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高校研究生生涯管理的三全育人工作探究
2024-09-24安烁羽郁松
摘 要: 数字化为高校研究生育人管理工作和教育治理体系搭建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领地。从环境政策、学生要素、数字技术、网络就业四个维度优化传统高校研究生生涯教育模式,作为开展高校研究生育人全过程管理的规划与指导,通过抓住当下高校研究生生涯教育工作的重点,探索融媒体下高校研究生生涯教育发展规律,使技术赋能媒体,为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及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政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融媒体;研究生;三全育人;生涯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64
文献标志码: A
A Study on the Three-pronged Education of Graduate Career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he Convergence of Media
Abstract: Digitalization provides a new carrier and territo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traditional graduate career education model from four dimension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student factors, digital technology, and online employment. As a planning and guidance for the entire process manage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focuses on the current issues of graduate care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graduate care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integrated media, empowers media with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a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ral quality, and futur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Key words: integrated media; graduate student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areer management
0 引言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1]。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将育人放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2]。教育数字化发展持续保持领先,二十大以来,媒体融合为高校研究生的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传递了新的理念,搭建了新的载体,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引导在校研究生的思想行为朝着有利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去改变,是培养新时代人才报国、爱国、担负使命责任的关键,有助于推动网络育人制度化,进而达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新目标要求,也是数字化时代的价值体现。
1 以环境政策为保障的生涯育人契机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2023年高校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深入交流研讨建设内涵、路径、方向、方法等,推动其向深、向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深刻阐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强国”,培养继承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汲取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遗产,能担当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复合型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4]。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研究生育人要认清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海量与碎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视角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行为的轨迹与变化,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主动走进网络、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在管理上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力度,加强舆情宣传阵地管理,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立舆情监督监管机制,借助互动平台集成数据密切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及时分析动态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积极参与研究生三全育人;在内容制造上主动把握采集、生产、分发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提供更多真实反映社会价值观、政治观的信息,进行意识形态层面渗透与转化,充分利用三全育人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在融合中主动把握政治方向,正确处理不良信息的渗透,应对舆情监测危机,保证育人网络的纯净;在技术上主动运用大数据、5G等先进工具,有序整合,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发挥信息技术的最优育人体系;在行动上立足谋求媒体发展新阶段、贯彻媒体立德树人新理念、构建媒体发展新格局、推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在社会中的主要功能是监视环境,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互关联以适应环境,传承文化遗产[5]。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各国政府对传媒业管制的放松,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与隔绝,制定出符合本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6],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形成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新媒体技术为高校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并使用媒介,在传播和接收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要实现三全育人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必须尊重人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要素为第一生产力,尊重学生,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开辟网络就业育人体系。
政策环境为“三全育人”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媒体技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进一步阐述,他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通过新媒体平台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为研究生提供构建数字化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环境,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实现三全育人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2 以学生要素为出发点的生涯育人理念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具有一定理性的价值判断。在这个阶段,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已经相对完整,能够适应社会与促进自身发展的要求,能够对网络媒介内容的动机、内容的表现途径及各种思潮加以甄别与评议。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立心、民族立魂的基础。任何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念的理论表现,都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还具有规范社会生活的功能[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研究生素质重要的内容组成,愈发受到重视。研究生的在校教育阶段处于他们人生的特殊时期,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其专业能力不断精细化的培养,还包括引导学生们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树立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我国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领导及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体系对研究生日常行为的引导和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基于此,高校研究生一方面具备适应新媒体技术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对新媒体技术持有积极、开放、包容与信任的态度,在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追求双向互动的平等。在信息内容的阅读上有了相较本科生阶段更加深邃的自我理解;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拥有自己独到、理智的价值取向;在信息内容的鉴别上拥有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内容的质疑和批判。他们能够看清形势,理性思考,形成理性认知,实现从主观到客观的改变,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能够鉴别虚拟与真实世界,对网络平台出现的暴力、低俗内容能够识别判断,包括对一些媒体报道的内容动机、信息来源、目的背景及内容产生环节中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可以综合分析并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应对网络带来的影响挑战。当研究生作为媒介传播者的时候,基于自身思想上的逐渐成熟,对媒介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创造传播,理性对话与监督,发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声音,这些选择信息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质疑意识形态的能力、评估内容风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为融媒体下研究生三全育人打下理论基础。正如任何观念或信仰的变化都会在将来进入到社会过程并产生影响[9]。
高校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是从学生出发,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既满足社会需要,也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媒体融合育人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与三全育人结合起来促进研究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育人手段,为研究生提升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了海量资源和产品。媒体育人中学生要素是出发点,高校在创造满足提升学生的自然需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新媒体规则和价值准则,营造全新网络环境,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这样才能协调三全育人主体与客体的融合性,才能有效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具备更多的思想价值观,做出更好的选择,做出更多的努力适应和对新媒体融合的归纳与整合,接受网络媒体责任意识的挑战。
3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生涯育人手段
媒体融合是技术、需求和政策共同作用形成的[10]。可以说,媒体融合是新媒体的延伸与演变,是不同媒介从生产、内容到传播渠道的融合,是技术变革、受众需求、竞合压力和政策保障共同促成的产物。融媒体作为研究生三全育人的新载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技术的范畴,赋予立德树人新的载体,加强了互动与创新,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呈现层面都有所更新。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生涯育人工作中,传播议题由单一政治议题向公众议题扩散,在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目标意识的培育;传播力量从集中向外围扩大,在传播效果上有更高层次的交互性;传播内容在生产过程中基于技术的配合因势利导加以构建,在传播途径上实现了信息的转变与融合。新媒体中研究生三全育人需要遵循媒体规律,在技术的创新、内容的制作与分发、政策环境的保护下实现媒介与价值形态的融合,使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融媒体传播新格局形成,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多元渠道吸纳信息,促使学生为一生中形成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努力。
媒介的发展是随着科技的创新而渗透在我们周围的。高校市场需求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将新闻、图片、视频等功能融成一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工作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供从传统媒体到多媒体的多样化内容和交互产品,尝试各种新形式,借助流媒体技术,让原音重现,实时收听收看信息,适应研究生多渠道接收信息的同时,也推动了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技术的发展历史证明,用户才是技术发展的关键,他们通过自己的使用和价值观, 最终改变了技术本身[11]。高校应引入智能技术手段,打造多模态深度报道,将传统媒体优势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通过新媒体产品对深度报道进行先期预热和后续延展,提升教育新闻的品质与质量[12]。这是融媒体技术与“三全育人”工作的融合发展,对当代研究生了解所处社会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媒介技术平台上的参与,是渐进式的引导,提取与把控传播高校政治理论内容的图像、声音、影像,抵制网络技术因素带来的风险,既能保证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平衡,又能促进平台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人格养成”的四位一体理念根植于思政教育使命中,变为“看得见、能落实”。
新技术的应用为意识形态渗透输出增添了更为便利、隐蔽的工具手段,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对宣传思想文化和应对新闻舆论工作复杂局面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13]。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媒体融合为高校在三全育人教学内容的采集、编辑与分发上提供了可能,即时更新和高度整合产生了区别于传统媒介信息滞后的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丹尼斯·麦奎尔说“媒介内容是对社会与文化价值与信仰的反映” [14],作为信息的媒介内容,传递的是信息价值,而碎片化的内容在选择和引用上会过度呈现真实与虚构、公正与偏见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产生偏离与错位。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思维,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导向,精准选择符合正确意识形态的思想和言论,让学生的思想始终在正确的轨道持续前进。因此要把握媒体发展规律,遵循内容为王原则,在内容分发中抢占传媒制高点,不偏航,把握思政知识的价值元素,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敬佑生命等思想政治映射点,展示思政元素,剖析问题背后蕴含的哲理,增强内容的直观,赢得内容的主动权,通过真实消息的传递往往能够成为消除“噪声”,破除谣言的利器。
基于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充分进行信息挖掘,为新闻内容管理和数字平台系统构建奠定基础。在迎合研究生思维特点条件下,生产出大量优质思政资源触达研究生心灵,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目标,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5]。
4 以网络就业服务为规导的生涯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16]。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7],在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强调各地各高校要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就业是高校研究生学习的最终输出口,也是教育管理重要一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家庭都至关重要,及时做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以网络就业服务为规导,需要精准施策、精准匹配、精准发力,结合毕业生特点,提供多政策信息普及,多渠道就业路径宣传。
精准施策,明确就业引领力;精准匹配,创新就业服务方式;精准发力,满足多元个性化就业服务需求。高校通过强化就业工作三落实,加强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将就业率纳入三全育人工作中,做好预案,不断完善校、院、班三级联动,加强家、校互动全员就业体系,构建就业育人共同体。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内容、优质成果促进就业工作。学校提前完成过往毕业生与当年毕业生数据比对,形成实名台账;用好求职登记小程序,引领学生主动登记,方便了解毕业生需求,及时摸清毕业生未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形成针对性就业方案,做好就业育人工作。
以网络就业育人体系为渠道,从市场出发,线上线下招聘共同联动,为研究生及时提供海量就业信息,与时俱进,保证就业精细化与就业时效性,各级部门通过网络打造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系统,教育部升级“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深入实施“岗位精选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特点,设立“就业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打通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就业资源与渠道,提供就业相关政策的发布、解读和对接,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育人工作,共享就业系统,推进就业育人信息联通共享,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算法,在媒体融合基础上为研究生就业生涯打造时间上的节约化、招聘信息的真实化、职业推荐的满意化,营造早就业、就好业。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学科特点,增强其行业认知,将研究生教育、就业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全程化指导培训,帮助研究生找到符合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和载体,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拒绝做青年“尼特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把自身价值同国家战略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投身关键领域、关键岗位来实现责任担当,增加学生获得感与成就感。
新时代人才强国的号角已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青年人才来领航,这是研究生的使命,也是网络三全育人的使命和目标。
5 结语
传统媒体是单通道单向传播,融媒体下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两微一端、社交媒体等多媒介渠道传播,强化高校研究生互动体验,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育人工作的内容,提供适时、适场景信息。新媒体技术作为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管理的生长点,不仅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育人工作的与时俱进,体现了高校传统思政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延伸,更促成了研究生生涯规划的新平台。高校要用好网络育人课堂,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建设新媒体矩阵,守好网络育人环境,以主流价值观融入学生灵魂,以优质内容提高媒介素养,构建研究生生涯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EB/OL].[2023-09-05]. http://mip.youth.cn/gn/201201/t20120105_1907753.htm?ivk_sa=1024320u.
[2] 习近平.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时的讲话[EB/OL].[2023-09-23]. https://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5/09/24/006313410.shtml.
[3] 人民网.聚焦问题与方法 2023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召开[EB/OL].[2023-08-23].http://bj.people.com.cn/n2/2023/0417/c82841-40379284.html.
[4] 中国网信网.一图读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9-16].http://www.cac.gov.cn/2023-02/28/c_1679227156006490.htm.
[5] 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82.
[6] 谢永江,刘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法律体系的完善[R].广西来宾: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15.
[7] 央视网.习近平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EB/OL].[2023-08-09].http://news.cctv.com/2016/12/09/ARTIpLqQSZCLXX17PuXFYw3J161209.shtml.
[8] 陈锡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9]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81.
[10] 石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媒体融合发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S1):67-68.
[11] 刘鹏.用户新闻学:新传播格局下新闻学开启的另一扇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2):5-18,126.
[12] 李厚锐,安烁羽.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56-58.
[13] 季为民.论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写在习近平“4·19”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04):5-18,126.
[14] 单波,李楠.大众传播与文化——丹尼斯·麦奎尔的“传播-文化”观评析[J].新闻大学,1998(3):6.
[15] 央视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2023-11-30].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2013/1231/c243284-23994239.html.
[16] 新华网.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EB/OL].[2023-07-2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556617158672411&wfr=spider&for=pc.
[17] 中国教育报:教育部人社部召开网络视频会议 全力以赴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EB/OL].[2023-09-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616402904025263 &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