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视域下建构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理路

2024-09-22徐庆捷窦冬冬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育高中

摘要: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结合自身特色,把深化以美育人的内涵作为实践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挖拓宽美育功能,确立以美育人的顶层设计,不断丰富美育内涵,构建以美育人的教育策略,创新课程体系、丰富美育活动、提升教师素养、构建评价体系、构筑校园文化,凸显了以美育人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美育;人文素养;高中;实践理路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并就行动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实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学校美育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等具有重大意义。

回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以下通称“学校”)的办学历程,自2008年起,学校就着手开展办学特色建设工作,经过反复的思考、挖掘、论证及实践,于2009年确立了“人文素养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学校始终把美育工作融入人文特色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把深化以美育人的内涵作为实践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持续加强和提升美育工作实效。

一、拓宽美育功能,确立以美育人的顶层设计

美育是一种行为健全的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的情感教育,其本质是人性的教育。

学校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符合美育教育需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强化美育教育效果。基于对美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宽美育功能,确立了以美育人的顶层设计,即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师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方向;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维互动”的美育浸润平台;打造专家指导、专业导师、专长辅导“三方联动”的大美育师资队伍;在构建“五育融合”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同时,形成资源丰富、路径创新、评价健全“三位一体”的美育教育格局。

二、丰富美育内涵,构建以美育人的人文素养教育策略

(一)创新课程体系,夯实美育“主渠道”

学校致力于探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是保障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范艺术学科的课时、学分,尝试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进行融通整合,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拥有一项可供展示的艺术才能。

二是完善选修课程体系。学校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遴选出适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文化艺术类”“艺术修养类”“生活美育类”三大主题16门艺术类选修课程,建立选课制度,实施分类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核心素养展示活动,如物理组“游标卡尺的制作”、生物组“细胞模型制作”、化学组“物质结构演示”、数学组“函数图像绘图大赛”等,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美育的浸润功能。

学校探索“思政+美育”课程建设,开发“红歌唱响胜利路”“戏剧美育人生”“中国青年奋进新时代书画展”等浸润性课程,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倡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仪表美、书写美、设计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定期开展“见贤思齐,书写芳华”优秀答题卡展示活动、“落笔生花,厚积薄发”规范笔记展示活动。

(二)丰富美育活动,创设美育“立交桥”

一是建立艺术展演长效机制,实现人人参与。学校已成功举办以点亮人生、古典音乐、红色文化、课本剧为主题的4届戏剧节;把太极扇作为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固定练习项目。每年的元旦联欢会节目分为歌唱、舞蹈、语言、乐器四大类,并融合了师生同台的联唱、舞蹈、花样篮球、模特表演、原创相声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

二是丰富艺术创意实践活动,注重人文升华。每到毕业季,学校组织在校学生为毕业生创作“三行诗”,并印刷成册,赠予毕业生作为毕业留念。学校组织开展校园“爱心嘉年华”活动,通过师生义卖和艺术巡演相融合的方式,筹集款项汇入“励耕基金”,持续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用公益传递价值、用爱心传递力量。学校每学期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学生在名著导读、阅读分享、名篇诵读、主题演讲等环节中涵养品格、丰盈内心。

(三)提升教师素养,优化美育“智慧库”

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保证美育浸润的源头活水,定期开展“寻真尚美”名师讲坛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师从备课、上课、备考、课题选题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开展“邂逅经典 悦读阅美”教师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倡导儒雅之风;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大特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转型升级,树立身边的榜样模范;开展“最美教师”推选活动,通过“学好教育精神、讲好教育故事、写好教育案例”的“三好载体”,践行教育家精神。

(四)构建评价体系,打造美育“加油站”

学校构建“三层一化一性”的美育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三个层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推动评价手段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互动交流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在网络上开展交流研讨,拓展评价空间、提升评价效率,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养成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品格;有效对接综合素质评价中艺术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从美育课程学习、艺术展演参与、艺术实践经历、艺术创作成果四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标准,及时记录学生平日的活动图片、音像资料、获奖证书等,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

(五)构筑校园文化,延伸美育“赋能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大方向,营造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学校积淀美的内涵,塑造美好气质,从校园内的标志性自然景观——大杨树中提取“十二中”精神,即“顽强、勇敢、执着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十二中”精神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寄托,象征全体师生厚积德能的意志品格和展示风华的生命状态,寓意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决心。 自然景观营造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从“净化、美化、人文化”的思路出发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格调聚合美的印记,浸润美丽心灵,学校利用校内厅廊展板、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展示主题征文诗作、书画曲艺等内容,创设艺术展示空间,彰显文化底蕴。

三、回眸与展望,凸显以美育人的实践效果

经过多年的美育教育建设工作,学校取得了骄人的教育成果。2016年的舞蹈作品《重生》和2018年的舞蹈作品《相和歌》分别荣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大连市中小学生舞蹈大赛一等奖;2017年、2019年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五届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舞蹈组、声乐组、戏曲组一等奖;学校女子足球队先后多次获得辽宁省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辽宁省校园足球总决赛冠军、大连市市长杯冠军等奖项。2019年,以学校为班底组建的辽宁队获得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足球中学女子组第七名的好成绩。

学校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艺术特长生展演活动全国总决赛优秀艺术培训单位奖、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大赛大连市级赛示范高中组健身操提高套路二等奖、第八届“21世纪CASIO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特殊贡献奖、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优秀组织奖、第二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辽宁最美高中校园优秀奖、大连市人文素养教育特色高中、大连市普通高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优秀组织奖、大连市先进团委、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及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展望未来,学校的美育浸润工作将在文化营造、“五育”融通、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深入探索。

校园文化是师生的心灵家园,校园文化环境是浸润师生的主要渠道。借助建校七十周年这一契机,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系统美化,营造格调高雅、活力向上的文化氛围。从学校空间场域打造入手,突出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栽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树木和人格象征意义的花草,同时,开辟种植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学校举办校园人文景观命名征集活动,建设“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华夏非遗”“神州科技”等主题文化墙,呈现人文之美和科学之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美的过程中感受美和鉴赏美。

学校以美融通“五育”,建立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深入思考“五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美育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同推进的课程体系,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补充,发挥“五育”的整体性作用,打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学校发掘、拓宽美育资源,探索建立与高校、帮扶校之间的“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机制,整合社会美育资源,调动校友、家长的资源,为学校的美育课程、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利用国际交流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美育精神。

未来,学校将继续遵循美育特点,弘扬美育精神、以美立德、以美树人、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养性、以美怡情、以美治言、以美导行,把深化以美育人的内涵作为实践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用美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周玉莹.“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美育课堂实施路径研究:以音乐学科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3(21).

[2]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7(7).

[3]贡倩.以美育人,构建多维发展课堂[J].教育家,2024(21).

[4]徐晟.走向整全审美生命:当代学校美育的人学探寻[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4(3).

(责任编辑:赵静璇)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美育高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美育教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