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粤西革命老区村庄“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

2024-09-20黄玉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8期

摘 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对粤西革命老区村庄信宜市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实践考察,实证分析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创新“红色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研学实践和基层治理等环节多元变革,进而促进云开村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推进红色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云开村;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044-05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uangdong's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ndred Million Project", we conducted a practical insp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 Yunkai Village of Xinyi City, a village in a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western Guangdong, and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Yunkai Village.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d tourism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we innovated the "Red culture plu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and tourism, and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ath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rural tourism, research and practice, multiple changes in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and other links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in Yunkai Villag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ed villag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red culture; Yunkai Village; red resources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于2023年2月颁布《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这对推动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征程上,多措并举对红色资源加以创造性利用与创新性发展,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让红色资源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帮助红色乡村实现经济新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促进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推进红色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钱排镇云开村位于云开山脉中段,海拔960 m,是粤西海拔最高的山村、革命老区村庄、红色文化村和少数民族文化村,全村种植特色农产品“银妃”三华李。在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云开村应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以“红色文化+”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焕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红色乡村。为此,在钱排三华李上市季,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信宜有“李”实践团到云开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重点围绕云开村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以及“红色文化+”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开村通过构建“红色文化+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从而为助力红色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1 研究设计及其推进

1.1 研究方法

本调研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全面梳理目前云开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1.1.1 田野调查法

通过采访茂名市林业局工作人员、钱排镇政府领导干部、云开村干部,深入云开村走访农户、三华李种植大户等方式,了解云开村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情况以及红色资源带动三华李产业、红色旅游业发展情况。

1.1.2 问卷调查法

深入农户,向云开村村民发放“红色资源融合三华李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村民对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满意度以及利用红色资源带动三华李产业发展的满意情况。

1.1.3 文献调查法

从茂名市人民政府、信宜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网站,《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新闻报道,中国知网等渠道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出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通过借鉴广东其他红色文化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经验,提出云开村构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2 调研过程

调研团队分别在2023年、2024年三华李上市季6月期间前往云开村,通过访谈交流、深入农户、发放问卷等形式向有关人员了解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红色资源带动三华李产业、红色旅游业发展情况。

1)采访茂名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了解云开村所在的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开龙须顶等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2)到钱排镇人民政府与领导班子李姓委员谈话,了解云开村通过大力发展三华李产业村民增收致富情况,以及云开村作为红色文化村红色资源的宣传与开发利用现状。

3)深度访谈云开村黄姓村支书,深入了解云开村革命烈士念碑等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云开村发展三华李产业的经济收入等情况。

4)深入农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深入访谈了解云开村村民种植三华李情况、对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满意度以及进一步优化的意见与建议,深入农户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访谈革命烈士后人对红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5)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开展缅怀革命烈士活动;实地考察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保留与建设现状,少数民族文化广场、进村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情况。

2 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2.1 云开村红色资源概况

云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大革命开始一直到信宜解放,云开群众积极支持革命,踊跃参军参战。在解放战争时期,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十五团在当地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国民党地方武装先后5次扫荡云开地区,云开村民积极参军参战,黄国柄等15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云开人民为保卫云开、解放信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铭记革命历史,彪炳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信宜市人民政府在云开村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云开村革命活动史迹碑志并保存至今。2023年,信宜市人民政府拨款150万元在云开村委会旁边建设红色文化展馆,预计在2024年底投入使用。此外,云开村建设有民族文化广场、红色书屋等人文资源。

2.2 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注重保护修缮,奠定红色文化发展基础。从与黄姓村支书访谈得知,云开村在1966年设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后在2013年进行修缮,2020年进行扩建,建成如今宽敞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广场,使得云开村的核心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2)赓续红色基因,促进革命老区精神薪火传承。每逢清明节等重大纪念日,云开村委会联合云开小学师生到烈士纪念碑广场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教育和引导当地少年儿童弘扬革命精神,争做红色传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弘扬革命精神,奖教奖学蔚然成风。云开村委会积极发动群众、杰出乡贤筹集奖教奖学资金,从2006年开始,连续多年在云开小学举行奖教奖学大会,对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以及云开村小考、中考和高考优秀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励云开村乡村教师发扬革命传统,潜心教书育人,也勉励云开学子要弘扬革命精神,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4)聚焦农文旅融合,擦亮红色旅游发展名片。钱排镇是信宜三华李主产区,云开村委会积极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种植三华李、发展三华李电商、搞农家乐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式,带动全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在调查问卷提及“云开村红色资源与三华李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时,75%的村民普遍认为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据黄姓村支书介绍,2023年,全村三华李年产值达5 000多万元,人均单项收入超10 000元。在2023年钱排镇“李花节”“品果节”期间,云开村推出了以“春赏花、夏品果、吃农家饭、赏乡村景”为主题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成为钱排镇最“火”的旅游新村之一,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2.3 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宣传推广有待加强

云开村作为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庄和红色文化村,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然而,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据问卷调查显示,60%的村民认为云开村的红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践团考察时发现,目前云开村挖掘利用的红色资源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红色书屋,而新增的红色文化场馆还在建设中。一些革命遗址如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十五团旧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年久失修而被推倒,重建为现在的云开村委会。一些革命烈士故居的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如革命烈士黄国炳的故居至今保留,但由于房产所有权归属问题并没有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对云开村红色资源的对外宣传推广尤为不足。云开村虽然是广东红色文化村,但实践团在考察时发现从村头走到村尾并没有发现有关红色文化的宣传标语、宣传标牌等,更谈不上相关文创产品了,红色文化氛围显得尤为缺乏。笔者在百度网站上搜索“信宜市云开村”发现当地政府对云开村红色文化史的宣传也尤为不足,更多的是局限于清明节期间到云开村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的相关报道。

2.3.2 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显著滞后

尽管云开村对进村山路进行硬底化改造并将路面拓宽到6 m,能方便小车等双向通行,但由于云开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来到云开村发现相关的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乏能留得住游客的休闲娱乐、徒步旅行、红色研学等地方。因此,除了在清明时节有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民众和在“李花节”“品果节”来赏花、品果的一些游客外,其他时候的云开村显得尤为冷清。在访谈中,革命英雄黄伟昭后人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重视革命老区村庄的开发建设,投入资金,改造与开发云开河“一河两岸”的景观,让村民们茶余饭后有休闲徒步的地方,吸引更多外来游客来游玩、学习,活化利用云开村的红色资源。因此,上级部门高度重视云开村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相关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显得尤为紧迫且重要。

2.3.3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度不够,农文旅产出转化率较低

云开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红色书屋等红色文化资源,有三华李农业优势资源,由于毗邻龙须顶、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色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然而,由于没有将这些相对分散的核心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红色文旅研学或红色旅游观光线路,革命“红”与生态“绿”融合发展做得不够,出现了云开村在清明节、“李花节”“品果节”时热闹,平时冷清的境况。据调查发现,村民们对云开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满意度并不高,占比仅有54%。此外,云开村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村,有瑶族、壮族、苗族、回族、藏族和毛南族等少数民族800多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具特色,但据云开村村干部和村民反馈,云开村虽然建有民族文化广场,但集中举行的少数民族民俗活动相对较少,文化广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基本都是在自家过民俗活动,也吸引不了游客前往旅游、观赏。因此,如何将红色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发展,推动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文旅产出转化率显得尤为重要。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开村活用红色资源的优化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部署,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通过创新“红色文化+”发展路径,充分挖掘“革命红”和“生态绿”两大优势,不断在创品牌、促融合、强功能上下功夫,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特色产业“旺”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红色研学“兴”起来,红色堡垒“强”起来,从而推进云开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红色和美乡村。

3.1 “红色文化+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文旅产出转化率

针对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做得不足的问题,坚持“革命红”与“生态绿”融合发展,将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三华李果园、 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开龙须顶等相对分散的核心资源串珠成链,从而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农文旅产出转化率。一是在市、镇政府的支持下,尝试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红色文旅研学或红色旅游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与三华李特色产业相结合,走出一条“红绿”融合的旅游发展道路。二是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云开村红色文化资源的线上线下对外宣传推广。不仅仅要利用钱排镇三华李“李花节”“品果节”等重要节日做好宣传,还要做好平时的常态化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旅游、研学、消费等,切实把红色文化优势、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红色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三是借鉴“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镇)的优秀经验发展壮大自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借鉴与吸收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镇)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或经验,比如同样是革命老区的广东省南雄市水口镇,以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招商引资、资源导入,引进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红色文旅研学线路等措施,通过“农文旅+”的模式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革命遗址活化利用先行镇,这种“农文旅”的模式值得云开村借鉴学习。

3.2 “红色文化+绿色旅游”: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推动文旅融合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云开村进村山路已经拓建改造完成,这为云开村红色旅游和“银妃”三华李产业发展开了好头,当地政府以及云开村委应铆足干劲加油干,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推动“红色文化+绿色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开展全面摸底,系统保护修缮红色文物。建议信宜市有关职能部门要对云开村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烈士故居、史迹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排查并建档立册。对于有房屋所有权争议的革命烈士故居,当地市、镇政府应出面解决,让更多的有关红色文物“活起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云开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文体活动室等基础设施,改造云开河“一河两岸”景观,让村民和游客也有休闲娱乐、徒步观光的好去处,尝试开发精品红旅线路,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把握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机遇,积极引进工商资本下乡。针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资金短缺问题,当地政府要把握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共赢的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和协同发展的运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开发利用资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3.3 “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强化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而红色资源具有的重要价值是思政育人的教育功能,是提升道德情操、锻炼青年、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目前,云开村红色资源的教育形式更多地是停留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层面上,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传统。而创新红色资源学习教育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大力发展研学产业,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促进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一是,与各高校合作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提升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通过在云开村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党日活动等常态化的教育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二是,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红+绿”主题夏令营,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开展下田摘果等劳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在农田劳作的艰辛,培养其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有效利用云开村民族文化广场,在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通过在广东“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发布村镇需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或有关文艺团体进行结对,连同少数民族村民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既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振兴,也提升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

3.4 “红色文化+基层治理”: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强红色堡垒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把广大农民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而红色文化无疑在凝聚人心、团结动员群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感召基层党员继承弘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发挥党员奋战“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激发支部活力,建强先锋队伍。推进“活力支部建设”,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如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实施“红黄旗”考评,压实各村民小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任务落实。同时,推动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对村中无职党员要全部领岗履职,组建党员突击队,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发扬革命精神,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倾情服务群众。二是深化“三单管理”,解决群众揪心事。线上线下征集村民意见,形成需求清单;抓实与市镇部门结对共建,召开村级党群联席会,形成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实现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着力解决云开村“一河两岸”建设、路灯安装、老年义诊等群众关切问题,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行动自觉。三是提升治理效能,解决群众烦心事。健全“一核多元、简约高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云开村作为行政村要把全村划分为多个全科网格,细化网格巡查事项清单,实行精细化治理,及时排查反馈解决问题事项,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革命老区村庄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对于推动红色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征程下,通过创新“红色文化+”发展路径,构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赋能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焕发乡村发展新动能,谱写乡村振兴新图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6).http:ncVyuyEOmt6yB1iLNmVRag==//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10/26/nw.D110000renmrb_20221026_3-01.htm.

[2] 何元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4):65-67.

[3] 李文峰,姜佳将.老区与新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传承与反哺——以浙江余姚梁弄镇革命老区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9):77-83,157-158.

[4] 张加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乌山革命老区基点村为中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4):104-108.

[5] 尹建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10-13.

[6] 水口镇:活化利用红色资源 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2021-09-08).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8A0BJ2A00.

[7] 黄承伟.乡村振兴如何开新局:理论创新、战略重点和关键路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