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洞视角下社会工作融入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的路径建构

2024-09-11何佳伟杨柠溪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老年大学

摘要:老年大学是乡镇、农村老年人闲暇时间的重要活动场所,促进乡镇老年大学的发展有助于乡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从结构洞的视角出发,运用观察、访谈法对某乡镇老年大学进行实地考察,就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在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的结构过程中,社会工作弥补结构性漏洞的路径进行探讨。社会工作应从优化与资源提供主体的需求沟通、加强领头人教育、协助老年大学活动开展和积极发挥乡镇社工站的作用等方面入手,解决乡镇老年大学的资源链接问题,助力老年教育工作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老年大学;结构洞视角;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融入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0-0036-07

收稿日期:2024-03-19

作者简介:何佳伟,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务、老年社会工作;杨柠溪,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点,其中,“空巢化”是老年人口的突出特点之一。据2022年10月民政部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介绍,在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超过一半,在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比例甚至达到了70%,这给我国新时代的老龄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困难与挑战。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空巢老人,如何满足其日常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必然成为新时代老龄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到2019年年底,我国约有7.6万所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数量已达千万。这表明了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我国的老年大学发展和老年教育工作正有序地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各地,尤其是乡镇级老年大学的运行和老年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培训内容单一、专业知识缺乏、学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资源链接的效果问题是关键所在。面对诸多问题,学界已有关于解决策略的研究。例如,有学者认为老年大学和政府应全面普及多元化素质提升服务,主张通过多部门的联合来促进老年大学服务的内涵式提升[1];也有学者从老年大学本身出发,提出扩大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等建议[2]。可见,学界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角度和深度都较为多样和深刻,但已有关于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和艺术领域,在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审视老年大学和老年工作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如乡镇老年大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政府和其他主体对老年大学的资源提供过程是否存在结构漏洞,这种结构漏洞是否能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填补。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参与观察和对学员、老年大学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访谈,以结构洞视角来审视和回答上述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建构,使乡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助力国家的老龄工作。

二、文献回顾

乡镇老年大学的资源链接问题属于老年教育的研究领域,老年大学是乡镇老年教育的主要载体,资源链接问题指的是导致乡镇老年大学的教育出现一系列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文献的阅读,针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一)国内文献回顾

已有的国内关于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教育出现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该问题的具体策略等三个方面,以下将从此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

1.老年教育出现的问题方面

教育方式单一和教学内容简单是乡镇老年教育最基本、最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日常娱乐和农业生产等技术知识,关于传统文化、党建、乡村社会治理等都应纳入乡镇老年教育的服务供给,相较于较高水平的城市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乡镇对老年教育的服务供给水平较低[3]。课程设置作为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主要功能,在目前老年教育的实践中,存在课程目标狭窄化、课程内容休闲化、课程实施松散化等问题[4]。教育应该重视学员的异质性特征,这是教育学领域的基本立场和理念,应积极变革目前老年教育中存在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重视老年学员的异质性特征,保障其平等的受教育权利[5]。

2.问题出现的原因方面

老年大学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老年大学教育内部的创新驱动不足,也包括政府政策供给不力、资源整合导向推动不够等外部因素[6];老年教育的供求矛盾是学界关于老年大学教育所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普遍看法,尤其是师资、从业队伍这类软实力的建设囿于资源分配的关系在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凸显供求矛盾[7]。在供求矛盾即资源链接上呈现出学校自发组织单一、财力支撑薄弱且社区资源利用度不高的现象[8],进而导致老年大学出现发展性问题。

3.问题的解决策略方面

教学模式的探索是解决培训方式单一的有力举措,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具有时代性,老年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老年人教学形式与时俱进的体现[9],老年友好大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代际学习,代际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模式,更是将青年一代与老年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对发展代际融洽关系也至关重要[10]。乡镇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水平较低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优化老年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和兜底作用来实现,保障老年教育资源的基本供给[11]。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学习支持设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等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支持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老年教育中学员的异质性问题,对于学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建立激励机制的方式提升学员积极性[2]。在硬件设施上,可以通过社区、涉老机构合作的模式来解决规模、场地、设施上的硬瓶颈[7];另外,从老年人自身出发,树立其正确的老年观和学习观也是促进老年大学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2]。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将老年大学称为“第三年龄大学”,承担着老年人身体健康、日常娱乐、精神需求满足等多重功能。在世界终身学习潮流的引领下,对老年人进行智慧教育能使其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为老年人参与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13]。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实时地观测和感知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老年人进行协商和远程健康培训可能是提高老年人感知远程健康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14]。为了保持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学到东西,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朝着“严肃地休闲”方向转化[15];从效果来看,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比不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的连贯感、自我认知感更强,抑郁发生率更低[16];从老年大学的问题来看,有学者认为要解决老年大学本身的问题就需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和深入教育改革[17]。

(三)文献述评

国内外现有研究已从目前老年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策略、老年人智慧教育和老年人健康教育等方面较有建树,内容较为全面,分析较为深刻。现有研究对于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发展的问题分析仅仅停留在表层问题上,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研究非常少,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虽然较为全面,但是由于没有关注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且忽略了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差异,所以难免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资源链接的低效能问题是导致乡镇老年大学出现相关问题的根本原因。从结构洞视角出发,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探讨资源链接的低效能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机制,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工作如何解决老年大学资源链接低效能问题以及弥补资源输送的结构漏洞进行探讨。

三、研究对象、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洞为研究对象,以X镇老年大学为例,其位于内蒙古X镇北村,位于全镇中心位置,毗邻北村村部、镇中学和商业街,在校人员48人,男 19人,女29人,其中65岁以上学员达41人,学员全部来自本镇。

(二)分析框架

从结构洞视角出发,通过观察与访谈的方法发现乡镇老年大学存在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提供者与乡镇老年大学服务供给的结构性漏洞。也就是说,资源提供主体与乡镇老年大学之间缺少资源链接的媒介,即结构性漏洞。 将社会工作融入此结构性漏洞当中,以期使得服务传输的结构完整,解决目前乡镇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框架如图1。

(三)研究方法

从结构洞视角出发,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基于上述研究框架,通过归纳和总结分析出乡镇老年大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和访谈。参与观察主要是对该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环境、日常活动、人员交流内容、监管维护以及人员配备等进行实地考察。在访谈上,访谈对象一部分是老年大学成员,包括老年大学校长、秘书长、部分学员等;另一部分是曾经向老年大学提供过资源的其他主体,包括该镇某酒楼的老板、婚庆公司工作人员等,访谈、观察对象资料如表1所示。

四、乡镇老年大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参与观察和访谈所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总结出乡镇老年大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问题分析

1.活动内容单一

在理论上,老年大学应该是一个开设插花艺术、诗歌朗诵、健康养生等丰富的课程,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以学养老、以学享老的机构。X镇老年大学的活动室位于村广场的一处西厢房,占地200平方米左右,室外有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门球场,面积接近于标准场地,在活动室门口有一个大舞台,属于村集体的公共资源,用于平时演出。由于可供使用的设施只有音响、电子琴、门球场地和舞台,所以X镇老年大学的日常活动只有唱歌、跳舞和打门球,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我们几个人就天天吃完饭、家里活儿也忙完了就上这来打会门球,她们一帮女的就在屋里跳舞,别的也没啥干的呀,也不愿意上屋里,就那么大点地方,这么多人都在屋里挤,还不如出来打会门球呢”(访谈资料,YGS20230428)。

可见,除了活动内容较少,学员的喜好使得个体可参加的活动内容变得更加单一,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增加老年大学的活动内容对于提升在校老年人获得感和满足感十分重要。

2.缺少专业设备和设施

X镇老年大学每次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场地、音响等设备的支持。“我们这些老人儿整别的不行,就是都对乐器挺爱好,就这些人,谁家都有两把(乐器),我们就拿着自己东西往一块凑合凑合,就啥都有了,一天天也玩挺好”(访谈资料,YSN20230428)。虽然部分成员利用个人手中的现有资源为老年大学的活动提供了支持,但老年大学专业设备和设施的缺乏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3.部分学员积极性较低

学员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一所老年大学运行的持续性,动员部分低积极性学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是老年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观察发现,在X镇老年大学每天举办持续两小时的门球比赛中,能经常参与其中的只有10人左右,其余会打门球的老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场下观赛。

“那这天天比赛,谁来得早谁就上,家里天天这个点(时间)有活的肯定来得晚,人家天天没活就来,我们这几个来得晚的跟人家抢不上,咱又不会别的唱歌什么的”(访谈资料,GXC20230501),经常不能参与到比赛当中的老人参与其他活动的频率也较低。可见,部分学员由于长期参与不到活动当中导致其积极性逐渐降低也是X镇老年大学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且学员积极性较低显然也与活动内容单一、设施设备的缺乏之间存在关联。

(二)原因分析

经调查,乡镇老年大学存在相关发展性问题的原因在于资源链接的低效,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资源提供主体匮乏

在资源传递过程中,X镇老年大学希望通过其他主体提供的相关资源来实现自身在硬件设施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发展,资源提供主体也期待通过向老年大学提供活动资源,从而在本镇达到宣传自身的目的。由于中国乡土熟人社会的特殊性,因此X镇本土的私营个体单位对宣传自身的意愿不强。“宣传啥呀,我们家都在这地方开了多少年了,谁都知道我家,还用花那钱做宣传,现在我们连打折活动都不愿意搞,每天照样人多”(访谈资料,XFX20230503)。根据调查,只有镇上的一家承包宴会的饭店和新到此地经营的一家婚庆公司与X镇老年大学之间有过资源的输送。

另外,根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县级老年工作机关和老年大学应该向乡镇级老年大学保证一定程度的资源输送。“县里也来看过几次,我们也跟他们反映说音响不好使啥的,到现在也没见他们有啥安排,每次去县里演出比赛我们还得自己买车票、买衣服,整得大家伙都不愿意去”(访谈资料,LG20230503)。

可见,本土的资源拥有者提供服务的意愿不强和政策执行不到位使得X镇老年大学资源提供主体匮乏,这也是导致老年大学出现缺少硬件设施等发展性问题的原因之一。

2.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的能力较低

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能力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与资源提供主体的沟通上。在资源供给的结构过程中,资源提供方应该明确表明自身所能提供资源的上限以及资源传输的具体方式等信息;资源接收方应明确表达自身的需要及资源需求的总量,以便于服务提供方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并在接收资源后及时在活动中体现其的价值,尽最大可能给予资源提供方以最大的价值反馈。只有二者之间良好沟通,才能使得整个资源提供过程流畅进行,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在传统的乡村熟人社会当中,资源相互传递的主要介质是人情与面子,大家相互帮助时不去过分计较得失,资源的传递结构较为简单,然而一旦失去这种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资源传递过程中的沟通就会变得困难。

2021年7月1日傍晚,在X镇老年大学举办的一次歌舞演出活动当中,X镇老年大学秘书长事先已经与当地新开的一家婚庆公司取得了联系,婚庆公司承诺会在活动举办的当天下午将演出所用的相关设备运送到演出的舞台并负责安装,老年大学也承诺会在演出的末尾对婚庆公司进行致谢并帮忙宣传,但在演出即将开始时,婚庆公司所带的相关设备中却不含照明所用的灯光设备,给在傍晚举行的演出活动带来不小的影响。“没灯光照着一会天黑我们这老眼昏花的看不见了,还咋演,就拿点音响话筒啥的,这点东西我们这都有还用你们拿吗”(观察资料,HB20210701),“昨天打电话的时候你们也没说要灯光啊,我们还以为你们舞台上有灯呢,你们自己没说清楚还怪上我们了”(观察资料,LHP20210701)。

由于缺少灯光照明,老人们只能在手机和手电筒的帮助下艰难完成了演出,演出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在演出的末尾,老年大学也没有对婚庆公司致谢。可见,由于二者之间的不良沟通导致了资源提供方的资源配置与接收方的需求没能精准匹配,并且在补救措施上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致使双方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3.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指导

良好的活动应该是一个前期策划、人员配备、资源整合及后期反思一以贯之的、连贯的过程,但经观察发现,在X镇老年大学经常举办的演出活动中,常常出现“上午策划,下午演出”的情况,导致整个演出活动失去了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一次X镇老年大学举办的演出活动中,演出开始时,舞台下只有寥寥数名观众,“这没人来看咱们还演个啥劲儿啊,就咱们自己随便玩玩得了,等一会上(来)人了再说吧”(观察资料,LG20211001)。显然,由于活动前的宣传工作被忽略,导致了场下观众数量稀少,进而影响了老人们演出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活动结束后,老年大学秘书长提到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多次,其已经意识到了前期宣传工作的不足。“我们也知道要是演出的话应该提前跟大伙做好宣传,但我们这些人岁数大了也不太会使手机,能跟别人聊天就不错了,什么微信群呀什么的根本不会弄,每次演出之前一堆人坐那就商量商量谁演哪个节目就完了,别的也不干啥”(访谈资料,HB20211001)。虽然老年大学部分领头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苦于缺乏对活动进行策划和宣传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此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表明老年大学的活动开展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领头人相关技能水平较低也是导致活动内容单一、学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低效可以从活动缺乏专业指导、资源提供主体的匮乏和沟通不畅来理解。基于此,从结构洞视角出发,导致资源链接低效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二者之间缺乏资源链接的媒介,即资源传递过程的结构性漏洞。

五、社会工作解决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问题的路径

乡镇老年大学资源链接的低效可以从资源提供主体的匮乏及沟通不畅、活动开展缺乏专业指导等三个方面来理解,要如何从具体原因出发去解决资源链接的低效问题是以下讨论的关键。从结构洞角度出发,将社会工作作为资源提供主体和乡镇老年大学之间的媒介,试图以社会工作的力量来填补这一资源提供过程中的结构性漏洞,具体行动策略如图2所示。

(一)优化与资源提供主体的需求沟通

清晰的表达与沟通是保证资源传递有效性的前提。在与资源提供主题的沟通过程中,社会工作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沟通的效率。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沟通的媒介,将老年大学老人们的需求清晰地表达出来,以便于资源提供者能够将资源与需求进行精确匹配,提升资源传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也应该运用专业技能帮助老年大学在接收资源后如何给予正向的回馈。

在具体方法上,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倾听和澄清的沟通技巧,明晰乡镇老年大学的需求并做好记录,在需要资源支持时向资源提供者清晰地表达;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和访谈来分析乡镇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对其需求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分析,提升与资源提供主体沟通时的逻辑性,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沟通。

(二)加强领头人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工作者虽然可以代替乡镇老年大学与资源提供主体进行沟通,但也容易衍生出乡镇老年大学对社工站的依赖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老年大学领头人教育,提升其与资源主体的沟通能力是必要的。

社会工作者既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对乡镇老年大学的领头人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教育,传授其“非暴力沟通”的专业沟通技巧,也可以通过小组内部行为演练的方式对其沟通能力进行反复训练,还可以提升其理性分析问题和清晰表达需求的能力。

除沟通能力的提升以外,还应注重其策划活动、组织动员能力的提升,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讲解、模拟策划、讲授如何建立关系等方法来实现领头人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协助老年大学活动开展

社会工作者以自身为媒介和通过加强领头人教育的方法提升乡镇老年大学与资源提供主体的沟通能力,强化乡镇老年大学的自我资源链接能力。除此以外,社会工作本身也可以成为资源的一种。针对老年大学活动开展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专家的角色,利用预估和评估的技巧,帮助老年大学在活动前期掌握活动需要,做好宣传、策划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与学员们一起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评估和改进计划,使其在利用所获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之后能给予资源提供者良好的效果反馈。

另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运用个案、小组活动设计方面的实务经验,为乡镇老年大学增添新的日常活动项目建言献策,并提供完整的活动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培训内容单一和学员积极性低的问题。

(四)积极发挥乡镇社工站的作用

民政部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乡镇社工站的建设要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这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助力,也成为乡镇老年大学发展可依托的重要资源。从功能上来看,乡镇社工站协助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承担了乡村社会基础建设的功能[18]。

乡镇社工站的建设无疑对乡镇老年大学的发展是有益的。首先,乡镇老年大学可以与乡镇社工站合作,承接社工站所举办的老年活动项目,为社工站老年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支持等,拓展老年大学的服务功能;其次,社工站可以作为媒介向县一级老年工作机构反映乡镇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拓宽向上沟通的渠道,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最后,乡镇老年大学可以在所举办的演出、日常活动中充分利用社工站的资源,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作为一种资源融入乡镇老年大学的发展当中,并从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在老年群体中的认知度。

六、结语

乡镇老年大学是乡村老年工作的重要依托,推动乡镇老年大学的发展对我国的老年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从过往研究来看,较多的研究是从具体的学员积极性低、活动内容单一等现象出发来提出优化改进策略,而少有研究成果涉及乡镇老年大学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对乡镇老年大学发展过程中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对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老年大学建设、老年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法对X镇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从中总结和分析了乡镇老年大学所存在的发展性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结构洞视角出发,对社会工作解决乡镇老年大学资源传递过程中结构性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建构,从而为乡镇老年大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助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国家老年教育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

注释:

①文中被访者均作匿名处理,字母部分为访谈对象姓名缩写,数字部分为访谈年、月、日。

参考文献:

[1]李赜渊, 李家科, 何雨璇,等.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关于老年大学服务内涵式提升的思考——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的实证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 2023(4):30-31.

[2]李洋. 终身教育视角下教育发展路径探析——以开放大学老年教育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23(10):161-164.

[3]黎春娴. 从“供需错位”到“精准供给”:乡村振兴背景下老年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 2023(2):44-49.

[4]王淑芳, 马丽华. 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优化与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 2023(4):15-19.

[5]吴晓珊. 批判教育老年学视域下的老年大学创新与改革——粤港澳大湾区个案比较研究[J].成人教育, 2023(3):30-37.

[6]陈妙琴. 老年大学教育供求匹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 2023(3):124-128.

[7]陈徐毅. 老年大学蓬勃发展:老龄事业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J].中关村, 2023(4):68-69.

[8]赵璐瑶. 社会工作视角下公办老年大学教育成效及优化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22.

[9]岳亮. 老年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6):61-63.

[10]许静, 贾丛溪, 周晟宇,等.美国老年友好大学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23(4):81-86.

[11]武宜娟. 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推进策略与发展路径[J].成人教育, 2023(4):20-27.

[12]周俊英.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老年教育需求分析和供给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23(6):47-51.

[13]HU J.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mart Community Elderly Education[J].The Educational Review, USA, 2023(1):19-45.

[14]STEVEN T, SAMANTHA S, LAUREN L, et al. Enhancing Telehealth Competenc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Modules for Older Adults[J].OTJR :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2023(1):15-18.

[15]JOSEBA D, IDURRE L, AURORA M. Serious Leisure and Passion in University Programs for Seni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6):3573-3573.

[16]HALINA Z, KATARZYNA S. The Sense of Coherence, Self-Perception of Ag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Depending on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J].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2023(15):1481-1491.

[17]YUNHAN L.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for the Elder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Society[J].Frontiers in Art Research,2023(1):8-12.

[18]王思斌. 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与乡镇社会工作站的促进功能[J].东岳论丛,2022(1):169-175+192.

Construction of the Path to Integrate Social Work into the Resource Links of 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Holes

——Taking the Elderly University" in Town X as an Example

He Jiawei" Yang Ningx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activity venues for rural elderly people during their leisure tim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ies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 and further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holes, this paper employ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conduct a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 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its operational process and explores the paths for social work to bridge the structural gaps in the resource linking process of 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ies. Issues should be tackled in social work, such as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the needs of resource providers, strengthen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assisting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vities for elderly universities, and actively leveraging the role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s. By addressing the resource linking challenges faced by township elderly universities, social work can contribute to elderly education effor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Elderly universities;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holes; Resource links; Social work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老年大学
浅析如何有效提高老年大学的档案管理成效
老年大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
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研究
浅谈老年大学的规范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老年大学班长队伍建设
试探老年大学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老年大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老年学习活动阵地对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昆明呈贡老年大学花灯教学现状调研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