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心”工作体系 提升工会服务水平
2024-09-24马绯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工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在已有改革成效基础上不断深化,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深化工会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笔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以及自身在企业工会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构建出工会“齐心推进、精心谋划、用心培育、贴心服务”的“四心”工作体系,为更进一步建强国有企业工会阵地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齐心推进,形成工会共建共创格局
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工会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工会工作融合新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会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齐心推进形成工会共建共享的大协作格局。
联学共建,凝聚思想共识。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会议的“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第一主题”、党支部学习的“第一任务”,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在强化思想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追寻红色印记 坚守初心使命”等宣传主题,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充分展现职工积极向上的昂扬风采,进一步激发职工创先争优的拼搏热情和团结奋进的内生动力。
机制共建,形成共创格局。树立“党工共建”一体化理念,探索“党建+机制建设”工作模式,打造出阵地、资源、服务、成果“四共享”工作模型,探索党建引领下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构建企业工会共建共享“一盘棋”格局。推动建设“共享职工之家”,构建“4+N”工会建设布局,“4”为强化阵地建设、党建活动区、工会业务办理接待区、户外劳动者休息服务区和志愿服务团队工作区,“N”为融合党建活动室、职工心理咨询师、劳动争议调解室等多项功能。通过这种工作模式,促进创建职工服务站、建设职工之家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有效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综合能力。
精心谋划,筑牢职工服务阵地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国有企业工会应将职工实际需求与阵地建设有机结合,精心谋划组织,推进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精心管理服务站点,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立足高标准阵地建设,重点着眼户外劳动职工实际需求,抓好从选址到布置的各个环节,列支专项配套资金,推进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配备饮水机、微波炉、桌椅、空调、医药箱等基础设施,切实将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打造成户外劳动者的“临时小家”和“避风港湾”。对户外劳动者站点实施精细化管理,定期维护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坏旧设施设备和急备药品等,并将各项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与“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慰问”等服务工作深度融合,让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真正成为企业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精心打造文化阵地,给足职工“精神食粮”。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对职工队伍建设具有导向和凝心聚力的作用,对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工会要把工会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使企业全体职工充分体验学习乐趣,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及职工职业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实际需求,把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与党建、群众工作、教育培训等工作相结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
用心培育,建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国有企业应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工会干部队伍的新要求,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用心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
强化思想淬炼,夯实理想信念根基。持续加强对工会干部队伍的理论武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企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主修课,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修班,组织企业各级工会干部定期集中学习研讨,引导和带动全体工会干部胸怀“国之大者”,心系职工群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全面从严治党在工会干部队伍中纵深推进,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等主题学习,组织工会干部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并通过劳动模范讲党课、读书交流会、过“政治生日”“党员服务日”等多种形式,让工会干部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会工作领域更加拓宽,这要求工会干部根据工作实际广泛地掌握一些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会专业知识。因此,国有企业要着力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文化素养,如提高其哲理能力,以更好地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其事理知识水平,掌握与业务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提升处理工会事务的科学性;提高其心理知识水平,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同时也能影响带动他人;提高其新闻传播知识水平,能够了解掌握大量的大众传媒信息,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为企业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
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履职能力。坚持让工会干部深入一线实践锻炼,积极开展工会干部深入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当站长”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户外劳动者生活、零距离服务户外劳动者,与户外劳动者群体打成一片,用心感受户外劳动者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倾听户外劳动者的真实利益诉求,进一步把关心关爱职工群众的服务保障工作做细做实。组织工会干部下沉基层一线,主动接地气、察民情、知民意,真正做到“沉下去实调研真服务”,有效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履职能力。
贴心服务,打造便捷高效智慧工会
加强智慧工会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国有企业工会应着眼于提升工会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积极推动智慧工会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
加强网上工会建设。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便捷、高效、互动等优势,搭建起资源丰富的交流平台,拓展工会工作空间,更广泛地收集民意、听取民声、了解民心。建立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传统工作方式和新媒体的深度对接,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搭建起新时代的智慧平台。
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通过“智慧工会”建设与网上服务的开展,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打造品牌,形成亮点,为职工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上服务,做到“网上有需求,网下有服务;网上有声音,网下有行动;网上有培训,网下有实操;网上有窗口,网下有基地”。
大道光明,征途向前。职工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就是工会服务工作的方向。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工会要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具时代特色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杨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