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企业的环境成本探析

2024-09-20杜岚颖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8期

摘 要:对于企业内部而言,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农业企业对环境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农业企业发展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为顺应国家政策走向,摒弃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企业生产全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旨在对农业企业环境成本加以科学的控制。研究发现,农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根据不同阶段对成本管控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控制策略,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的优化控制,以实现农业企业生产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农业企业;环境成本;农业生态安全;外部性;控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095-04

Abstract: For the interior of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cos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costs. Among them,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related to China's food securit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are closely related.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abandon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l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take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aiming to scientifically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ost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houl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ost control goal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optimize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cost of enterprises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cost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ecurity; externalities; control path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已经进入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商业、餐饮、服务业和农村集体农业企业[1]。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第一产业,而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与农村相关的企业也在逐步发展。

农业企业作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农业企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产业优化及农业经济转型水平。《中国农业企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农业食品体系是乡村振兴和产业繁荣的“压舱石”,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后院”,这意味着农业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思想,使得企业节能环保再次回到公众视线。因此在政策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以消耗大量资源为基础的低端制造业已经无法适应中国环境保护发展要求,势必面临转型升级。此外,2015年3月,环境保护部提出重新启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研究,这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参考数据来源。具体而言,绿色GDP的重要数据来源就关乎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成本,而农业企业作为国民生计可持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晴雨表,因此研究我国农业企业环境成本关系到绿色GDP体系构建与发展,对推动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现实性意义[2]。

综上所述,研究农业企业环境成本,不仅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丰富我国农业企业发展路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农业企业的研究逐渐开始重视科技和管理模式的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竞争力。一些农业企业开始引入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一些农业企业也开始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逐步向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拓展。环境成本被视为环境会计学的关键部分,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伴随西方经济思想的吸纳,我国的学者开始接触并对环境成本进行深入的探讨。在1992年,知名的会计学界人物葛家澍与李若山联合发布了题为《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的文章,这一事件标示着中国绿色会计领域研究的初始阶段。谢德仁呼吁,为了改进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并促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企业的政策决定和经营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郭红彩指出,绿色经济增加值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明确确定环境会计补偿的责任方,也能决定企业应给予何种赔偿尺度,同时也能激励企业更加主动地进行环境管理。这项研究从多种视角和不同的维度对环境会计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3]。

综上可知,相比于国外,我国对环境成本研究较少,且针对某一类型企业的环境成本研究及控制途径存在研究不足现象,因此本文旨在利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整合与梳理,从环境成本视角探讨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污染状况、环境成本存在的问题及控制路径,旨在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2 分析框架

环境成本可以理解为在某种商品的制造和销售阶段中,由于其制造和销售行为造成对生态资源的伤害,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经济质量和其经济表现的减少。它涵盖了所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开销,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保护管理费用。这包含了从资源的开采、生产、运输、应用到再次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整体管理,也描述了一个企业在生产之前、生产进行中和生产之后,为抵御环境污染和其他生态问题所需分摊的所有经济费用。

环境成本的内化意味着企业通过管理产品或服务在设计、制作、搬运和使用阶段消耗的资源、能量及其生成的废物,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费用的效果。为了实现公司的高效经济回报,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这使得控制环境成本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都会耗费一定数量的资源,所以为了满足其生存和成长需求,企业不得不支付相应的成本,进一步产生环境成本。而在观察企业发展的维度时,绝大部分企业在执行其生产与经营活动时产生的环境开销,往往是对资源的无谓的损耗。通过将环境成本纳入公司的财务核算费用中,企业能有效地培养环保意识,进一步激励他们改革生产流程并优化产业构成,以确保在能源使用方面达到最低水平,同时推动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为了核实、评估及呈报公司所承受的一切环境费用,核算企业的环境成本时采用货币作为主导的度量标准。在核算环境成本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应该对其制造过程,无论是提前、中间还是之后进行行为限制,以此来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及其导致的环境相关费用[4]。因此,本文将针对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和污染状况,反思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控制提出可行路径。

3 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污染状况

3.1 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持续扩大,农业企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有多个研究数据表明,农业公司在增强农业产出效率、提高农民盈利以及推进农村经济扩张等领域,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是,如果从微观视角来看,农业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同样面对在生产、运营和管理各方面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些难题涵盖了资金短缺,这种资金状况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拓展,人才短缺导致了农业行业的大量专业人士离职,同时也缺少了高品质的管理和技术专才,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创造潜力和市场的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通常暗示着农业生产企业在技术革新上的投资不够充足,缺少了核心竞争优势,并且在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污染难以管控的情况。

3.2 农业企业的污染状况

首先是农药造成的污染状况。使用含有极端毒性的农用化学品还有可能导致人与动物的中毒甚至是死亡。尽管喷施杀虫剂这种农药可以降低疾病和虫害对农业农作物的伤害,但是杀虫剂可能会渗透进土地,给土地带来不利的后果。农药污染不只会让大面积的农田肥力急剧减少,也会对土地的微生物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抑制农作物的生长活力,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明显下滑。

其次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对粮食有着大量的需求,因而需要更多的化肥投入。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化肥和磷肥是最常用的农作物种植成分。这批元素除了可以直接进入人的身体,同时也能与其他成分结合,生成更高毒性的化学化合物。然而,磷肥内的重金属含量相对更为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汞、锌、砷和镉等。因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过分依赖化肥来追求产量和效益,会污染土壤及地面作物,进而通过生态圈的循环,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威胁[5]。

再次是由碳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鉴于我国的大多数区域仍然停留在相对滞后的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厂家主要依赖小型农机具,这导致在农产品成长中释放的污染物数量增加。在农业企业展开大规模播种活动的时候,农机设备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缺少,但使用这类设备可能会导致碳排放量有所上升。在农田的农业活动中,柴油被广泛用作机械化的基础材料,因此,在大型的农业生产与种植场合,经常使用柴油机严重污染环境。

最后是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假如农企产出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有可能对周边的生态造成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污染。农业公司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和处理。不适当的水资源管理可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和污染,进而干扰水的生态平衡。被丢弃的地膜不只是引发环境污染,更由于农业企业主要依靠规模化生产以维持大规模生产,地膜的普及也变得不可或缺,但地膜的残余同样有可能对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及其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

4 农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业企业在开始生产前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最首要的问题是这些公司缺少环保责任意识并没有一个适合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足,其环境成本管理策略也过时。此外,农业企业普遍没有设置专职负责环境成本评估与管理的特定部门。因此,在企业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成本的核算常常难以准确执行,导致了农业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的不完善之处和误解,这进一步阻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在农业公司的绩效评价机制中,员工的绩效报酬往往与公司的盈利状况呈积极关联。这样的关联可能会促使各部门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而削减环境开销,进而加剧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许多农业企业所采纳的种植策略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真正的绿色种植实践并未被全方位推进。为了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必须对绿色植被的种植和维护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众多的企业界而言,实施绿色种植大多是依赖于限制化肥的使用量。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产量的下降,进而进一步削减公司利润,为环境保护节省额外的成本。因此,如果适当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是,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明显的污染现象。

在农业企业的运营活动中,众多的生产公司在计算产品的环境成本时,大多数都偏向于事后的核算方式,在产品生产初期往往没有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合理和高效的管理。因此,他们仅在确实需要实施特定措施时,才会考虑计算环境成本。这种生产方式导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常常漠视了对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5 农业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路径

随着资源禀赋逐渐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优劣的关键要素,它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农业企业,为了实现持久的成长目标,必须持续地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着缺乏充足资金的问题,这些资金又与农业生产环节直接相关,所以农业企业需要通过高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来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上风。企业环境成本作为一种隐性成本,其产生原因有很多,有必要从事前企业战略规划、事中成本实施和事后成本分析与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环境成本控制。

5.1 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

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时候,企业需要对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反思,并应从长期视角出发,制定战略规划。他们有必要开发对生活环境友好的产品,并专注于生产及推广环保的货物。企业在产品设计与研发阶段,有责任确保选用的原材料环保无污染,同时要检查生产流程是否产生环境污染,若出现污染,评估是否可以完全清除,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修复费用降至最低。

在农作物生产的全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当负起责任,确保对所产生的环境成本有有效管理,并对各种可能的环境问题进行协调与整合。对此,以“责任中心”构建起来的农业生产组织方法,即在每个组织内部均指派一个独立于各部门的负责监管环境成本的领导,这个领导负责指导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涉及环境成本的各种问题上,应依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把工作任务分派给相关单位,并进一步向企业的不同部门以及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有关的专业人士传达这一环境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如此公司才能真正通过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方法,环境成本可以得到削减,进而缓解公司的经济损害。在企业中,各级管理层必须更加重视和深化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并需构建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这成为了一种常规且高效的管理职责。再者,公司高级管理层有必要对管理观念进行深入的革新。环境成本的核算及控制不仅构成了企业持久发展的基本职责,而且是促进企业经济收益提升的主要方式。

5.2 环境成本的事中控制

对农业企业而言,最关键的职责是首先考虑选取环保材料用于产品生产,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或规避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进而减少环境成本。除此之外,在决定材料选择时,企业需要深思熟虑,考虑供应商是如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生产出的材料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企业需求的。此外,针对那些在存储时可能导致污染并需要企业进行整治的原材料,各企业都应致力于控制其用量,并使用科学方法估算这类资源的采购周期、数量和存储需求,从而更好地控制存储期间的环境代价。

农业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大部分污染来源于种植活动期间产生的废料和其之后的处理。为确保农用化学品被高效利用并将废弃物产生维持在安全可接受的界限,须严格控制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废物的生成,为了规定农药、农膜和化肥的生产与销售,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措施来加强监管与规范。那些主要涉及大型农业的企业需要利用各类传媒手段,确保农民了解农药、农用薄膜和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技巧。倡导农民采纳前沿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不加思索地使用药物所引发的农产品质量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地策划与农产品培植技术有关的培训活动,激励农户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农用化学品如农药、农用薄膜、化学肥料等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认识。

5.3 环境成本的事后控制

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农业公司必须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在商业企业销售产品时,应当深入考虑产品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产品在推广和销售的时候,可能给环境带来负面冲击。因此,为了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公司必须选取对环境友善的交通选择、最适宜的交通路径以及能够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这样才能减少尾气污染和物资过度消耗。在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需要重视环境成本的计算和管理,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来减少企业的环境开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企业决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他们应该最大程度地使用与该核算相关的数据。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环境成本产生的诸多根源,全面了解目前的控制情况,鉴别可能的风险,并采取切实的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这将为今后的环境成本控制提供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基于这些数据,应当制定一个环境成本的成本管理策略。为了进行评估,将环境的代价依照归因原则分配给了各个部门,同时为他们设置奖励或处罚,并为接下来的考核阶段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6 结束语

中国是享誉全球的农业大国,农业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的实力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竞争力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着中国农业企业发展,控制环境成本有助于构建绿色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农业企业的发展和环境成本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污染状况,并对存在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农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文章发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其中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目标是决定企业环境成本治理框架的关键因素,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根据不同阶段对成本管控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控制方法,以生态设计为基础,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的优化控制,以实现农业企业生产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金福岩.节能环保与环境检测的协同促进效应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3):56-58.

[2] 刘阳,刘维忠.规模化农业生产种植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农机,2023(3):37-39.

[3] 沈俊伟.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220-221.

[4] 王子龙.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J].经济师,2021(1):79-81.

[5] 朱佳立,徐宁,奚语遥.基于外部性视角的环境成本计量探讨[J].商业会计,2017(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