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组织的转型

2024-09-24童予靖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4期

摘 要: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级组织,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活动中的不断深入,该组织的规模和职能也随之不断扩大和成熟。当前形势下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和角色从辅助工具开始转向为业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组织应该如何进行转型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管理组织;信息化系统;IT部门转型

中图分类号: F 270

文献标志码: A

The 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Enterprise

Abstract: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s is developing with the expending of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ecoming strong and mature with the deepen usage of IT application. Currently, with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hifting from supporting function to an integral part of business,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on how to transform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T Dept transformation

1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角色演变

信息化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单机的字处理,到今天的人工智能,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和信息化技术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化技术已经从按照业务要求提供支持的辅助角色,变成了如今企业经营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

1.1 阶段一:计算机初步引入和普及阶段

计算机(个人电脑)作为最初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被引入企业,主要以字处理、单机版的应用程序(软件)为主。随着Modem(调制解调器)的出现,通过电话线上网开启了网络时代的前奏。

1) 本阶段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重点:

字处理软件和单机版软件逐步替换原来的手工处理工作,为后续信息化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局域网、广域网以及Internet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企业信息孤岛状况,电子邮件开始逐步替代传真。

虽然一般用户对计算机技术存在一种神秘感,但也开始逐步接受计算机技术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

代表性的信息化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北大方正、WPS)、AUTODESK、用友财务软件、电子邮件系统Lotus Notes Domino。

2) 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的要求:

单机软、硬件安装和维护。

初步的网络知识。

简单的软件操作。

1.2 阶段二:通过信息化工具以企业自身目标为主的业务单元优化阶段

该阶段中信息化技术和企业融合的主要方向是对公司内部各个业务单元进行管理提升,重视各个业务单元的最佳实践,采取端对端的战略进行了业务提升。

1) 本阶段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重点:

集中于企业内部,企业视角放置于各个离散的业务单元。

各个业务单元为工作的主题,导入了信息化系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基于服务器的信息化系统开始融入企业日常业务工作,并成为主要业务支持系统。

代表性的信息化系统:财务记账系统、MRP、仓库管理等。

2) 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的要求:

服务器硬件,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

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应用系统部署。

一定的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1.3 阶段三:提升企业自我运行能力的流程优化阶段

经历了上一阶段的发展,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单元的管理水准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合作成了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短板,同时对质量和新技术的重视以及重视供应链的上下游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企业内外部不同部门和组织的协同成为关键要点。

1) 本阶段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重点:

企业开始重视跨业务单元工作,BPR “企业流程重组”、新技术能力推动的组织变革、6西格玛、全程质量管理(TQM)、精益制造、ISO 9000等多种企业级管理和运维标准登场。

企业开始关注客户的想法,客户体验成为企业主要关注点。

复杂的业务系统出现,IT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相应的业务支持解决方案。

代表性的信息化系统:SCM、ERP、CRM、PLM、SRM。

2) 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的要求:

要求IT人员开始能够理解业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要求IT人员从技术角度提出如何支持公司的业务工作。

1.4 阶段四(当前到未来):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级优化阶段

在企业自身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分工更细更明确,企业内部跨地域协作、企业间协同工作,专业的面向客户的组织替换了传统的销售组织(如渠道统一、数据挖掘、交叉销售和产品捆绑),产品从单一和离散状态,转变为捆绑式解决方案以及以Design to order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信息化系统从管理支持,变成了业务拓展和经营必不可少的武器,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业务辅助工具,而是逐步成为了业务的一个部分。

1) 本阶段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重点:

企业将后台功能集中 (如采购、财务、IT和人力资源等),把相似的业务活动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企业已经提高了内部专业化水平。

不同企业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已经打通。

信息化技术已经从单纯的支持业务工具,转变成了业务本身的一部分。

代表性的信息化概念: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

2) 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的要求:

要求IT人员能够全方位理解业务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IT人员成为了业务人员的组成部分,同时业务人员也掌握有一定的信息化知识。

IT和业务全方位融合,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方案,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未来信息化组织是一个业务-IT复合型组织。

2 未来形势下企业对内部信息化组织的要求和当前实际信息化组织之间的差距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确看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组织从成立以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以技术部门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当中,而且在信息化技术作为企业经营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形成了成熟的管理组织和规范。但是这种传统的以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在目前的全球化、协同化以及工业4.0和人工智能普及的要求下,已经不足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当务之急是在原有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为此我们先审视一下传统信息化管理组织的职能以及在新形势下面对的困难。

2.1 传统的信息化管理组织

信息化工具已经深入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安全运行,信息化管理组织所承担的职能非常的庞大。根据笔者二十多年在全球企业工作的经验,当前传统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基本分成了几大块职能:

1) 职能一:基础架构

公司WAN、LAN、Internet的管理和维护。

提供网络和通信功能的设备的管理。

IDC中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各类操作系统的管理。

数据灾备和演练。

该组织为技术性组织。

2) 职能二:各类业务应用

套装系统的管理。

自开发系统的管理。

数据库管理。

该组织为带有业务性质的技术性组织,由于企业所使用的应用系统为数众多,而且各不相同,因此信息化工作的主要部分还是以系统部署为主,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业务工作的讨论,而且也是以理解业务,为系统能够更贴切用户需求进行部署为工作目的。

3) 职能三:用户支持

客户端设备的支持。

用户操作类问题的支持。

该组织为偏技术性组织。

4) 职能四:信息安全

信息化数据的安全管理。

该组织为技术性组织。

结论:除去业务应用组织以外,当前信息化管理组织仍然以技术为其核心工作范畴。

2.2 当前传统信息化组织所面临的几个尴尬局面

过去的三四十年中,信息化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存在,各类业务技能也是单独存在。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管理不断融合,双方各自在一定范围内切入了对方的领域,虽然不乏优秀人员成功转型成了咨询专家(比如ERP业务顾问就是由IT人员或者业务人员转型而来),但大部分人员对于这种切入抱着“无所谓”或者“不得不”的心态,由此造成了一种停留在表面了解对方的局面。似乎了解对方,但是实际却是很有局限性。这种现象对未来信息化在企业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1) 观点一:信息化系统是IT部门负责的,所以出现了问题就应该由IT部门牵头处理。错误点:目前的IT组织没有能力进行业务设计。

2) 观点二:我之前公司的IT系统有这样的功能,而且我作为一名业务人员还参与了该项目的实施,因此现在公司的IT部门也应该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错误点:任何功能的实现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IT设计理念,所以不存在一定可以拷贝别人经验的做法。

3) 观点三:业务部门是公司的主导,我们提出的需求,IT部门都应该满足。错误点: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功能是需要有投入的,而且业务的难易度并不等价于IT的难易度(投入比)。

4) 观点四:我们使用的系统是供应商在沉淀了很多行业的经验后设计的,所以业务部门应该改变业务来适应这种解决方案。错误点:大型软件中的最佳实践不能生搬硬套,企业在应用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客制化。

3 未来的信息化管理组织

随着越来越现代化的信息化应用、工业4.0、人工智能等经营手段在企业中落地,管理者们开始发现已经不能依赖一个纯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有效支持企业的经营需求,业务职能和信息化职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双方需要协作。

3.1 传统信息化组织下,为适应新要求所采取的过渡形式

现在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传统信息化管理组织在业务方面弱势的问题,以及业务部门对IT信息技术不深入了解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开始逐步采用一种临时的混合团队的组成模式:

1) 项目经理/系统运维经理:由IT人员担任。

2) 技术方面:IT人员参与,此类人员除去担任技术方面的专家以外,更重要的是扮演了从业务语言到技术语言的翻译者,即将业务的需求设计成为可以落地的IT方案。

3) 业务方面: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针对大型的套装软件(比如大型ERP、PLM等系统),这类人员除去总结自身业务的需求以外,不断学习套装软件的技术功能(比如配置等技能)以及了解套装软件的基本性能,为未来能够从业务角度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设计和部署打下基础。

这种模式在现在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不断被强化并得到充分利用,为后续的企业信息化组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组织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这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组织人员不能专注于相关的工作,无法有效应对未来信息化作为企业业务组成部分这一需求。

该组织是针对某一个系统,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没有达到最优,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的长期IT-业务复合型团队。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的角色,我们需要考虑一种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不同于传统的IT组织,这是一种将IT技术和业务要求进行有机结合的复合型组织,它既能解决信息化技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从业务的角度结合信息化应用技术提出业务解决方案并且和其他业务部门一起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落地。

3.2 未来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组织的职能

1) 技术类运维和管理职能

该职能负责信息化技术类工作,其工作内涵是保障现有的设备和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在新系统实施工作中提供技术保障,而其工作外延涉及软件、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信息安全等所有和技术相关的部分,同时和外部供应商以及原厂协作,共同完成企业信息化技术建设和维护。

2) 用户支持职能

该职能是信息化管理组织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负责将企业信息化技术在业务中使用传递给用户,并且为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负责将收集到的业务问题和系统问题提供给技术类职能团队和研发类职能团队。

3) 业务工作研发职能

该职能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式,研发和设计各种支持公司发展的新型业务模式和业务执行方式,同时也对现有系统和业务执行方案提供用户支持。

对公司的业务进行研究,并不断参与各个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寻找问题、收集不同的用户需求。

对公司现有的信息化工具以及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选取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并提出企业经营的改革方向。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专门策划和设计新的业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并和业务部门共同确定在企业落地实施的可行性。

根据可行性结果,设计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并实施落地。

3.3 未来信息化管理组织的人员构成和来源

1) 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中需要配置和传统IT部门人员构成一样的技术人员,由他们承担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化技术职责。这些人员可以直接由原来信息化组织中的人员组成。

2) 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在新型的信息化组织中配置理解每一内部组织业务职能的人员,组成业务设计研发团队。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每一业务职能的业务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也是信息化技术和业务之间的沟通桥梁。此类人员是业务人员,同时区别于传统业务人员的是,他们是具有现代信息化知识的业务人员,是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业务规划和设计的人员。此类人员目前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培养,可以从业务部门或者是原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业务应用团队中选取。

3) 针对信息化技术需要具备的技能:

了解信息化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维的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业务设计中。

掌握负责领域内主要的信息化应用软件的部署方法、实施方法和使用方法。

4) 针对业务部分需要具备的技能:

了解所负责的业务领域的主要工作职能,能够区分不同阶段和状态下的工作重点。

具备从事某一分支领域工作的实际经验。

能够了解和负责业务领域有关联的其他业务工作的交接面和工作重点。

在信息化不断和业务融合的前提下,对新型信息化管理组织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并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打破原有将业务和IT技术分开的传统思维,培养IT-业务或者业务-IT复合型人才是关键。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未来时代IT成为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并会直接为企业带来相关的利润和收益。信息化组织的转型和变更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