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创意无限

2024-09-24贾玉明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8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同时,这种融合拓展了学科视野,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培养了创新思维.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学生深度理解了数学背后的逻辑和智慧,加深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知识孤立、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启发思考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综合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并创造性地应用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科兴趣,拓展学科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传承文化经典.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抽象的学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孤立性,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教学策略,以使数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沉淀.然而,在当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的融合与交汇仍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科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

1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1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将其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意味着将这份深厚的文化传承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可感受到民族传统的底蕴.数学问题可以设计得贴近民俗、历史、文学等方面,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1].这种融合不仅使学生在数学上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2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通过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 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挑战

2.1 知识孤立与融合难度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知识孤立与融合难度.传统文化和数学两者在表达方式、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将它们融合到教学中时,可能出现知识的孤立现象.传统文化通常以寓言、典故、哲学观念等形式存在,而数学更注重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面对如何巧妙地融合这两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形成两者分离的知识体系.

2.2 教学内容抽象性与学生理解难度

另一个挑战是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理解难度.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而传统文化常常以形象化的故事或寓言呈现.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面对如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具体生动,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这涉及到教学设计的巧妙安排,以确保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的抽象概念,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形象呈现.

2.3 启发思考不足与教学趣味性

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数学教学更具文化底蕴,但也可能导致启发思考不足与教学趣味性不强的问题.由于传统文化通常以陈述性的形式存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误区,而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

2.4 评价体系单一与学科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还面临着评价体系单一与学科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挑战.传统的数学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记忆和运用,而传统文化强调的思维方式、智慧和综合素养可能无法被传统评价手段全面衡量.因此,如何在考核中引入更灵活、综合的评价方式,以适应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需求,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

3 积极探索,创意无限——传统文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3.1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是一项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透过深入研读传统文学、历史以及哲学等领域的经典文献,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够为数学内涵注入更深的文化底蕴,呈现一个更加沉淀的数学世界.通过对传统文学中数学思想的深入挖掘,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形成对数学思想演变的自然而然的认知[4].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念、历史脉络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数学隐喻等,都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数学教育,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层面,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深层次理解的好奇心.因此,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科内涵的丰富,更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融合历史、文学、哲学等多重元素的数学学习环境.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

3.2 加强资源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加强资源拓展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一项极为有效的策略.通过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模型、影像资料等丰富资源,数学课堂得以呈现更多元的形式,使学生在感知中深刻领悟数学的奥妙.

例如 在教学“图形的中心对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巧妙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通过展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案,使学生在感性认知中深刻领悟数学的奥妙.通过这样的资源拓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观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构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图形的中心对称性质,还能够欣赏传统文化中对称艺术的美感,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增添了更为生动的形象.这种有趣的学习环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为数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为生动的例证.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现象,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现并理解对称结构,促使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实际应用中.

3.3 利用传统文化构建育人环境

在数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观念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道德规范为构建育人环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培养诚实和正直的品质,强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学术诚信.传统文化中注重的家训教育理念也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获取,更是为了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格[5].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真正热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寓言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伦理观念的生动性和深刻性.这样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中不仅注重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注重品德和道德修养.通过将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融入数学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品格的数学人才.

3.4 利用传统文化设计数学问题

将数学问题融入传统文化的叙事情境中,既能够使数学问题更加具体、生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

例如 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知识点时,可以引入中国的古代建筑作为数学问题的情境素材,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或寓言来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以一座宫殿或古老的庙宇为例,通过故事描述这座建筑如何在设计中充分运用轴对称结构,使学生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的数学概念.在解答有关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结合古代建筑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仅可培养数学思维,还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此外,通过古代建筑的案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在建筑中的应用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美感的影响.这种情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背后实际应用的好奇心,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认知.

3.5 融入传统文化游戏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通过将这些传统文化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这样的融合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实现教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

例如 教师在教学“图形的平移”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围棋的规则,引导学生思考棋盘上棋子的平移方式,并将这种思考方式引申到平面上的几何图形.通过将围棋中的平移概念与数学中的图形平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数学概念,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融合不仅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可在娱乐中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在下棋的同时,通过思考每一步的策略和影响,锻炼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

3.6 利用传统文化辨析概念和证明定理

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和推理能力是宝贵的智慧财富,对于数学学科的深化理解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式来辨析数学概念和证明定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深入人心.辩证思维强调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注重对事物的全面把握.在数学学科中,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问题本质的认知[6].

4 结语

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文化背景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些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更为创新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既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雅婷.积极探索,创意无限——传统文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8):76-78.

[2]吴立宝,赵月,曹一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材的载体类型与功能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2023(Z3):48-51.

[3]康红菊.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97-99.

[4]林宝义.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100-102.

[5]焦国胜.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在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6):82-84.

[6]黄淑芬.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