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学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4-09-20程秀花林淼董丽赵国琦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8期

摘 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一直是贯穿于所有大学课程中的一项工作。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合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该文剖析了草业机械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和现代科技与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着手,进行梳理可以开展思政教学的专业知识点,深入挖掘与之对应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构建可实施的专业与思政体系,旨在为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草业机械;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130-04

Abstract: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moral integr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has always been a work that runs through all university courses. Subt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oviding value guidance to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re important channels to achieve the "three-sphere complete" education go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grass industry machinery course, and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traditional agricultccc669c2edfb1dbba7d9509b873c82b5d44f9449b1be14bf629d0cee7efa29d4ur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reen development to sort out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eply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refully design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uild an implementable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excava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grass industry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于团委和党支部,更是贯穿到所有大学课程中的一项工作。专业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但也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任务[2]。因此,立德树人不是某一门或某几门思政课的特定任务,而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各类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合在各类专业知识中,强调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价值引领,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广度和深度[4]。

1 草业机械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 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贯穿育人理念

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就业和从业过程中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在草业、园林绿化、畜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应用等工作[5]。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草业专门人才,不能仅仅依靠几门政治理论课的日常教育,而是应该将育人过程融合到每一门专业课中,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2 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资源

通过2014—2024年的教学实践,草业机械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即按照牧草种植管理与收获的农作时序,逐一对不同生产阶段所使用到的典型农机具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细致分析发现,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牧草种植凸显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和世界方面的超强能力等等。将这些积极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勇于创新的内驱力,培养审美意识和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国家的家国情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在草业机械方面的应用,体现了我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这些思政元素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以及社会责任感。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发展观,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思辨意识。诸如此类,从国家对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和草业机械课程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及学生未来从业要求3个方面来看,该课程既有开展思政教学的丰富资源,同时能够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开展思政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2 草业机械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教师思政教学意识不强

尽管思政教学已列为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的元素,但对于专业课而言,教师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对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虽然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求每一门专业课的每一章都要融入思政教学元素,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但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和教师思政教学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将这一要求作为硬性任务来完成,工作中多少带有应付的色彩,因此,专业教师如果不能把协同育人的理念植入脑中,很难将此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那么,对专业课中思政元素挖掘就很难做到全面和深入。

2.2 思政元素挖掘不精准、不充分

专业课教师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思考不足,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思政元素的精准度、深度和广度不够。有些课程是迫于学校要求,只是草草地找出几个思政元素,生拉硬拽地贴到几个知识点上,无法与专业知识体系之间形成精准映射,“两张皮”现象明显。更有甚者,讲课时,念几句政策口号就认为是思政教学了,显得极其生硬、空洞,课堂育人的目的显然未能被正确理解。此外,专业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精力有限,多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没有太多精力用于梳理和挖掘与之相应的思政元素,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2.3 专业课思政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形成

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导下,现在专业课程的考核虽然更注重过程考核了,但在德育考核方面尚未形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专业课过程考核多以课程作业或测试、课堂研讨、期中测试、课堂互动和考勤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6-7],德育考核明显欠缺。加入思政元素后该如何考核德育教学效果?在以课堂考核为主的形式下,德育考核显然是比较难于操作的。这就容易导致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不注重实效而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

3&UViGQCG+G24wp/t1InaJd1Xk2gwfqAj1a5+5MrEnjug=nbsp; 草业机械课程中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

3.1 在中华传统农业文明史与农机具发展史中植入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思政元素

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华夏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古人先后编撰了《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4部农学著作,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是几千年中华民族农业思想的集大成者[8]。其中对于古代农业技术和农机具结构和使用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惊人的智慧,对后世农业生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草业机械课程虽然是草业科学系的一门专业课,但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结合我国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认真梳理后就会发现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极其丰富。比如,牧草种植过程使用到的犁,就是由古代耒耜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9]”耒耜是我国古代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的农具。耒耜的出现,更是表明在神农时代,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工具已得到了完善[10],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伟大智慧。现在使用的“耙”,在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中也有记载:耘耙,以木为柄,以铁为齿,用耘稻禾。《康熙字典》对“耙”也做了解释: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如犂,亦用牛驾,但横阔多齿,犂後用之。盖犂以起土,惟深为功耙以破块,惟细为功。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割下柳条、荆条,配合木框等制成“耢”,可以在播种后进行覆土和轻微镇压。现代草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播种机,其前身称作“耧”,是一种前边牵引,后边人扶的播种用的农具,可同时完成开沟和播种两项工作。可见,牧草种植阶段所用的农机具,主要结构的设计上都有古人发明创造的影子,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无限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结晶。这些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具有极高的思想教育意义。将这些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2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切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

草业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密不可分,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草牧业生产、草原文化传承等紧密相关[11]。草业机械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畜牧业机械化、生态环境建设、机械制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新的农业技术不断突破,我国草业机械水平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总体还处于中等水平[12],与国外顶尖的农业机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肯定已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大国工匠的精神,同时,找差距让学生认识到既有的不足,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服务“三农”的内驱力。

3.3 在绿色发展理念中切入培养学生节能减排增效和全生态世界观的思政元素

草业学科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饲草资源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节能减排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这些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全新发展理念[13]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密切相关。比如,关于“牧草干燥机械的设计与选用”知识点中,就可以融入节能减排增效的内容,在施肥施药等知识点,可以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些都是课程思政元素的关键和亮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培育学生的绿色发展观中,使学生意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某些人的事情,是关乎所有人的一项艰巨任务,进而润物无声地在学生头脑中植入全生态世界观的理念。

4 草业机械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4.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明确课程教学总目标和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不同专业知识拟采用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课时分配。明确思政教学的宗旨与育人目标,结合草业机械课程的性质及育才目标,对应不同知识点,逐章逐节梳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深研技能评价与德育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思政教学落在实实在在的专业教学过程。

4.2 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在遵循课程本身专业知识体系完整和系统化的前提下,认真剖析每一章节的思政切入知识点,挖掘和梳理与之对应的思政元素,本着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原则,找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育才效果。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见表1。

5 结束语

高等教育不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承担着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草牧业生产越来越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今天,草业机械课程在草学研究和从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育人育才观念,不断学习思政教学技能,投入足够精力剖析专业课中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精准挖掘思政元素,巧妙构思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之间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真正实现二者同向同行,起到协同育人的效果。目前,草业机械课程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学的实施上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思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0-31.

[2] 黄俊,季燎原.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9):32-33.

[3] 黄新宇,王修建,岳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以数列极限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33(4):101-105.

[4] 马池春,胡雨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36(3):59-64.

[5] 程秀花.智慧农业背景下草学专业机械类课程教改探索[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7):60-61.

[6] 鲁绍雄,董新星,兰国湘.基于过程评价的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育种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1):243-246.

[7] 李佳,雷春.基于产教融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4(2):24-28.

[8] 侯秀舒.基于农本思想的道德教化观——以四大农书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3):70-75.

[9] 黄善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系辞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 段友文,林玲.炎帝神话与华夏农业文明的形成[J].中国农史,2023,42(4):11-22.

[11] 张蕴薇,杨富裕,王慧,等.草学专业课思政建设思路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9):280-282.

[12] 亓春旭,张忠义,赵佳菲,等.我国林草机械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对565位林草业专家的调研[J].林草政策研究,2021,1(4):66-71.

[1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EB/OL].[2021-10-2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9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