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中哑铃在6~10岁儿童自由泳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11汤景之

体育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为了提升自由泳初学教学效果,从教学器具应用的角度,探索水中哑铃应用于6~10岁儿童游泳教学中的练习方法。以新课标为指导,本文认为水中哑铃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儿童自由泳技能学习的具身认知与身体体验,实现深化游泳运动知识认知、提高游泳运动技能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水中哑铃;自由泳;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8-0082-03

在6~10岁儿童自由泳初学教学中,为了将复杂的自由泳动作简化,以分解式的练习方法提高自由泳技术动作质量,帮助初学儿童更快地掌握自由泳动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水中哑铃这一教学器具的制作材料与使用方法。水中哑铃是水下治疗和健身锻炼的工具,作为一种自由泳教学器具,其具有便携性、漂浮性等特点,将其应用至6~10岁儿童自由泳初学教学中,更符合目标群体的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习得规律。手握水中哑铃练习自由泳易于操作,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自由泳换气和自由泳划臂与换气配合的技术动作,减小对水中身体姿态和肢体协调配合的影响,增加最终的游泳距离。

6~10岁儿童是掌握跑、跳、踢等基本动作技能的关键时期,更是进行游泳这一复杂身体活动的基础。这一时期,儿童的灵敏、协调等运动能力素质快速发展,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身体机能迅速发育,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习得游泳运动技能,辅之以新型教学器具,有助于锻炼机体协调能力,增强肌力,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有氧运动,利用水的浮力,俯卧或仰卧于水中,使全身骨骼、肌肉舒展,减少运动对骨关节的冲击力,降低受伤风险。因此,游泳是适用于6~10岁儿童无损伤的水中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骨骼肌的增长,提高儿童的力量、耐力、协调性等方面的综合身体素质,同时6~10岁儿童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游泳技能。因此,笔者根据一年以上的游泳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6~10岁儿童学习的“自由泳技术”教学方法,即通过“水陆结合”“借助游泳浮具”和“多种体位”的教学方法,帮助6~10岁儿童更好、更快、更直接地掌握自由泳技术,为自由泳教学提供借鉴。

一、制作材料

水中哑铃采用环保的EVA高发泡材质,重量小、浮力大、色彩丰富。圆形的三层哑铃片,在游进过程中可减小对水的阻力,使儿童游的距离更远。普通浮板或A字板(图1、图2),在练习自由泳换气、自由泳划臂与换气配合时,不容易单手抓握,儿童很难掌握平衡和游进方向。水中哑铃(图3、图4)采用加厚塑料手柄,儿童更容易单手抓握,不易滑手,不仅适用于游泳辅助教学,也可用于水中健身瑜伽。

二、教学方法

(一)水中站立侧头换气

1.练习方法:儿童站立在水中,面对池壁。一只手臂持哑铃前伸抵住池边,另一只手臂放在体侧。儿童面部浸入水中数秒后,头向手臂在体侧的这一边转头换气,然后再转回水中。两侧交替练习(图5、图6)。

2.练习目的:这个动作最重要的是儿童的转体动作,身体大幅度侧转肩膀冲天,如果没有身体侧转,很难将头部转出呼吸,会造成自由泳吸气抬头的问题。

3.练习提示:(1)教师在儿童旁边,观察指导儿童练习。(2)转头的同时身体也应向同侧转动,此时肩部露出水面。

(二)单手持哑铃抵池边打腿+侧头换气

1.练习方法: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身体姿势变为水中俯卧,并增加两腿交替打腿动作,打腿的同时向一侧转头换气(图7-图10)。

2.练习目的:这个动作要求儿童身体绷直,手臂可借助水中哑铃的浮力前伸,不要弯曲,同时在练习中要检测自己的头部是不是平行于水面做侧转头呼吸,吸气时要特别注意身体侧身转体打腿以及手臂不要用力向下压板。

3.练习提示:(1)教师可以辅助儿童整个身体漂浮起来,或者佩戴背漂或者浮袖练习。(2)侧转头换气时,要指导儿童利用身体的转动来侧转头换气。(3)教师可以给儿童拍摄视频,让儿童看自己的动作,了解自己做得好的动作和有待改进的动作。(4)当儿童错误动作有改进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单手持哑铃打腿+侧转头换气

1.练习方法:儿童一只手持哑铃前伸,另一只手臂贴近大腿外侧,两腿做上下交替打水向前游进。打水6~8次头转向手臂贴近大腿的那一侧换气,两侧轮流练习(图11-图14)。

2.练习目的:此练习可以利用水中哑铃的浮力能更容易做到不划手的手臂前伸不下压,动作舒展,帮助儿童肩部的转动以及身体的转动,配合头部的转动达到侧转头换气的效果。

3.练习提示:(1)大腿发力带动小腿,脚尖绷直,脚背打水,水花成团状,不飞溅。(2)教师站在儿童身边辅助幼儿做“转头(体)换气”。

(四)自由泳单手划臂+侧转头换气

1.练习方法: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一只手臂持哑铃前伸,另一只手臂从头前开始在水中向后划水,手划至大腿外侧时,侧转头换气,手臂出水直臂经空中向前移臂。两臂分别练习(图5)。

2.练习目的:此练习可以帮助儿童练习打腿频率,协调腿和手的动作节奏,同时这个动作还可以帮助儿童去练习、体会不划手的手臂前伸,使动作更加舒展。

3.练习提示:(1)左边一次划手,六次打腿,右边一次划手,六次打腿,可选择一次划手一次吸气,也可选择两次划手一次吸气。(2)初级阶段先练习直臂移臂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肩关节充分伸展,也便于儿童随着移臂做身体的转动和侧呼吸动作。(3)划臂时打腿动作不停歇,两腿交替持续打水。(4)教师应随时观察儿童移臂时身体的转动幅度,如果转动过小,容易吸不到气,呛水;如果转动过大,容易呼吸时间过长,影响划臂的连贯性。所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五)自由泳分解技术

1.练习方法:一只手臂前伸,另一只手臂放在体侧;前伸手臂开始划水时,体侧手臂从水中抬出开始空中移臂,移臂过程中,前伸手臂在水中划水,划水结束后出水,两臂交替进行,周而复始(图16)。

2.练习目的:此练习除了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自由泳前交叉技术,也可以帮助儿童练习打腿频率,还可以帮助儿童改进呼吸后身体不稳定的问题;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改善儿童的动作伸展度和体会身体在水中的转动,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提高手臂划水的实效;在之后的进阶训练中,教练会选择运用这样的分解动作来提高速度爆发力。

3.练习提示:(1)左边两次划手,右边两次划手,每两次划手,一次吸气,体会手臂动作,不被呼吸换气所影响。(2)划臂期间腿部应持续打水。(3)待基本掌握了手臂动作,再练习两次或三次划臂一次换气。(4)如果儿童换气时出现身体下沉,可以佩戴背漂给予辅助,动作频率由慢至快,循序渐进。

小知识:爬泳的名称来自它的外观特征。游爬泳时,身体俯卧在水面,两腿上下交替打水,两臂轮流划水,动作很像爬行,故被称为“爬泳”。在现代竞技游泳比赛中,并没有“爬泳”这个项目,而设有“自由泳”项目。在自由泳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用任何姿势游进,由于爬泳这种姿势结构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匀,最省力、速度最快,所以运动员几乎都采用爬泳游进,故爬泳被称为“自由泳”。

三、结语

水中哑铃的应用为自由泳教学提供了具身载体,通过增强儿童对自由泳运动知识认知、提升自由泳运动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本文将自由泳动作合理分解,并借助水中哑铃辅助练习自由泳各项技术,形成目标导向下的体系化教学方法与练习过程,能够为6~10岁儿童自由泳初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