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2024-09-17曾来梅

新教育·科研 2024年8期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图像、环境和地理原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实践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这种教学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教师合理应用地图、创设教学情境、注重问题设计,以顺利启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教师通过图像、环境和地理原理的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合理应用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初中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入门学科,地图更是具有特殊地位。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培养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也是他们今后学习地理、其他学科乃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信息载体,它能够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抽象信息转化为可见的直观信息。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合理应用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认识地球”,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纬度、经度等基本知识,培养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经纬度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是赤道、极圈?”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得出答案。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地图的构成和阅读方法。教师同时结合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纬度、经度等基本知识。教师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街道的名称、建筑物的高度、地标性建筑等,并尝试用地图和地球仪来表示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过的例子和方法,教师有效应用“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注重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综上所述,“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地理教学资源,如地图、地理模型、视频、图片等,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这一课中,教师利用地图和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展示了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主要语言和宗教。通过观察地图,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特点。教师接着播放一段介绍不同语言和宗教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化的特点。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讲解“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例如:“不同的语言和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还通过小组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注重问题设计,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良好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问题是指与所教授的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导入法、对比法、对话法等教学方法,使问题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思辨与思考。

在教学“天气和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气候带?请以世界地图为依据,结合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师首先使用了一幅世界地图展示在不同纬度处的气候带分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以世界地图为依据,结合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各个纬度的温度、降水量、气候类型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带形成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等因素,通过逐一解释每个气候带的特征,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主要以提问、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地思考、交流和探索。

初中地理“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实践中的例子表明,这种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设计,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

四、强化实践操作,增强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图像和实地境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地图、图片等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比较。通过“境”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地理现象。

以初中教材“气温和降水”为例,在学习该课题时,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教师提问:“为什么夏天南方的气温较高,而冬天北方的气温较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提猜想,进行讨论,并最终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还组织了一次集体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不同地区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和记录,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气候变化的差异。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能够通过强化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图像呈现和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究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这种教学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图·境·理”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初中生和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图像、环境和地理原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法,将其推广到更多的教学领域,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冯浩英.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6).

[2]陈振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05).

[3]侯晴.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生活教育,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