的政治知识分子、领导者、各种形式活动的组织者和整体社会——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有组织发展所具有的职能的执行者”(47)。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又能产生思想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文化又能创造文化的时代,“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 。(48)可以说,在当今时代,绝大多数人是知识分子,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知识分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党的知识分子,都能自发成长为党的知识分子,党的知识分子需要党有意识地去培育。
具体而言,第一,扎根时代实践,培育文化创造者。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造的源泉。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学术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文学艺术爱好者深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把学问做在中华大地上、把作品写进人们心窝里,培养一批党性和人民性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哲学社会科学学问家,引领理论和学术创新;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学大师、艺术大师,引领文学艺术创作。第二,立足受众需求,培育文化传播者。“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工作面就要开掘到哪里。”(49)要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策水平高强、专业能力突出的网络新闻记者,用心培养一批忠于党和人民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着力培养一大批道德高尚、学养深厚的人民教师,有效占领学校这个主流文化教育阵地。第三,突出重点领域,培育网络治理者。全媒体时代,网络思想舆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领导权争夺的关键领域。要重点培养一批坚持党性原则、熟悉网络技术又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网络治理人才,维护好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四)拓展教育宣传渠道,提升文化传播能力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50)文化认同与文化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进步观念不会自己钻到人们的脑海中去,落后思想也不会自己离开人们的头脑。建构和筑牢文化认同,建设文化领导权,必须将文化和人民结合起来,使其中蕴含的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成为人民自己的信仰。中国古代以设学校、制礼仪等方式传播儒家的思想主张;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思想的“灌输”;中国共产党自始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一大选举的三人中央局就专门设置了宣传主任一职。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执政优势和条件,巩固和拓展思想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在更深层面、更广范围加强文化传播。
具体而言,第一,巩固学校教育阵地。要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文化教育体系,把思想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流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塑造人类灵魂的主阵地作用。第二,丰富思想道德载体。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提炼中华文化精髓,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展示中国精神标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构建入学、婚姻、入职等方面的标志性礼仪程式,以礼服人。第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要抓住国际社会对现代中国奇迹充满好奇而西方学术理论解释乏力的契机,打造研究、解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密码的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传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拓展国际学术话语权。第四,构建国际传播网络。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结合起来,构建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官方、民间、学界联通的传播网络,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国际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51),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综上所述,文化领导权建设自古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不同时代文化领导权的话语表达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不是搬用某个人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对中国数千年文化领导权建设智慧的吸收和弘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传承和创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一个思想深邃的重大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学术课题。面对当今社会文化领导权斗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必须广泛吸收借鉴古今中外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经验智慧,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丰富内涵、现实挑战、建设路径等问题,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本文对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出场逻辑、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初步探讨,但对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现实挑战、推进的具体举措等,都有待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注释:
(1)(5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3、46页。
(2)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3)(33)(42)(43)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
(4) 孙明增、宋扬:《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党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天津日报》2024年1月8日。
(5)(10)(5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219、498页。
(6) [美]约瑟夫·奈:《软实力》,马娟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Ⅷ页。
(7)(8)(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552、11、17页。
(11)(12)(13)(14)(15)(16)(17)(18)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1、312、271、273、78—79、317—318、366、363页。
(19)(2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33—35页。
(20)(22)(24)(44)(46)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708、697—698、663、526页。
(2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页。
(25) 韩毓海:《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上)》,《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
(26)(2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208页。
(2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
(29)(47)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6、428页。
(30) 万雪飞:《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启示》,《求索》2012年第12期。
(31) 张士海、施秀莉:《文化领导权的本质、作用与实现》,《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
(32)(3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
(34)(4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5) 程恩富、谭劲松:《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红旗文稿》2016年第18期。
(36) 赵磊:《以夯实文化安全助推建设文化强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3期。
(3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3页。
(39) 杨值珍、易君:《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意义》,《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10期。
(41)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15期。
(4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48)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中国政协》2019年第5期。
(49) 新华社评论员:《学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理论导报》2019年第2期。
作者简介:杨值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