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4-09-20王荣华陈中元罗玉双杨品红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该文分析在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挖掘建立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并探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方法,旨在为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及育才和育人的双向目标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立德树人;人才振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146-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orefro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quatic animal immunology course teaching, explores and establishe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system of aquatic animal immunology course, and discusses method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quacul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wo-way goal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educating people.
Keywords: aquatic animal immu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moral integr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alent revitaliz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1]。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理论[2-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水产动物免疫学是湖南文理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在水产动物免疫学课堂中合理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水产动物免疫学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爱国教育、科学家精神、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挖掘建立了水产动物免疫学思政元素体系,并探讨了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并行的水产动物免疫学课堂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同类型课程的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 水产动物免疫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养殖产量全球第一,已成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人才培养是水产养殖业兴旺,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石[5],而目前我国水产专业复合型人才紧缺是限制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形式需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目标重定向和课程教学模式再改革势在必行。其次,水产养殖专业作为农科类专业,和其他农科类专业相比,其更具专业认同度低和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其高水平人才培养更需强化思政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特别是在举全党和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6-7]。因此,将课程思政教育高水平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也是顺应我国新时期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1.2 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
水产动物免疫学是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基础免疫学、水产动物免疫学和免疫学应用等内容,是研究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学诊断和疾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科学[8-9]。根据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水产动物免疫学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目标为通过水产动物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免疫学检测科学方法,能综合运用免疫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相应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刻反省,培养既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复合型水产动物免疫学人才,为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0]。
与此同时,水产动物免疫学涉及内容广、概念抽象术语多且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紧密[11]。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理解困难,兴趣低,上课容易走神,教学效果差,课程教学目标难以企及。将免疫学研究的背景知识、生活中的免疫学、中外免疫学家的优秀案例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贡献等元素穿插与对应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三农”问题和教师科研实践中水产动物养殖实践中病害防控、疫苗和药物使用等现状穿插于教学内容中,概述水产养殖中免疫学所取得的成绩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宣传兴农使命,培养知农爱农情怀。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免疫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感悟“三农”情怀,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1.3 宣扬水产动物免疫学,培养后备人才的需求
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起步晚,但发展快,特别是随着近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高速发展,我国免疫学研究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水产动物免疫学专家教授,取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前沿成果,大大丰富了我国水产免疫学理论知识库。但由于水产动物涉及门类广、种类多,包括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同时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也存在较多困难,如针对水产动物特异性抗体难以获得、免疫反应难以观察、免疫学实验周期长等。因而导致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还存在多处短板,如针对水产养殖中常规养殖品种的免疫系统研究尚不完善、我国水产动物疫苗推广应用慢,全国应用水平低、水产动物疾病控制难等。如今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高度集约化、规模化,水产动物疾病爆发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高达上百亿损失,因而加深加大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和扩大水产动物免疫学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水产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穿插介绍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专家及其取得的成果,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对养殖户、对养殖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积极宣传水产动物免疫学,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水产动物免疫学知识,积极投身于水产动物免疫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中。
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将水产动物免疫学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水产动物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2.1 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水产动物免疫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爱国教育相关的思政元素。在绪论章节中,介绍疫苗免疫最早记录可追踪到我国古代宋明时期发明的人痘接种方法,该方法的发明和传播对“疫苗之父”Edward Jenner研制天花疫苗具有直接影响;在抗原章节中,引入我国科学家首次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在抗体章节,引入徐镇教授在鱼类免疫球蛋白IgT、IgZ方面研究进展,特别是其使用抗体标记的寄生虫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中的美;在抗原加工与递呈章节中,引入曹雪涛院士团队首次发现的、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在体液免疫章节中,引入我国鱼类免疫学家张永安教授首次发现鱼类一种新的B淋巴细胞类型。通过和学生分享我国科学家对免疫学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在绪论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介绍中,引入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家所作的研究和贡献,如在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免疫球蛋白鉴定与功能、黏膜免疫系统的发现和功能,母源免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教师自身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经历,讲述水产动物疾病给养殖户带来的伤害,养殖管理模式落后对水产动物疾病爆发影响,抗生素、化学药物等滥用乱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产疫苗在国外推广应用的现状及优势等案例,阐述免疫学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绿色生态养殖的意识,坚定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争做现代化水产养殖业领跑者的使命和担当。
2.2 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教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说话,不盲目遵从权威,不盲目听信课本,大胆质疑,小心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12]。在补体课程导入中,引入Bordet发现补体的经典实验——溶菌试验(Bordet,1984),要求学生分别分析不同试验结果代表的生物学意义和通过试验能得出的结论,并提问通过溶菌试验是不是能得出血液中存在的物质就是补体。从而引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期间,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专家学者抨击暨南大学教授,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得出龟鳖类动物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的结论并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案例,着重向学生强调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盲从权威,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在讲解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时,着重强调这是免疫学学习中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络调控模型,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相互协作,在不同感染时期,清除感染入侵细胞,同时补体系统中不同成分分子各司其职,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维持机体健康状态,而补体表达缺失,可能会导致抗体应答延迟,抑制抗体产生,影响生发中心的发育和免疫记忆功能。通过更深层次的引导,让学生重温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个体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在细胞因子中创新性引入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夺命杀手”,阐述细胞因子分泌过少或过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均具有不利影响。同时,结合儒家思想“过犹不及”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培养批判性思维,从多面多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进程,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的方法论,与此同时积极宣扬我国伟人的智慧,传递文化自信。免疫学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免疫学家自身科学基础、关键细节把握、创造性思维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免疫学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0多位免疫学家,背后均有一个励志的故事,这些都是水产动物免疫学重要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挖掘并灵活运用好这些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科学兴趣、涵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执着追求、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3 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道德修养
“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水产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13]。在水产动物免疫学第一次课进行课程介绍时,首先和学生强调水产动物免疫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说明学习的困难,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人生就是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最后介绍免疫学的学习方法,如理论联系实践、图片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主动获取知识本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MHC多态性中介绍,MHC和疾病易感相关,是不同人体质差异的原因,指导学生用免疫学理论解释验证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现象。在介绍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时,联系食物链、生态环境介绍细胞因子多效性和网络性的优势,倡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从自己做起,拒食野生动物、江河鱼类,积极落实国家十年禁渔政策,保护水产动物多样性,同时引申为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要多学技艺,如口才、语言知识和管理知识等,艺多不压身,且更容易走向人生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水产动物疫苗教学中,介绍我国水产养殖业及其疾病控制的现状,提醒学生关注水产养殖,关注“三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 思政元素融入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的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凸显思政主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将水产动物免疫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将合适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并在已有思政元素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如在鱼类免疫学介绍时,引入我国水产动物免疫学研究团队及其研究内容,介绍鱼类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教师科研团队的免疫学研究相关内容,吸引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加入到教师科研团队。在讲述水产动物免疫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的水产养殖业发展。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效果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引入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如水产动物免疫性疾病防控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专题,请学生自主查阅文献,收集网络资源,制作汇报PPT,于上课前或下课前和班上学生分享,总结,并以此作为课堂的导入或教学内容的延伸。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章节前发布自主学习任务,请学生收集关于198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Kohler和Milstein的事迹、主要成就和贡献,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免疫学知识,对其成就和贡献做出评价。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3 构建评价体系,强化思政导向
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注重将思政元素纳入评价标准中,构建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专业素养与思政素养的协调提升。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在课程作业或考试中,结合专业知识设置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思考水产动物免疫学中的哲学内涵、关注“三农”问题。如根据所学习的免疫学知识和理解,阐述水产动物免疫学中蕴含的哲学;请结合自身对水产养殖业的了解和查阅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综述我国水产动物疫苗推广应用的瓶颈。在平时作业和考试试题中结合专业和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专业理解和思政培养,最终实现双向目标培养。
4 结束语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其实是人类自我认识,解析生命奥秘的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在水产动物免疫学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构建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思政品质的水产动物免疫学人才。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思政元素与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的融合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陈晨,曹际娟,于基成,等.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264-268.
[3] 金梦,郭枝.“课程思政”的概念澄清、应用边界与实践理路[J].教育探索,2024(5):1-6.
[4]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求是,2022(7):4-17.
[5] 孙睿,孙昭甜.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J].北方文学,2017(15):171-172.
[6] 于颖,刘拂晓.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22,39(5):73-76.
[7] 杨志刚,李松林,吴旭干.“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7):13-16.
[8] 曹贞洁,周永灿,云孙.《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创新教育研究,2022,10(4):837-842.
[9] 施雯,赵凤霞,张福婷,等.翻转课堂在水产动物免疫学上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6):135-138.
[10] 黄瑜,王蓓.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中的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2022(3):187-188.
[11] 李言伟,孙红岩,但学明.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13):81-84.
[12] 张会择,杜晓娟,赖宇.临“疫”发“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3):1001-1012.
[13] 袁圆阳,聂红.课程思政融入本科免疫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