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4-09-17袁施春
【摘要】信息科技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对学生思想造成冲击。作为新时期的信息科技教师需要用技术哲学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对接新课程方案与标准,变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融合。文章阐述了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意涵、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科技;技术哲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新时期的信息科技教师需要用技术哲学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对接新课程方案与标准,主动变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探寻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和策略。笔者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认真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挖掘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意涵,探索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教学策略,并建构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教学模式。
一、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意涵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意涵深远,不仅注重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与责任感,促进学生“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二、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1.基于人文情境:情境激发
哲学视域下的信息科技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愉悦学生的情感世界,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哲学视域下的信息科技教学是一种生本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哲学视域下的信息科技教学应当基于人文情境,以优秀的人文为背景开展教学,通过挖掘信息科技的人文内涵,创设具体形象的人文场景,引起学生的直观感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亲身经历探究实践,在体验理解中建构真知识。
2.基于现实问题:问题导引
信息科技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为学生设计问题,用客观真实的问题为ypPMWJDOjxCk4ofJikaeExSFNcU4E0ayyPkj3yh917I=载体,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科技知识、方法去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案和策略,同时在问题解决历程中感受算法的价值。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问题可以发动和促进学生思考。基于现实问题,采取问题导引,是技术哲学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之一。现实问题是客观世界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科技问题。现实问题有助于增强感知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催生学生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现实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导引学生思考分析,帮助学生设计方案,推动学生计算思维发展。
3.基于挑战任务:任务驱动
信息科技课程“倡导真实性学习”,主张以真实的项目或任务,激发和引领学生运用信息科技知识、思维、工具去探究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当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给学生提出挑战性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
任务驱动是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运用已有的信息科技知识、方法和经验,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并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挑战性任务起到激趣和促学双重功效,挑战性任务由于难度较大、程序复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挑战意识,增强学习的驱动效果,还有助于提高探究深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三、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引出任务,激发情感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是基于情境的课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信息科技有机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个“购买电话手表”的情境:“小明想要购买一只电话手表,可是家附近的商场都没有,只能去市区的大商场选购,爸爸妈妈嫌去市区商场太麻烦,就没有带小明去市区商场购买电话手表,但是爸爸保证小明第二天会收到电话手表,第二天小明果真收到了心仪的电话手表。同学们猜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奇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但是他们却又猜想不出是怎么回事。笔者趁机出示课件揭晓了答案:“网购”。“因特网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东西。”然后边说边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因特网吧!”有趣的情境,挑战性任务的提出,有效激发学生的动力,驱使学生展开对因特网的探究。
2.自主先学,独立思考,尝试实践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是一种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要让出课堂地位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先行自学,独立思考与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由于许多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上网,学生对因特网有所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上网操作基础。因此,在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中,笔者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尝试操作,自我建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预学的有效性,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自学活动单,给他们提供自学支架。在自学活动单上,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任务:(1)自学书本,认识打开网络的窗口;(2)打开浏览器窗口,自由浏览网上信息;(3)在浏览器网址栏输入网址https://www.disney.cn/;(4)进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了解都有哪些活动项目;(5)把“迪士尼”网站地址收藏起来;(6)利用网址列表访问打开过的网页或网站。学生各自围绕自学活动单展开有序地学习,他们在做中学习,边操作边思考,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加深了对网络的认识,感受到网络的无穷魅力。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批判质疑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与人交流中碰撞出来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独立思考,需要具有独创性,同时也需要与人合作,在交流中批判与碰撞。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是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合作研讨的机会,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的观点、方法和经验,通过展示暴露他们的思维轨迹,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中,在学生独立自学之后,笔者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汇报。当有学生汇报说“浏览网上信息可以用IE浏览器”,笔者就问学生:“只可以用IE浏览器吗?”“也可以用360浏览器。”“还可以用百度浏览器。”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方法。“你是怎样打开浏览器的?”笔者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可以双击浏览器图标。”“也可以用鼠标右击打开浏览器。”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分享各自上网经验。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激励学生勇敢批判质疑,积极发表独特观点,创生新颖的方法与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4.学以致用,思辨评价,优化迭代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学以致用是一种迁移应用,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之中,在实践中应用原理解决新问题。在“遨游因特网”一课巩固应用环节,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让学生自由选择进去逛一逛,让他们学以致用,进一步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同时,笔者还适当给学生介绍了一些上网知识,渗透了网络安全与价值观教育。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思辨,跨界思考,整合知识,优化手段方法,组织学生评价反思,改进优化,实现技术的迭代更新。
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着不同的目标指向,在创设情境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情感,感受技术的人文内涵;在自主先学阶段,重在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实践体验,彰显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合作探究阶段,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与批判精神;在学以致用环节,旨在通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素养,促进学生思维拔节,实现思想人格进阶。
【参考文献】
[1]辛跃武.合作学习在小学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9(14).
[2]齐惠文.从调研数据出发探究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05).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技术哲学视域下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21/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