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09-24孟庆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成果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是无法被忽视的,小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大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科技,它是一种能够打破常规、产生新颖独特想法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而科技创新则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撑,从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一个重大发明和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实践.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人类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方式.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
2 初中数学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深层次来讲,它关注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创新思维.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这种转变恰好为创新思维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突破创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去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的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为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几何中,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实践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这种过程需要他们运用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代数中,学生通过对数量、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探究,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3.1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精心选择实例.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这些实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购物折扣、房屋装修等,也可以是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金融投资等.
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展示实例或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轴对称”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提出与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情境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理解不足之处.同时,还要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步骤,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是一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帮助他们从实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知识内容来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首先,要确定数学实验的主题和目标,主题应与初中数学教材相关,而目标则要明确学生通过实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例如 将“探索勾股定理”作为实验主题,目标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和证明过程.
根据实验主题和目标,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等,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等因素.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方案:
准备实验材料:直角三角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剪刀、测量工具等.操作步骤:
(1)让学生用卡片制作多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其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2)让学生用卡片制作一个正方形,并测量其边长;
(3)让学生尝试将正方形卡片剪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再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4)让学生观察拼成的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述步骤探究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和证明过程.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统计等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或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和比较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和证明过程.
最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发现规律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3.3 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采用一题多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究,寻求多种解法,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例如 我们选择“求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这个问题,它涉及三角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适合用于一题多解的策略.
在引入问题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法.在解决“求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其中a、b为三角形的底和高)直接计算;
(2)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计算;
(3)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计算;
(4)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通过圆的面积公式S = π r2计算.
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和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达到相互学习和提高的目的,并通过计算步骤、计算难度、涉及知识点以及计算准确性等维度,对计算方式进行验证.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精神,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提高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4 鼓励创新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应局限于课堂与学校,在课后和生活中,也要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创新型作业的预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养成这种思维方式.
创新性作业的第一步是设计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作业,作业应与初中数学教材相关,但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
(1)调查研究:让学生针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例如:
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并总结归纳出生活中的十个数学应用案例,写出调查报告.
(2)创新解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某个数学问题.例如,针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面积”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分割法、旋转法等.
(3)制作数学模型:让学生用纸板、塑料等材料制作某个数学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和理解该数学模型的性质和特点.
在布置创新性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简单的作业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过难的作业则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作业应与教材内容相关,但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通过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建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4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实际生活情境、通过数学实验、采用一题多解、鼓励创新性作业等具体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虎保.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3(28):93-95.
[2]颜咏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3(19):152-154.
[3]李银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青海教育,2023(Z3):77.
[4]张爽.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2023(27):45-47.
[5]夏云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95-96.
[6]吴丽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21):13-15.
[7]马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家长,2023(21):23-25.
[8]叶海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9):35-37.
[9]颜新凡.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名师在线,2023(15):66-68.
[10]范亭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3(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