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24-09-20邹武平吕婷
摘 要:沙田柚产业是广西容县重要的经济支柱。容县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人文历史优势等,使得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完全具有可行性。容县要实现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农业资源与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到位,市场监管不力影响沙田柚产品口碑,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农村人才严重短缺等。容县政府应整合全县资源,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沙田柚质量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涉农人才政策,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从而实现沙田柚产业农旅的深度融合,早日实现容县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观光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087-04
Abstract: The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pillar in Rongxian County, Guangxi. The geographical and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policy advantage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of Rongxian County make it completely feasible to deeply integrate the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dustry and tourism. However, Rongxian County still faces some problems in achiev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dustry and tourism. The Rongxian County government should integrate resources throughout the county; establish a market access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trengthen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ourism infrastructure; optimize agricultural talent policies, paying attention to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realiz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goal of Rongxian Coun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Rongxian County; Citrus maxima 'Shatian Yu'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otourism
容县沙田柚是广西玉林市容县特色农产品,是柚类中的佳品,一直有“柚中之王”的美誉。容县沙田柚作为当地的特产,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文化价值。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一直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沙田柚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容县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旅深度融合也是容县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1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现状
容县沙田柚果皮一般为橙黄色,外皮薄而里肉嫩,其外观常呈梨型,汁多、味道香甜。容县种植沙田柚的历史悠久,史料记载自清朝乾隆时期便享有盛名,沙田柚名称就是清朝乾隆皇帝赐名所得。20世纪50年代,容县大坪镇成为沙田柚主要种植区,政府的支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经验丰富的果农推动了沙田柚产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农村改革促进了种植技术的普及。1992年后,容县强化了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建立了柚子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引进人才和设备。2004年7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正式批准对广西“容县沙田柚”予以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至此容县沙田柚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11月21日,“容县沙田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正式注册,这对于加强“容县沙田柚”原产地保护,进一步打响“容县沙田柚”商标品牌,促进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沙田柚产业已成为容县重要的经济支柱。截至2023年,容县全县沙田柚种植面积约23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产量高达36万t,产值超过40亿元,容县各年沙田柚种植面积及产量具体数据见表1。为了提升沙田柚的品质和产量,容县建设了138个沙田柚种植示范区,分布在辖区内15个乡镇。容县县域内果树种植面积、产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均排名第一,全县从事沙田柚种植的公司和合作社达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已形成一批沙田柚“万亩镇”“千亩村”。近年来,全县2 000余户贫困户在政府支持下,积极投身沙田柚种植,依靠种植沙田柚完成脱贫致富。
多年来,容县大力推广沙田柚种植,且不断推进沙田柚种植的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在扩大沙田柚种植面积和提升柚果品质的同时,容县还将沙田柚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沙田柚观光游,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坚持以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自2013年起,容县每年春季都会举办“柚花节”,每年秋季举办“沙田柚文化旅游节”,以此为载体持续推进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融合发展。2017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容县为第三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7年4月12日,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容县又获殊荣,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近年来,容县从沙田柚产业入手,一边开发沙田柚农副产品,一边将沙田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新冠感染疫情过后,容县旅游行业也得到快速复苏。据容县文旅部门统计,2023年1—12月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已经突破1 000万人次,达到1 004万人次,与2022年相比增长21.1%,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98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1.2%[1]。
2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2.1 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使得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可行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容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处于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汇地带。这一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得容县交通便利,沙田柚经销商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快速将沙田柚产品运往国内外市场。作为玉林市的东大门,容县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同时也连接着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地区,这为容县的农旅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群体,为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容县气候温暖湿润,夏季较长而气温偏高,降雨量充沛,日照时间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1.3 ℃,是玉林地区平均气温最低的县区。容县年平均降雨量1 700 mm左右,年平均无霜期335 d以上。容县这种优越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沙田柚的生长。容县境内山谷和丘陵密布,具有大面积适宜沙田柚生长的特殊泥沙质地土壤。容县县域内有都峤山、绿碧山等美丽风景。容县沙田柚主产区自良镇龙镇村,因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2017年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殊荣。容县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非常适宜大规模种植沙田柚。容县沙田柚产业与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完全可行。
2.2 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使得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可行
容县县域内沙田柚种植面积、产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均排名第一,沙田柚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容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的容县沙田柚扩量提质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了《容县沙田柚扩量提质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容县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致富能手参与沙田柚产业化发展,在重点生态工程中优先安排沙田柚种植,扶持农户发展沙田柚产业。容县先后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容县沙田柚》《绿色食品沙田柚生产技术规程》等系列标准,不断规范沙田柚生产过程。
容县还积极利用其作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优势,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强化全产业融合,引导全社会参与。2017年,容县编制完成了《容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任务表等,将全域旅游作为全局性战略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形成了“多规合一谋旅游,一张蓝图抓全域”的发展格局。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容县坚持高位推进,建立“书记县长挂帅,四家班子参与,部门乡镇联动”的领导体制,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各部门各行业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高点起步、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形成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合唱”,为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 人文历史优势使得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可行
容县历史悠久,从西晋至今已有将近1 800年的历史,曾经是岭南“五管”之一,唐代开始至明朝中期一直是州、莞、路、府治所在地,是岭南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据统计全县户籍人口约88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有150多万人,历来有“海内一个容县,海外两个容县”之称[2]。2012年容县荣膺“2012年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县”称号。多年来,移居海外的容县同胞们,将容县沙田柚悠长深远的农事文化慢慢传播到了海外。沙田柚农事生产与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特殊的容县沙田柚文化品牌,这是容县沙田柚特有的文化优势[3]。随着每年容县沙田柚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容县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愿意来沙田柚原产地感受和体验当地特有的农事文化。所以说,容县的这种人文历史优势,也使得容县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可行性。
3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容县近几年在农旅融合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要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农业资源与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到位,市场监管不力影响沙田柚产品口碑,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农村人才严重短缺等。
3.1 农业资源与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到位
目前,容县围绕沙田柚产业的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沙田柚的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摘和销售等农业生产过程还未与乡村旅游很好地融合,沙田柚产业链条不够长。此外,容县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资源整合也不够充分。政府在农旅融合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太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制约了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旅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提升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3.2 市场监管不力影响沙田柚产品口碑
每年10月份左右,是容县沙田柚收获的时节,县域内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柚子的芬芳。在容县县城通往各乡镇的道路两旁,醒目的指示牌指引着游客前往售卖沙田柚的地点,一些果品售卖点甚至还特别标注了“正宗沙田柚”字样。金秋时节,在容县自良镇沙田柚广场上,柚农们摆摊出售自家的柚子。广场上的摊位,在柚子上市期间免费提供给柚农们使用,先到先得的政策既方便了柚农也便利了游客。然而,由于缺乏监督管理,柚子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市场上销售的柚子有一些并不是真正的容县沙田柚,而且一些销售标牌可能会误导游客。这种参差不齐的果品销售市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购物体验,也可能会损害容县沙田柚的口碑。
3.3 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当今社会,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但是很多时候会因为景区设施配套不足,游客往往兴致勃勃而来,却失望而归。目前容县在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不够完善,这已经制约了沙田柚产业农旅融合发展。首要问题是容县道路交通条件亟待改善。容县部分景区道路偏窄,节假日游客较多时道路拥堵,会车难,停车难,不能满足自驾游客的出行需求,这也不符合沙田柚产业农旅融合发展需求。另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容县部分景区的购物、餐饮、住宿等设施不是很健全,现有的客栈、农家乐等,绝大多数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接待能力十分有限[4]。因此,容县沙田柚乡村游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会大打折扣,游客游玩时若体验不好,自然也不会带家人朋友来进行“二次游”。
3.4 农村人才严重短缺
随着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容县的沙田柚农旅融合项目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对于具备多元化知识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人才不仅需要了解掌握沙田柚的种植、养护、虫害防治等农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包括景点设计、旅游线路规划、游客接待与服务等方面。然而,目前容县的农村人才储备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容县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大部分考上大学的容县学子,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容县就业;另一方面,容县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农旅融合项目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这种人才短缺的状况导致了农旅融合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才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农旅融合项目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进展缓慢,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导致涉农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市场营销推广人才使得农旅融合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难以提升。
4 广西容县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对策
4.1 整合全县资源,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容县政府需要加强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之间的整合,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需求,如在沙田柚种植基地附近多开发休闲农业观光项目,在旅游路线中加入农业体验环节,提供体验式农业生产活动,给游客提供沙田柚种植、采摘体验的机会,让来容游客亲身参与到沙田柚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让游客深入了解容县当地农业文化。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容县沙田柚农业资源的特色,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的整合,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旅游服务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旅产业链。政府要重视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确定好农旅融合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每年沙田柚开花时节举办容县柚花文化旅游节,沙田柚丰收时节举办柚子文化旅游节等,打造容县集生产、销售、体验和旅游一体的融合模式[5],建设一批具有容县特色的民宿,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尽可能延长沙田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6]。同时,政府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农旅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比如为农旅融合项目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4.2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沙田柚质量监管
目前,每到沙田柚成熟的金秋销售旺季,容县部分水果交易市场的沙田柚产品则会出现真真假假的情况,一些非正宗沙田柚趁机流入当地水果交易市场,这样外地游客在当地购物时可能会上当受骗,从而会影响到容县沙田柚的口碑,使容县沙田柚品牌声誉受损。因此,容县政府应建立沙田柚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容县沙田柚产品质量标准,对沙田柚市场实施严格监管,严禁非正宗沙田柚流入当地水果交易市场,从而提升沙田柚的信誉,增加游客前来原产地容县购买正宗沙田柚的消费信心[3]。同时,建立沙田柚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也可以避免价格低廉的非正宗容县沙田柚扰乱交易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4.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容县政府应加大当地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交通设施的便利性,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各个乡镇沙田柚种植基地和旅游景点。其次,政府应在旅游景区深度打造容县本土美食品牌和本土餐饮品牌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沙田柚特色餐饮美食;升级完善住宿配套,开发多元化的住宿形式,按照游客需求提供高端度假酒店、经济酒店、精品民宿、农家乐、普通客栈和自驾车露营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住宿条件,进一步提升乡镇住宿产业品质,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满足各类游客的乡村游玩需求。
4.4 优化涉农人才政策,吸引新生代人才回流
容县政府应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好优惠政策,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吸引在外的本县年轻人回乡创业,吸引容县籍大学生回容就业,为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7]。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激发农村人才创新和创业活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人才提供创业资金、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农村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投身沙田柚农旅融合项目。同时,政府可以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农村人才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沙田柚农旅融合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农旅融合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
5 结束语
沙田柚产业是容县近些年重点发展的“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沙田柚产业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容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容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沙田柚产业链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优化人才政策等措施,相信一定可以推动农旅融合深度发展,早日实现容县全面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韦捷.容县文旅融合带动行业升温[N].玉林日报,2024-01-06.
[2] 曾维栋.搭建“共治桥”,描绘“同心圆”[N].玉林日报,2024-01-03.
[3] 陆楠,黄智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研究——以容县沙田柚产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4):11-13.
[4] 杨家贵.推进容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21-11-15.
[5] 曾婷婷,李馥盈,邓东霞,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广西柚子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7):58-61.
[6] 梁月平,赵昕.农旅融合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4(5):39-41.
[7] 刘时毓,黄智刚.乡村振兴背景下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