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

2024-09-17王成栓

新教育·科研 2024年8期

【摘要】为了研究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和应用路径,通过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等方法,针对微课的定义展开简单论述,分析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而后针对如何推动微课的有效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数学教师应用微课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作用;应用研究

微课教学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使知识更直观、更具体、更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具有明显作用,同时在数学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使其发挥应有价值,成为构建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的重要工具。

一、微课教学内涵

微课指的是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微型短视频为教学载体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微型短视频集中讲解某一知识的内容,将知识以形象具体、系统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影响[1]。随着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如何推动微课教学的应用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1.可行性分析

首先,先进理论和教育观念为微课教学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如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不论是制作微课视频还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关注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使微课教学发挥其价值。再如,情境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学习状态,使其在高效状态下实现学习发展。

其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微课教学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使微课教学在技术上变得可行。具体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初中都配备信息化教室,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应用教学设备放映课件,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尤其是在讲解与几何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更能通过课件直接进行展示,而且对几何图形、几何体中的各元素进行标注,方便微课教学的开展。

最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针对微课教学的应用展开研究,比如,徐利(2022)指出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微课短视频的设计与制作,而微课短视频制作的关键在于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导向[2],这与人本主义不谋而合,既为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应帮助。

2.重要性研究

首先,促进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微课教学能将知识以更具体、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能使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更多知识。同时,微课短视频的应用能方便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几何体以及函数图像,这对于学生直观想象和空间几何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微课教学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其次,增进课堂交互,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微课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交互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或课本问题与教师进行有效交互,向教师寻求帮助,也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做到师生共建高效数学课堂[3]。同时,教师可以将微课课件上传至班级群或学校官网,以便学生在课后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而当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以后,在第二天上课时就不必拿出时间进行回顾,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这对于师生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最后,促进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应用微课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优化短视频与教学课件设计,做好课堂教学管理,才能推动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而这也为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三、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1.巧用微课,实现数学课堂激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则能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激趣,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具备更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有关几何图形、几何体的知识时,生动有趣的图形或几何体演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内容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后标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但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无法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进行课堂导入,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图形旋转的事物,如风力发电机、电风扇、水车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包含旋转元素的事物,教师展示这些事物并描述旋转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旋转的概念,增进对旋转的理解与认知。

相比于传统教学,教师通过微课短视频和生活事物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兴趣,而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本,尝试标出重难点内容,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能够有效避免陷入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数学科目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包含旋转现象的事物,启发学生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微课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结合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无法有效运用抽象思维模式思考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这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发展造成阻碍。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借助相应的数学动画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观察物体,感知几何图形、几何体的变化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在常规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学生的思维水平不足,加之受到学习能力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教师首先讲解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是判断两者位置关系的主要依据,而后通过教学视频展示直线与圆由相交到相切、再到相离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分析相交、相切、相离状态下直线到圆心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结合视频内容进行判断。在视频的帮助下,学生意识到当直线到圆心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时,两者相切,大于圆的半径时,两者相离,小于半径时,两者相交。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学生直观地了解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依据,在脑海中构建两者的空间位置,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

在完成教学讲解以后,教师可以展示习题,让学生结合题目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例如,教师给出如下习题:学校门前有一条公路,市政部门要在学校对面修建一座圆形的市政设施,根据规划,市政设施的中心位置距离公路55m,为了交通安全,公路附近15m内不得存在任何设施,试求该市政设施的最大面积。上述题目内容看似是在求市政设施的面积,但实际上求的是市政设施的最大半径,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完成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找出真实的考查意图,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才能解答出正确答案,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抽象思维、建模思维的发展。

3.运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采取讲授教学的方法,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而后展示练习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无法实现灵活变通,一旦变换考查形式,许多学生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不知道如何解答题目,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不足,没有打开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利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函数绘制图像,而后分析图像的性质和特点,以此完成教学活动。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函数绘制图像,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后为学生展示图像,标出图像中的关键点及其对应的坐标,让学生根据图像写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相比于常规的教学步骤,这一教学环节能启发学生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未能及时写出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教师应当予以宽容,并且安排优秀学生对后进生加以指导。

4.借助微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知识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些重难点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思考带来障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学生能根据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但对于勾股逆定理仍旧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观看,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已经掌握勾股逆定理,就没必要再次观看视频,可以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另有一些学生的基础薄弱,可以进行反复观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不仅能突破数学课堂的重难点内容,还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自主发展。再如,在讲解“三视图”的知识时,一些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想象能力偏弱,教师就可以借助课件在空间中呈现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而后画下来,再对照几何体细细分析,最终掌握三视图的判断和绘制技巧。

5.巧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重要知识点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是相对不利的。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数学知识以系统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学生遗忘重要知识[5]。

例如,在进行“分式方程”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将前面教学运用到的微课短视频、课件进行整理,构建出完整、系统的知识脉络图,带领学生根据知识脉络图展开总复习,把前面学习过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唤醒学生的记忆,而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复习,选择知识短板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管理,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指导,点拨学生思路,让学生回顾前面知识并展开思考。与此同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教师可以暂停自主复习节奏,让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分析经典性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也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系统化学习。

6.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完成课堂总结

根据艾宾洛斯遗忘曲线来看,在学习完新知识20分钟以后对学生进行总结巩固可以使学生记住80%以上的学习内容,故而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具体来看,在课堂初始环节,教师播放微课短视频,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大致的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并在学习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在10~3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逐一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增进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完成上述教学活动以后,教师抽出5分钟时间展示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数学运算能力,在最后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再次展示微课短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语

结合本文分析不难发现,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当做好微课的有效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借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知识内容,最后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在课堂结束环节利用微课短视频巩固教学成果,使微课教学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耿瑞艳.微课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1).

[2]徐利.以“微”见“著”——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2(23).

[3]孟宪花.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07).

[4]华云锋.基于微课教学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7).

[5]居兰铭.走进微时代——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