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4-09-20梁雯曦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8期

摘 要:数字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乡村文化传播和影响力扩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字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扩大乡村文化的传播范围,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的多样化。目前,乡村数字化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乡村主体素质薄弱、数字化资金有限和文化内容匮乏等问题。因此,要从积极推进数字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乡村文化主体参与意识、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乡村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等方面破解困境,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数字化;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困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8-0009-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digitaliz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rur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iza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ural cultur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ommunication of rur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achieving diver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t present, rural digitalization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weak quality of rural subjects, limited digital funds and lack of cultural cont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from the aspects of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ural infrastructure,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of rural cultural subject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digital technology, so as to inject new impetus in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n rur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difficulty;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村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质量和速度。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一直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发展要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数字化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路径。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只有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乡村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依靠数字技术手段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数字中国。

1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1.1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化不仅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乡村文化的传承不再仅局限于口口相传或者书面记载,而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被保存和传播。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保存乡村丰富文化资源的同时,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新时代创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也为乡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扩大乡村文化传播范围,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长久以来,乡村文化的传播受限于地域和传统媒体,影响范围有限。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乡村文化传播的范围得以极大扩展。数字化的媒体平台,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渠道,例如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方式,使乡村文化可以超越空间局限广泛传播,甚至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文化相碰撞,丰富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乡村文化传播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数字化的助力,可以更好地展示乡村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以此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的双赢。

1.3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乡村文化产业涵盖了旅游、工艺品、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既是乡村独特文化资源的体现,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拓宽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范围,而且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传统乡村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往往只能在本地市场上销售。然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化营销手段,乡村文化产品可以迅速进入更广泛的市场。利用电商平台,乡村特色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销售范围。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村民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乡村文化品牌,助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1.4 实现产业融合多样化,满足文化多元化需求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的表达形式,还能促进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推出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体验项目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与农业的结合,可以推出农产品的文化包装和品牌推广,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些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内容,也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数字化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数字创意技术,如3D打印、数字设计软件等,乡村传统工艺品可以进行现代化设计和改造,推出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这些创新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经济价值。通过实现产业融合多样化,数字技术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困境

2.1 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足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数字前沿技术的普及。相比于城镇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还有待提高。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6.5%,虽较2020年底提升了近九个百分点,但网民整体覆盖率相对较低,这意味大量农村地区居民仍无法享受到便捷的数字化资源。此外,随着5G网络使用范围的扩大,乡村的网络带宽速度却受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限制,在网速和费用方面都进一步受到制约。在许多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进展缓慢,网络质量参差不齐,甚至4G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都存在问题。这些网络设施的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限制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仅导致乡村留不住人才,也无法吸引资本进入。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但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落后,许多年轻人和技术人才不愿意留在乡村发展,资本也对乡村投资缺乏信心。人才和资金的缺乏,制约了乡村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2.2 乡村文化主体素质薄弱

农村居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长期以来生活在乡村,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这是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性之一。尽管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将其注入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我国农村网民的普及率相对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在逐步提升,但整体覆盖率仍然不足,这使得许多农村居民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也意味着农村居民在使用新兴互联网产品时会受到一定阻碍。另外,作为乡村数字化的受益群体,农村居民文化素养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农村居民对数字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还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缺乏自我创新意识,这就可能导致数字化进程与农村居民之间的脱节,使技术发展无法真正契合受众需求。

2.3 乡村数字化资金投入有限

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的不足。许多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法为数字化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虽然国家有相关政策和拨款,但分配到具体乡村的资金往往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回报率相对较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化建设存在一定困难,企业和投资者对乡村数字化项目的投资意愿不强,导致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包括网络设施的铺设和设备的更新升级,但当前许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急需资金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此外,乡村数字化建设不仅需要硬件设施,还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需要大量资金,乡村在这方面的预算往往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乡村文化项目的数字化推进也需要资金支持,用于开发数字文化产品、举办数字文化活动等,但许多乡村文化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导致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了整体文化振兴的效果。即使有部分乡村成功建立了数字化设施,但后续的维护和运营同样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许多乡村在初期建设后缺乏足够的运营资金,导致设施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 乡村数字文化内容匮乏

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数字文化内容的匮乏同样制约着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乡村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许多民俗活动和历史故事由于缺乏数字化处理,并没有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这就导致很多珍贵的乡村文化遗产难以被更多人知晓。并且乡村文化内容生产能力较弱,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难以创作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这就使得乡村文化在内容上呈现出单一化、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数字技术的落后导致乡村文化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形式,难以吸引到更广泛的受众。然而,由于乡村文化创作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文化内容形式单一、更新缓慢,难以与现代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相适应。这种创新不足不仅限制了乡村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使得乡村文化在数字化浪潮中逐渐边缘化。

3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策略

3.1 加快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覆盖、宽带网络铺设和5G网络建设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着乡村居民获取信息、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能力。宽带网络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核心,推动“光纤到户”的普及是提升网络速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扩大互联网覆盖范围,确保每个乡村地区都能够接入高速、稳定的网络。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宽带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在5G网络方面,加快其在乡村的部署可以为乡村引入更多先进的数字化应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5G基站的建设,确保乡村地区享有与城市同等的5G网络服务。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由于自然环境和使用强度等原因,容易受到损坏和老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了确保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政府应采取优化策略,如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完善政策保障、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以及推广成功案例等措施,以实现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增强乡村文化主体参与意识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激发和增强文化主体的参与意识,这包括乡村居民、文化组织和地方政府等各方的积极参与。首先,加强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培训是关键。通过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互联网使用、数字内容创作等,提高乡村居民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其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还能促进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组织的带头作用,组织策划丰富的文化活动,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乡村文化,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文化创新,还可以培养农村居民使用数字化技术的习惯。建立和完善乡村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也是增强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乡村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强化数字化乡村文化政策支持

政策的支持不仅能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能激发各方的积极参与。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财政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将这些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化内容开发等方面,确保乡村文化振兴有相应的资金保障。还可以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数字化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引入资金的方式弥补财政短板的同时,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要简化审批流程,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便利。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可以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避免因繁琐的手续而延误项目进程。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高效,防止腐败和浪费。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乡村居民和各类文化主体宣传数字化文化政策,提高他们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政府部门应积极督促和指导政策的实施,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和振兴。

3.4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乡村文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自然资源,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这些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数字技术可以有效保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乡村的历史遗址、民俗活动等进行完整的记录,不仅可以保护乡村特色文化遗产,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传播。并且数字化平台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社交媒体使乡村文化打破空间限制,被更多人所熟知。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乡村的特色文化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文化注入创新动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乡村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实现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提升。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乡村文化振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不仅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数字化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战略,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使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让每一个乡村都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坐标,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腾飞,为建设美丽、繁荣的乡村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钢,杨蕙而.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21-29.

[2] 张森.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质与推进思路[J].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3] 王丽,滕慧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2023(8):61-62.

[4] 张波,丁晓洋.文化产业何以助推乡村振兴:一个分析框架[J].求实,2023(3):82-94,112.

[5] 肖顺武,董鹏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检视、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23(5):1-12.

[6] 时家贤,赵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2(12):65-70.

[7] 白双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3(2):61-63.

[8] 田祥宇.乡村振兴驱动共同富裕:逻辑、特征与政策保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1):1-12.

[9] 丁晓洋.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学术交流,2023(1):108-121.

[10] 赵嫚,王如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研究[J].上海文化,2022(4):12-18,123.

[11] 范以锦,郑昌茂.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和逻辑建构[J].中国编辑,2021(1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