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化学习中涵育“三会”数学素养

2024-09-17黄玉翠

新教育·科研 2024年8期

【摘要】游戏化学习是培养学生“三会”素养的有效方法。游戏化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让空洞的说教变成体验。数学游戏化学习寓学于玩,寓思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爱观察、乐思考、善表达。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三会”素养;游戏情境;奖励机制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素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靠教师赠予的,而是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指向“三会”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基于“三会”素养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精神焕发,学习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活跃。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点亮学生眼睛

数学游戏化学习是一种具身认知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情境是数学游戏化学习不可缺少条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人。真实有趣的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场景,可以增强数学内容的直观性,有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点亮学生的眼睛,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

1.创设故事化游戏情境

数学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故事载体,将数学内容与故事结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故事化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小学生特别喜欢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他们几乎是百听不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学习内容,开启游戏化学习活动。例如,“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笔者通过“打地洞的鼹鼠”故事导入:调皮的鼹鼠打了许多洞穴,一会儿钻进这个洞,一会儿钻进那个洞。笔者边给学生讲述鼹鼠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排排洞穴,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地鼠躲在哪个洞里,让学生到白板上操作键盘,玩找鼹鼠的游戏。情节生动的故事,好玩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诱发他们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想象,积极主动地探寻鼹鼠的位置,巧妙而自然引出了确定位置的教学主题,为数对教学埋下伏笔。

2.设计表演式游戏情境

数学游戏情境活动,可以是一种表演形式,即让学生通过肢体活动,在游戏中模拟表演,用表演的方式演绎数学知识,通过表演游戏帮助学生观察感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图形的旋转”一课中,在教学“旋转”概念时,笔者设计了“模拟钟表”游戏,请学生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时钟,伸直左臂表示时针,模拟时针的转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针的运动方向,从而深刻理解“顺时针旋转”的含义。再譬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两车相遇”模拟游戏: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汽车,各自手握“方向盘”,从教室两头相对开出,在中途相遇。表演式游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其他同学通过亲眼观察,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等概念有了较好地认知。

数学游戏情境,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情景场,而且给学生营造了情感场,不仅点亮了学生眼睛,扩宽了学生视野,而且帮助学生学会了观察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观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习惯。

二、制定竞争奖励的游戏机制,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天生具有竞争心与求胜欲,在与其他小朋友的对抗游戏中,希望赢得胜利,在学科考试中,总想拿第一。当学生取得胜利后,家长的一句表扬,老师的一个奖励,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使他们充满干劲。在数学游戏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游戏活动形式的设计,还要关注游戏奖励机制的设计,要发挥游戏的激励功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动和促进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探寻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1.竞争激思

好的数学游戏应当具有挑战性、竞争性与梯度性。在游戏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层设计游戏活动,设计不同难度的关卡,逐步提高游戏的挑战性,引导学生一步步取得胜利,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师生比赛、生生竞赛,通过组织学生“夺红旗”,为学生设立“排行榜”等形式,以激发学生好胜心,为学生注入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学生能动思维。

2.奖励促思

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奖励机制,用奖励促进学生思考。游戏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在奖励中,应当尽量少不要单独奖励个别获胜学生,避免对其他学生漠不关心,这样容易造成“奖励了个别人,伤害了一大片”的负面效果。在制定奖励机制时,最好采用“精神奖励”“参与有奖”的原则,可以采取积分制奖励,即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奖给学生不同的积分,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可以用积分兑换一些学习用品或者小玩具。

游戏奖励要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立刻知道各自的游戏结果,在每一关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即时评价奖励,不同难度的关卡奖励级别各不相同,随着游戏难度的升级提高奖励的档次,难度越大的游戏奖励越高,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励优秀生,鼓励后进生,让所有学生都会一定的满足感,这样的奖励机制体现了面向全体,达到了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

譬如,在“算‘24’点”一课中,笔者采用游戏化教学,组织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在玩乐中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首先通过师生”对对碰”游戏导入:师生各出一张牌,凑成“24”点。学生熟悉的扑克牌,简单的游戏方式,自然引出算“24”点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在学生掌握了算“24”点方法和要求后,笔者设计了算“24”点“闯关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得分最高。第一关游戏叫“寻找新搭档”:用3和8算出“24”点后,将8换成另外两张牌,用三张牌算出“24”点,该游戏奖励的分值为:每算出一种方法得1分。这一关游戏较之“对对碰”游戏难度稍有提高,从两张牌变成三张牌,运算法则从一种变为两种,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第二关游戏名为“自由三人行”,即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任意出一张牌,用三张牌算出“24”点,比比哪一组的算法多?由于出牌具有随机性,计算难度加大,挑战性升级,所以奖励的分值增加,答对一种算法奖励2分,游戏变得刺激,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路打开。第三关游戏是“四海皆兄弟”,即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任意出一张牌,用四张牌凑成“24”点。四张牌游戏使得挑战升级,由两步计算变为三步计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增加,奖励分值随之提高,变成5分一种算法。

三、开展同伴合作的语言游戏,历练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交流的桥梁”,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游戏激发学生表达动力,激励学生踊跃表达,可以在数学游戏中,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双人合作的语言类游戏活动,如“你说我猜”“你演我说”“竞猜”等游戏活动,这些类型的活动一般采取同伴合作的方式,一个人说或者做,另一个人猜想表达。

譬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猜分数”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如教师说“颠三倒四”,学生猜“四分之三”,教师说“七上八下”,学生猜“八分之七”。再譬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设计“竞猜”游戏,出示一种物品,请一个学生猜价格,另一个学生根据物品标价提示“高了”或者“低了”,由学生自行调整数字,使之逐步接近正确价格。同伴合作式的语言类数学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两人配合的默契度。

游戏化可以活化数学内容,简化数学知识,趣化数学学习。数学游戏化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三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严.基于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探析[J].知识文库,2021(19).

[2]张化.通过有效数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J].数学教学通讯,2022(3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重点课题《指向“三会”素养的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设计研究》(课题编号 2023JY15-L190)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