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实践性设计探析
2024-09-24惠晓蕊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双减”政策的视角出发,探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实践性设计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健康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既要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探索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实践性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性作业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巩固和深化理解的作业形式[1].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进行实践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实践性设计
1.1 实践性作业的内涵
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这种作业类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实践性作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实践性作业的分类
根据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不同特点,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中的实践性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2.1 操作实践类作业
这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如制作几何模型、进行实地测量等.通过操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动手能力.
1.2.2 问题解决类作业
这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工程实际问题等.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1.2.3 调查研究类作业
这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4 实验探究类作业
这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和性质,如数学实验报告、数学实验设计等[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1.3 实践性作业评价原则
在评价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中的实践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3.1 注重过程评价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等.而非仅仅关注作业的结果.
1.3.2 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强调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能否通过实践体验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同时,还应关注作业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3.3 鼓励创新和探索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作业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作业,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1.3.4 及时反馈和指导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践性作业.
2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
当前,一些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而忽视了对学生启发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这样的作业设计往往缺乏思维挑战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3].长此以往,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能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2 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性,因此,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往往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考虑,导致作业难度和内容无法有效匹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可能过于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完成;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业可能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培养.这样的作业设计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无法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长期下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4 反馈机制不完善
有效的作业反馈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往往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一些教师批改作业时只给出简单的对错评判,没有提供具体的解题指导和建议;还有一些教师批改不及时,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难以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这样的反馈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业的评价和促进作用,也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2.5 题量过大,缺乏灵活性
当前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往往存在题量过大的问题.大量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他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甚至可能引发抄袭等不良行为.此外,一些作业设计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实践性设计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作业内容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作业内容的精准性.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应涵盖基础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提升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学内容.
例如 以初中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这些目标进行[4].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内容:首先,设计一些基础题,给定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学生求解.这类题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其次,设计有难度的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折扣、速度时间距离等,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并精准定位作业内容,可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2 注重实践性,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实践性作业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为例,可以通过设计以下实践性作业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小组合作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策略、水资源分配等),通过建模和求解方程来解决该问题.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创意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谜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基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猜数字游戏,让其他同学通过解方程来猜测答案.这种作业形式既能够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通过注重实践性并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倡导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分层作业:基础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如简单的方程求解、基础应用题等[5].这些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复杂应用题、方程组的求解等.这些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3.4 加强作业反馈,提升作业效果
作业反馈是提升作业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作业反馈:首先,及时批改,教师应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明确的评价和指导.对于错误的题目,教师应指出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做一些基础题来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更高难度级别的题目以拓展思维.最后,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或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作业中的疑点和难点.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加强作业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作业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时,这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进展.
4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实践性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倡导分层作业以及加强作业反馈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也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晏长林.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单元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05):69-73.
[2]陈敏菁.“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改革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3(26):10-12.
[3]张峰梅.“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以“有理数”单元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3,44(11):69-73.
[4]何静,严皓.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则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2):53-55.
[5]陈杏.“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