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4-09-20赵犇张芊武云杰杨盟权叶协锋
摘 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是烟草专业研究生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场所。该文主要阐述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发展的现状、方法、实践,其目的是为促进烟草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推进该课程对烟草专业研究生思政育人的成效。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思政建设;教学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138-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refers to building a full-staff, full-process, and full-course education pattern that integrates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regards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 of high-quality tobacco production is a core course at the postgraduate stage of tobacco majors,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place for course thinking, politics and educating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s of high-quality tobacco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methods and practic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obacc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in tobacco major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 faculty building; theoretical practice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强调了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1]。课程思政作为党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
近些年来,已有不少高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特色开展了研究生相关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工作。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其中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有99所高校的99项思政示范课程入围,推进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但是相比于本科教育(300项入围)和职业教育(200项入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还相对较少[2]。目前,关于研究生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研究,主要分为2类:第一类是理论探讨,认为课程思政非常有必要加入到研究生教育课堂中,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类是实践探索,针对某一课程或者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比如李修伟等[3]开展的植物保护专业硕士主干课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于晶等[4]围绕研究生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这些成果反映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动向,但没有突显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不同。
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是本科阶段课程思政的简单延伸。刘志[5]指出简单照搬本科生课程思政的内容无论是理论解释力还是实践指导力都无法满足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需要。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拓展[6]。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面向烟草专业研究生系统介绍烟叶优质适产栽培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课程,具有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此门课程面向的是烟草学科所需的高层次烟草科技人才,课程内容也是在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与升华。在当前烟粮融合的背景下,根据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涉农场景多、理论性较强、面向生产需求明显等特点,积极在课程中探索针对国家与行业需求、烟草学科发展、产业实践和研究成果转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课程思政要素与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机制和教学模式,对培养新时代背景下认识烟草、热爱烟草行业的高素质科研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现状
1.1 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融合不紧密
虽然国内高校正在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但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有时在形式上仍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不能与本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思政教育表现形式比较单一,生搬硬套,不能改变思政教育与本专业课授课内容割裂的情况。由于课程思政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能够引起研究生听课的兴趣点不足,导致研究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思政对研究生的培养性效果不明显,不能起到本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得益彰的效果。
1.2 课程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淡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思政育人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思政类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专业课的老师应该负责教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研究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应起到主导作用,这是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淡薄的主要症结所在[7]。专业课教师在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和表现为研究生作榜样,培养学生“三观”。
1.3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大
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受课程内容的限制,不容易将思政元素加入到授课内容当中。由于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所涵盖的烟草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思政内容的融入,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有时不能很好地把握思政教学的切入点,不能充分表达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二是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授课内容相差较大,匹配度低和关联性不强,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强行加入一些不相关的思政元素,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意义不大。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由于受到专业性的限制,导致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政教学理论联系不紧密,在本课程专业知识中挖掘蕴含的思政资源难度比较大,不能将思政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1.4 研究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生在校阶段主要是围绕相关项目或者课题开展研究工作,由于自身精力有限,对于上课时授课内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接受程度不够。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得到研究生的认同,需要坚持教师与学生同向同行,避免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思政内容灌输。在思政教育方面,专业课教师与研究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不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融入思政教育,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于海燕等[8]认为目前研究生的课堂组织和学习模式更重视专业理论课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思政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的能动性不强,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体系内,实践内容所占比例还较少,授课内容与烟草产业需求联系还不够紧密。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从行业需求、产业发展、生产实践等角度挖掘思政元素的力度不够,没有重视课程思政在培养“知行合一”高素质烟草科技人才中的重要性。
2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在探索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提升[9]。
2.1 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首先要明确课堂思政教学的目标。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烟草生产的专业知识,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介绍烟叶生产技术时,可以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让研究生明白优质烟叶的生产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挖掘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在介绍烟叶种植技术时,可以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研究生明白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探讨烟叶品质鉴定时,可以强调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研究生明白作为未来的烟叶行业从业者,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为了增强课程思政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案例分析,让研究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思政知识;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烟草生产工作环境中体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烟草生产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度的思政觉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自身理想信念和思政素养,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提高思政育人能力。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排头兵”作用,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作风、严格要求研究生遵守科研行为规范,确保课程思政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效果突出、落实有效。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积极学习思政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信念。通过参加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会学习典型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促进高校之间不同专业的教师间课程思政经验的交流与资源共享,提升本课程教师的思政能力。本课程教师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效果。积极促进本课程教师与思政类教师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思政类教师的专业优势,促进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发展。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包括将思政教学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意见等方面。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可以及时了解思政教学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优化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0]。
2.3 强化实践环节,实现知行合一
在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研究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实践环节也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场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研究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11]。在烟叶生产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组织研究生参与烟叶种植的实地操作、品质鉴定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研究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烟叶生产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培养对农业生产的敬畏之心和对农民的尊重之情。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研究生关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社会问题,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还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帮助研究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研究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烟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对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优秀从业人员为学生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心得体会,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思政教育
在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每个研究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思政教育。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研究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思政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对于烟叶生产有浓厚兴趣的研究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对于职业规划明确的研究生,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辅导、在线交流等方式,与研究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教师应注重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为研究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建立长期的思政教育跟踪机制,定期评估研究生的思政素养和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持续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和服务,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注重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教师可以为研究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3 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以培养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为目标。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是烟草专业培养研究生的核心课程,此课程教师均为从事核心主干课程的优秀教师。本课程实行“专业教学-行业实践-提升素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加强了课程思政的案例,以强化烟草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12]。在每个教学章节中至少有一个思政案例。这些思政的案例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关于我国农业方面的科学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学习科学家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给研究生树立精神榜样;第二方面是分享我国农业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增强研究生从事农业工作和科研的信心,同时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第三方面是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教学,增加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中中引入农业谚语,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在新时期下优质烟叶生产理论与实践课程开展思政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应该从烟草生产的实践中围绕产业需求、行业特色、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工作者感人事迹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课后调研与反馈进一步修正提升与再实践的思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本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1)[2024-05-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 教育部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EB/OL].(2021-06-01)[2024-05-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106/t20210610_537281.html.
[3] 李修伟,田宏哲,秦培文,等.植物保护专业硕士主干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6):255-257,260.
[4] 于晶,包雨卓,彭瞰看,等.“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3,13(2):30-33.
[5] 刘志.把握研究生思政的三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9-03-19(15).
[6] 黄莹莹.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思政课的内涵、机理和实践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2):68-72.
[7] 朱丽梅,金凤,王耘,等.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20(24):245-246,248.
[8] 于海燕,聂宗省.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逻辑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7):34-36.
[9] 张琳娜,纪文武,李宏辉,等.硕士研究生生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2(4):32-34.
[10] 徐锡明,李飞飞,吕尊富.农学专业新生教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4(5):126-165,171.
[11] 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1-08-26)[2024-05-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109/t20210916_563719.html.
[12] 牛广财,魏文毅,李艳青,等.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融合探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