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胜任力”模型 培育基层干部

2024-09-24王佩珊杨芯惠王书彦

企业文明 2024年9期

国企人才队伍培育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层干部是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胜任力”。“胜任力”是能够恰如其分地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体现为个人在专业素养、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国有企业制定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进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命题。

基层干部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理论基础

“胜任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并制作了“冰山模型”。该模型把成功所需要的个体特征比作海面漂浮的一座冰山,对个体特征的显隐性程度进行区分,并通过不同的水位线来表示,水位线越高显性程度越强;相反,水位线越靠下,代表其隐性程度就越强。一般而言,显性特征是指知识、技能等容易观察和测量的表面特征,是对管理者基础性的胜任力要求。隐性特征是指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动机等表面以下的特征,而这部分特征是管理者胜任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81年,理查德·博亚特兹在“冰山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胜任力清单识别

首先,以企业基层干部角色和类型为基础,以胜任力理论模型为框架,将企业基层干部胜任力划分为“德”与“才”两个维度。其中,“德”包括政治素养和个人特质,“才”包括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其次,搜集和整理企业关于基层干部的岗位说明书,提炼出具体岗位要求。然后,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中关于基层干部的具体要求对高素质人才的招聘要求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基于以上分析识别出企业基层干部的胜任力清单。

胜任力内容确定

将基层干部胜任力清单制作成问卷,邀请行业专家对清单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企业基层干部胜任力内容及其排序。在政治素养方面,政治能力分数最高为 5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均为4.8分;其余依次是廉洁从业、作风民主、文化认同和群众基础。在个人特质方面,全局观分数最高,为4.6分;其余依次为吃苦耐劳、诚信、进取心、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抗压能力。在通用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均为4.8分;执行能力、汇报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均为4.4分;其余依次是书面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凝聚氛围的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应变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专业知识掌握度分数最高为4.4分,其余依次为绩效导向和业务敏锐度。

基层干部胜任力的培育路径

基于基层干部的角色类型和胜任力模型,国有企业可设计集“目标-内容-机制”于一体的“三化”培育路径。

制定清晰化的培育目标

根据“德才兼备”的总体角色定位,以及战略执行者、工作规划者、业务精通者、合作协调者的企业角色要求可知,企业基层干部培育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执行的人才队伍,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思想道德作风教育,使其具备高效的政策执行能力、落实“一岗双责”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个人工作潜能,促进个人与岗位的动态匹配,进而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形成系统化的培育内容

一是以党性教育提升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国有企业基层干部的核心胜任力之一,其培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有效融合新时代特色与党的创新理论。国有企业要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牢固树立以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的导向,全方位提升企业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

二是以认知培训培养个人特质。个人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素质的基础,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企业可通过系统安排角色认知定位培训(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干部素养养成等)、综合素养培训(如管理思维与创新、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塑造基层干部的全局观、吃苦耐劳、诚信、进取心、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抗压能力等个人优秀特质。

三是以模块学习强化通用能力。通用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涵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面内容。企业可以设置组织战略模块(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评估等)、工作能力模块(领导力、执行力、沟通力、协调力等)、团队建设模块(学习型团队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团队绩效管理、团队生命周期)来帮助基层干部进一步强化通用能力。

四是以专业训练提高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企业基层干部的重要能力,与组织绩效息息相关。企业要引导基层干部注重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目标管理与绩效达成、时间管理与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能力素养积累,更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油气田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训练。

构建全链化的培育机制

一是完善干部识别机制。基于历年人才盘点结果,加强对行业基层干部岗位胜任力和梯队人选特质的分析研究,将对复合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的岗位的接替人选,以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重点培养。

二是建立结对培养机制。为每名基层干部指定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其培养负责领导,培养负责领导经常性了解基层干部培养锻炼实际情况,定期听取基层干部述职述廉述学情况汇报,并对其进行点评,及时指出基层干部在政治素养、个人特质、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是强化跟踪考察机制。加强对企业基层干部工作表现的日常跟踪了解,利用谈心谈话、座谈研讨、工作汇报、学习培训等时机经常性地接触基层干部,近距离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等情况;利用推进重点工作、承担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契机有意识地考量基层干部,了解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担当精神等情况;利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测评推荐以及评先树优等载体多维度地考察基层干部,全方位了解上级、同级、下级对该基层干部的评价以及群众口碑等情况。

四是优化动态调整机制。分层级建立企业基层干部梯队培养储备库,结合单位主责主业和个人专业特长、性格禀赋等因素,明确入库干部在党务政工、生产管理、科研技术、财务经营等方面的培养方向。同时,对入库人员杜绝指向性、标签化,注意保密性,严格控制知悉范围,以“不保底、不保险”倒逼入库人员“思想不懈怠、奋斗不停步”。发现政治上不过硬、廉洁上不干净的,或者工作上不担当、能力上不适应、作风上不严实、经提醒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及时调整出库,通过优进绌退,确保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基层干部处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担负着十分繁重的领导、管理、服务任务。培养和选拔优秀基层干部,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通过构建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做到科学选人、精心育人、严格管人、合理用人、暖心爱人,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专业化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冉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