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活动优化路径研究

2024-09-22张雪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劳动教育学前教育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地位日渐提升。学前阶段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与社会认知发展的萌芽期,是对其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目前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较为边缘化,存在实施内容零散、实施方法随意等问题。通过对D市主城区幼儿园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析目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寻幼儿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为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务实经验,以更好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劳动教育;优化路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可见,劳动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学前阶段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与社会认知发展的萌芽期,是对其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面向幼儿开展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作发展,更能够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感受劳动的快乐;劳动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具备坚持、自主、合作等学习品质,还可以引导幼儿树立集体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实现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育美的目标。

为探究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本研究面向D市主城区7所幼儿园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试图分析目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寻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的优化路径,为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务实经验,以更好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了D市主城区7所幼儿园的园长(3名)及一线教师(304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83.22%(253人)和16.78%(51人),五星级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16.78%(51人),四星级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46.38%(141人),三星级及以下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36.84%(112人)。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229人为大学本科及专科学历,占总样本的75.32%;硕士及以上为12人,占总样本人群的3.95%。可见,本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取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着眼于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从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与效果评估等维度展开调查,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后自编了由29个问题组成的封闭式问卷——《D市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在预研究时进行多次修改,最终版本数据经Cronbach,s信度系数得出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32gt;0.7,spearman相关性等级系数r=0.815gt;0.75。这表明本调查问卷的整体信度可接受,研究数据结果可信度较高。

本研究共向D市主城区7所幼儿园的园长与一线教师发放问卷307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9.02%。本研究组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组从中随机抽取27名研究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包括园长5名、一线教师22名),根据本研究编制的《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访谈提纲》,采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面谈或视频通话,访谈内容为园长与一线教师对于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认识、态度、实际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等相关内容。本研究还对其中2所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进行个案研究,采用录像、个别咨询等方式深层次地探究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的分析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在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方面,有97.70%的教师(297人)对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表示认同,有92.43%的教师(281人)能够肯定劳动教育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有87.50%的教师支持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然而,也有8.22%的教师(25人)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占用幼儿的常规活动时间,有4.28%的教师(13人)则表示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会增加教师的日常工作负担。

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表示“劳动教育就是教幼儿干活,学习家务劳动”;有的教师认为“劳动行为只是表象,重点在于让孩子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最开始应该是幼儿自己服务自己,再到服务他人”;有的教师对幼儿园开设的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表示“劳动教育在无形之中会占用常规活动时间”“很多事情如果让孩子自己去做太浪费时间了,不如教师帮他们来做”;有的教师提出“幼儿园专门开设的劳动课程需要教师额外拿出时间和精力准备教案、教具,还有幼儿劳动的工具和材料,有时候确实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二)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并使用Nvivo11.0软件对访谈内容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总结出教师对劳动教育中幼儿学习与发展意义的认识聚焦于以下5个维度: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掌握有关劳动工具、材料、方法的初步知识与技能;能初步培养幼儿在劳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与独立自主意识;能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服务自我与他人的意识;能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与情感。访谈中教师对劳动教育意义认识的维度及其权重见表1。

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的理解与设置会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的设置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在访谈中,部分教师提出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目标的确定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与学习发展实际,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后,由教师讨论确定的。可见,教师设置的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相对科学,能够以专业文件作为依据,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三)幼儿劳动教育内容的分析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知,现如今幼儿园开设的劳动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自我服务(占比100%)、集体服务(占比82.89%)、社会服务(占比23.68%)、种植饲养(占比62.17%)、手工制作(占比17.11%)。可见,如今幼儿园开设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以面向幼儿群体的自我服务与集体服务为主。

在访谈中,教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展开了具体的介绍。其中,自我服务方面,主要包括幼儿自己叠衣服与被褥、饭后擦桌子、收拾地面、收拾玩具等;在集体服务方面,开展值日生、微笑小使者等面向幼儿园与班集体的劳动;在社会服务方面,开展参与社区等其他团体的志愿活动、参观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环境与劳动过程等活动;在种植饲养方面,开展种植区及饲养区动植物的照顾与养护等活动;在手工制作方面,开设修补图书、班级环境布置等活动。

(四)幼儿劳动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法(占比97.70%)、演示法(占比94.74%)、操作练习法(占比53.62%)、游戏法(占比24.67%)、榜样示范法(占比21.38%)、角色扮演法(占比11.51%)、比赛竞技法(占比9.54%)等。

其中,讲解法、演示法与操作练习法是90%的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访谈中教师也普遍认为这3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角色扮演法与比赛竞技法虽然受幼儿欢迎,但在实践中教师却应用较少。

对当前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园长及教师在访谈中倡导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出可以通过单独开设专项劳动主题活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游戏等各种形式,组织幼儿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除此之外,有的幼儿园还尝试将幼儿劳动教育与园本活动相结合,开展园本文化、节日节气、亲子家务、亲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活动,但是这些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仍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

访谈中,教师纷纷表示应可以采用集体劳动、个人劳动、小组劳动、值日生等形式面向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对幼儿进行分类和分组开展劳动教育,以更好地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活动时间与活动效果,有90.46%的教师(275人)仍选择以集体劳动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即使选择值日生参与劳动,也是“挑选能力强,能干明白活的孩子当值日生”“有些能力差的孩子当值日生还不如不干,越忙越添乱”。

(五)幼儿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分析

本研究对幼儿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常常使用口头评价(占比92.11%)、物质奖励(占比62.17%)、公开展示(占比30.92%)、指导与帮助教育(占比57.89%)等评价方法对幼儿的劳动进行评价。可见,现今幼儿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多以口头评价和物质奖励为主。

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动机、技能、情感以及劳动习惯等,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的选择能够与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形成链接。其中,劳动技能(占比92.43%)是教师评价幼儿劳动行为表现的重点。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表示,“对幼儿劳动的评价主要就是看他们地擦得干不干净,玩具收拾得是否整齐”“劳动后对幼儿干得好不好做出点评”;也有部分教师强调要注意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与情感的养成,认为“劳动教育评价是为劳动教育服务的,最终的指向是要让幼儿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劳动者的品质”。

三、分析与讨论

(一)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劳动技能与行为的养成,对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够

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方式,以确保它是一个涵盖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的全面的教育过程。本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评价方面过于关注技能的传授和行为的塑造,包括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做家务、如何使用工具等,导致一部分幼儿虽然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却对劳动本身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甚至可能产生厌恶或者抵触等负面情绪,这会影响他们对劳动的态度。

2.较少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以口头讲解为主,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面向幼儿开展劳动教育。部分教师甚至为追求劳动结果而包办代替幼儿劳动,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机会去尝试、探索和创造,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忽视幼儿劳动过程、忽视幼儿想法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缺少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无法在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中真正感悟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在一些幼儿园,幼儿参与的劳动活动往往缺少游戏化元素,仅是单调的劳动任务,影响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甚至使其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

3.环境创设的适宜性不足

幼儿劳动教育环境创设的适宜性不足主要表现为规划缺乏科学性、环境设置不利于幼儿参与劳动、劳动工具与材料投放数量较少等方面。有些幼儿园在教育环境创设上比较随意,对环境布局、工具、材料等缺少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进而影响幼儿劳动的效果和安全。有些幼儿园的劳动环境设置不够友好,如座椅、桌子等高度不适合幼儿,不利于幼儿参与劳动,影响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效果。部分幼儿园提供的劳动工具与材料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参与劳动的幼儿数量,经常出现幼儿间争抢材料和工具,甚至部分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无所事事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实践操作和实际效果。

4.劳动课程资源建设有待完善

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未形成系统的园本课程或班本课程体系,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阶段性,因此劳动教育往往只是零散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形式单一,仅作为碎片活动穿插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难以充分覆盖各个层面,劳动教育的活动和内容缺乏连续性和深度。这使得幼儿难以形成对劳动的持久兴趣和认识,也难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

部分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存在课程资源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缺乏适合幼儿的劳动课程和材料,缺乏全面的幼儿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也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这使得劳动教育的实施受到限制,难以形成教育效果。

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未形成体系,导致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较少,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脱离实际生活,没有与实际生活和学习有效衔接,导致幼儿难以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在家园协作方面,家园间劳动教育缺乏有效的衔接,家长往往过度保护幼儿,不愿意让幼儿参与实际劳动,这使得幼儿在家庭中缺乏劳动观念和经验。

(二)实施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的优化路径

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

1.重视幼儿参与劳动的情感体验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幼儿劳动知识与技能,其最终应是指向正确的劳动观以及劳动素养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将情感体验融入劳动教育中,让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成功、满足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在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如农场、动物园等情境;还可以通过及时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分享成功经验等方式,引导幼儿在劳动中体验自我成长。除此之外,幼儿园应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联接,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发挥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自主性与主体地位

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帮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劳动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由选择和组合,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在劳动教育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可以在劳动教育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和总结,听取幼儿的问题和建议,改进和优化劳动教育活动。

3.创设有利于幼儿参与劳动的支持性环境

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环境中孕育着活动内容。创设友好的支持性环境有利于幼儿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实践劳动技能。首先,幼儿园需要创设安全、卫生的劳动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劳动教育场所,保持劳动教育场所的卫生、安全,防止幼儿受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次,幼儿园应该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再次,幼儿园应该关注劳动环境的多样性,引导幼儿在室内和室外参加不同的劳动活动,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4.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劳动教育园本课程体系

本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园实施的劳动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园本课程体系,导致其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幼儿园亟待建立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幼儿园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的教材、参观实践基地、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引导教师通过收集各种劳动课程资源(包括书籍、课程、游戏、工具等),完善系统的劳动课程体系(包括规范的课程设置、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形式),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幼儿可以接受到系统的劳动教育。

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共育的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劳动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劳动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劳动教育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支持幼儿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传永.学前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3]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47).

[4]张婷.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对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问卷调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5).

[5]王丽蓉.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寿光市S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2(9).

[6]杨心怡,杨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中的身体逻辑:后现代主义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23(8).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劳动教育学前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