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拓展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2024-09-17沙振兴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当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的重要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结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辨识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设计有发展导向的课程思政渗透策略,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的渗透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建构主义;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理念,旨在教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把握时代特色和实现育人育德的教学目标。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凸显建构的过程,促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感受相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道德及政治观念的渗透。
一、聚焦核心素养,辨识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维度
建构主义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应以核心素养的渗透为依托,结合生物学科的特性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核心素养教学中,从而拓展课程思政渗透的维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可拓展性,在不同形式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的共同发展。
1.辨识结构功能,根植生命观念
在课程思政课堂中“生命观念”有两种理解,其一是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其二则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从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到珍惜生命的一种思维观念。两者的渗透应有机结合。
比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小节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在呼吸过程中参与其中的人体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等多个器官。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过程中经过鼻子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异以及胸廓肋骨位置的变化,进而对参与呼吸过程中每个器官的作用进行分析,让学生对生命体结构功能有辩证认识,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各个器官在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生命器官,形成珍惜生命的观念。
2.指导动手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既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主要体现为重视证据,崇尚使用严谨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小节时,提出问题如下“家里种的盆栽明明按时浇水了为什么会出现黄叶枯萎的现象呢?”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猜测是因为土壤中的养分不充分,植物缺乏营养所以导致枯萎。针对学生的猜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验证。设计3组实验,分别用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以及蒸馏水3种液体培养同一植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3组实验中植株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同学们发现仅有第3组实验中用蒸馏水培养的植物出现枯萎的现象,而其原因则是蒸馏水中缺少相应的无机盐等物质,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水和无机盐均是绿色植物生长必须的物质。
3.解决具体问题,生成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参与社会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解决问题,形成担当和责任感的认知过程。教师应结合生活具体问题,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化生物知识理解,生成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学习“传染病的预防”这一小节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体验,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分析针对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疫方法,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根据切身体验,同学们提出了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勤通风、勤消毒、隔离治疗等方法。之后分析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避免人群聚集并且按要求佩戴口罩可有效隔断空气中飞沫的传播。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建立生活问题和生物知识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基于生活知识原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各种生物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社会责任感的生成。
二、基于认知心理,生成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建构过程的教学课堂,基于知识形成的过程生成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渗透。
1.知,认识人生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在知识建构环节挖掘人生价值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知识认知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在学习“远离烟酒,拒绝毒品”这一小节时,教师从多个方面为学生讲述毒品会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首先从生物知识层面讲述烟酒和毒品对人体的威胁,其中吸烟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酒精则会对心脑血管以及肝脏有较大程度伤害。然后从法律和社会层面分析烟酒和毒品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从人生价值层面分析如果沾染上烟酒或者毒品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个人成长带来的不利因素。在认知体系建构过程中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强化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体会到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隐含的人生价值观念。
2.情,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情感的激发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与自身经历相关的情境刺激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自信内涵的渗透。
比如,在学习“人体的运动”这一小节时,基于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体操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以及重要比赛中的视频和获奖记录,通过观看奥运健儿们不屈不挠的奋斗视频以及丰富的获奖记录,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文化自信。
三、指向教学细节,激活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策略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应注重课堂细节的把握,从细节处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使其润物无声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生物课程思政体验。
1.设置问题,引导深度探究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应以知识教学为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识学习建构过程中。为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思政渗透需求,设置问题引导,引导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获得体验。
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一小节时,教师首先展示人类与猿类的关系图表,随后提问“人与类人猿的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怎样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积极地搜集相关的证据,之后对比分析证据中体现出的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并且通过各考古结果分析在进化不同阶段中人类的特征。在搜集证据并且极具证据推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证据推理这一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2.参与实践,发展公共品格
实践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见解,对学科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激发探究兴趣,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品格,助力人才养成。
例如在学习“土壤里的生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自主结队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队,并自己制定探究计划,一起去户外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进行记录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观察汇报能力。这些能力都是讲授知识所不能实现的,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促进他们的公共品格养成。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极高,能够充分锻炼其公共品格。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学渗透的理念是德学兼备,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渗透应充分挖掘教材以及社会热点所包含的生物相关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引入到知识教学中,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及学生认知思维方式实现知识体系建构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1(31).
[2]褚宏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德育熏陶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H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