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4-09-20林秋敏赖宝色邱阳石宏武徐磊杨慧雷金荣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面临着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挑战。该研究选取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作为案例,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产教融合的先进经验,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并实施一套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159-05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selects th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t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s a case to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ing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gram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战略不仅涉及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涉及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农业现代化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3]。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支撑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学科,其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尤为迫切。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挑战[4]。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5]。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为例,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如何通过产教融合路径,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并实施一套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产教融合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1 国际视野下的产教融合经验
在国际教育领域中,产教融合的模式已被众多国家视为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些模式在不同国家有着各具特色的实施方式,并在各自的背景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德国作为产教融合的先行者,其“双元制”教育体系无疑是该领域的佼佼者,这种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合作企业中接受实际操作的培训。通过这种模式,德国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养[6]。而在意大利,学徒制度则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体现,这种制度不仅强调企业在教育培训中的深度参与,还鼓励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深度融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实现了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双赢[7]。新加坡的“双师制”模式则是另一种值得借鉴的产教融合方式[8],该模式强调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性,通过引进具备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双师”,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学习内容。
这些国际上的产教融合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这些模式的优点,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路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2 我国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的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9]。首先,产教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难以紧密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企业也无法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和人才供给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限制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10]。其次,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机制保障,合作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11]。另外,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高职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2]。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外,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也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教师缺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趋势,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13]。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4]。
1.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作为福建省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一直在努力探寻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以适应并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动物科技学院深知,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畜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动物科技学院根据产业导向、市场需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实施了“产教融合-创业导向-岗位轮动”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岗位锻炼,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卓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模式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毕业生在畜牧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学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仍有待加强。虽然学院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合作内容、方式和机制上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学院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需求相匹配。最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学院面临的重要挑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学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放态度,积极寻求与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畜牧行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方案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本研究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实施原则,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我们明确地将农业现代化需求作为教育目标定位的核心。通过深入研究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以及行业变化,我们精确把握了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并将这些需求融入教育体系中,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其次,我们强调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来整合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我们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并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持一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再次,我们致力于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我们深知,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这些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实践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行业、熟悉企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创新,通过参与项目、实习、实验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行业的实际情况,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
2.2 方案的具体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精心策划且系统化的计划,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均衡且富有深度的课程体系。该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视野。
首先,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平衡性,涵盖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深入探究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鼓励他们跨领域学习,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我们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通过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室实训、现场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15]。实验室实训提供了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现场实习则让学生深入企业、机构等实际工作环境,亲身体验行业运作,了解行业需求和挑战。毕业设计(论文)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和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D7C0UBIOfgirUppAuOsvtw==。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2.3 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方案的实施与监控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学院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了详尽的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学院特别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团队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实习计划的执行、协调校企关系以及处理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学生反馈收集、教学成果评估等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评价。该体系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跟踪,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不断优化,以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学院不仅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持续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实施效果的评估
3.1 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通过与区域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紧密结合,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学院深入调研了当地的畜牧产业特色与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优化。新的课程体系不仅涵盖了畜牧兽医基础理论知识,还增加了与畜牧物联网应用技术、畜牧经济管理、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相关的前沿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畜牧的发展动态与核心知识。同时,学院还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其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比例达到了96.7%,技能考核通过率提高到了95%以上。学院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实践经验。此外,学院还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实施了富有创新性的“EPI”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深耕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在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训练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实的职业生涯基石。
首先,学院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系统性地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增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创业基础等课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学院还定期举办职业道德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经验和见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锤炼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学院积极与周边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软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调查显示,通过“EP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们对农业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其中,对农业职业的满意度提高到了90%以上。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EPI”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和有效性,也彰显了学院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3.3 毕业生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专业底蕴,持续推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迈向新高度。多年来,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高位,稳定在96%以上,显示出学院教育的显著成效和毕业生的广泛市场认可度。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高达95%以上,这不仅体现了学院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也彰显了毕业生在畜牧兽医行业中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畜牧兽医行业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职业素养,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他们迅速适应行业环境,成为各企业、机构中的中坚力量,为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使得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在畜牧兽医专业领域创业,如开办宠物医院等,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职业价值,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创业项目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学院培养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4.1 产教融合路径创新的意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产教融合路径进行了创新探索,这一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贡献。首先,通过与当地畜牧企业的紧密合作,学院成功构建了以实践技能提升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学院的“EPI”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满足了畜牧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学院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也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4.2 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参与度,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并与行业发展趋势更紧密地对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3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引进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畜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光义.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J].才智,2024(10):173-176.
[2] 张振仓,党养性,仇薪鑫,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4):91-93,96.
[3] 孙斌.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93-195.
[4] 黄伟,丁国富,王艳林,等.高职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0):59-62.
[5] 朱作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4):44-47.
[6] 袁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通讯,2021(9):122-127.
[7] 梁珺淇,石伟平.工业4.0背景下意大利学徒制改革的创新发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3):40-43.
[8] 王冰.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学工厂”模式认同[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3,32(4):41-48.
[9] 王申锋,钱明珠.产教深度融合视野下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范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4):274-277.
[10] 王健,庄连英,李杰,等.创新创业导向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2(6):54-56.
[11] 李锋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4):105-107.
[12] 仇怀凯.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目标旨归、内容体系及行动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27(1):62-68.
[13] 黄丙利.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1):106-108.
[14] 黄祥元,唐伟,谢雯琴,等.产教融合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23(10):161-163.
[15] 熊良伟,岳丽佳,宋霖,等.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探索——以渔业类专业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4(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