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4-09-11翁建芳

体育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以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为例,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综合防治问题,以“燃烧我的卡路里”为主题,综合运用体育、科学、心理等相关知识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组织学生制定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总结形成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际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深度剖析问题原因;合理确定驱动性问题和跨学科学习主题;加强学习交流、加强跨学科知识储备。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肥胖;营养食谱;运动处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8-0064-0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次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1]。同时也明确提出“设计跨科学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 的要求, 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本文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内容和《科学》教材中《代谢与平衡》等内容,以“燃烧我的卡路里”为主题,尝试融合体育、科学、心理等学科知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组织班级学生学习并设计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并总结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际经验。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路与流程

为推动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综合防治,笔者在所教的七年级某班进行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主要坚持问题导向思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学生分析肥胖原因、涉及学科(体育与健康、科学等)和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能量的获得等),再深入学习《体育与健康》中《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内容,《科学》教材中《代谢与平衡》等知识,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跨学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流程见图1。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引入

合理引入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起点。教学中,笔者通过播放青少年学生肥胖问题短片、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群众购买脂肪险参加锻炼减肥片段,以及介绍本校近三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引出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肥胖问题,关注自身健康。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多的一种状态,医院体检常用体重指数(即BMI值,体重与身高2次方的比值)来衡量。一般认为BMI<18.5,属于偏瘦;18.5≦BMI<24,属于正常体重;24≦BMI<28,属于超重;BMI≧28属于肥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较快,平均5年就增长1倍[3]。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显示,七至九年级学生超重肥胖的比重依次为13.03%,14.56%,11.78%。肥胖扭曲了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引发肥胖焦虑和社交障碍等[4]。

(二)分析问题:讨论原因、涉及学科和核心知识点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的主要学科、核心知识点进行分析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基础,决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向。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中《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内容和《科学》教材中《代谢与平衡》等知识,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点评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交流引起肥胖的原因、涉及的学科、核心知识点以及如何运用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重塑身体形态等问题。具体的活动设计见表1。

经学习、分析和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引起肥胖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包括遗传、能量代谢失衡、疾病、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这不仅涉及体育与健康知识,还与科学、心理等学科紧密相关。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食物与营养、能量的获得、基础代谢、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运动能量消耗、心理调节等。因此,要实现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重塑,必须综合运用体育与健康、科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统筹设计并协同推进。

(三)问题学科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确定

确定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把需解决的问题提升到学科理论高度加以解决的关键[5]。这要从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问题涉及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和其他跨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学科特色、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顺利实施。

教学中,笔者选择“燃烧我的卡路里”作为主题。一方面,这个主题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综合防治目标一致。《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中明确指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减肥的目的不是仅仅减轻体重,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体内的过剩脂肪”。这说明减肥需要燃烧脂肪,消耗多余能量,而卡路里是能量单位,也就意味着需要燃烧卡路里。另一方面,“燃烧我的卡路里”作为网红歌曲《卡路里》中的一句歌词,能在青少年中引发共鸣,吸引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中。

(四)问题连续体:驱动性问题确定

问题连续体即确定驱动性问题,是能够持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驱动性问题,用以激发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动手设计个性化的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1)怎样合理膳食有利于解决肥胖问题。(2)运动锻炼如何有效缓解肥胖。(3)设计个性化的营养食谱与运动处方。

(五)问题解决脚手架:知识能力构建

问题解决脚手架即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构建,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全面掌握,为后续学习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是承上启下的环节。

教学中,笔者重点组织学生从五个方面学习专业知识:一是学习《体育与健康》中《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内容,让学生明白平衡膳食和健康的关系,学会从调整饮食和合理锻炼两方面来控制体重。二是邀请科学教师给学生讲解《科学》教材中《代谢与平衡》相关知识作为补充,让学生掌握食物与营养的关系、食物的消化吸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等知识。三是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学习等途径自主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如正常人一天需要的能量如何计算,各类食物包含多少能量,各类运动消耗多少能量等。四是通过查阅网络资料(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方式收集各类可借鉴的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五是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正确面对超重肥胖问题并着手解决。

(六)问题解决:设计营养食谱与运动处方

1.设计营养食谱

在专业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设计营养食谱。营养食谱包含早、中、晚三餐食物搭配及用餐时间,可根据学生体重指数等数据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具体的活动设计和成果展示见表2。

(1)能量消耗计算

身体能量消耗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有关,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每天需要的基础代谢能量是不一样的,并对自己所需的基础代谢能量进行估算。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就可以计算出一日所需要的基础代谢能量。计算公式为:

男性基础代谢能量:10×体重(千克)+6.25×身高(厘米)-5×年龄+5。

女性基础代谢能量:10×体重(千克)+6.25×身高(厘米)-5×年龄-161。

例如,学生甲是女性,体重65公斤,身高160厘米,年龄16岁,那么她的体重指数为25.39,属于超重范围,她所需要的基础代谢能量就是:10×65+6.25×160–5×16–161=1409大卡。

(2)确定不同人群每日所需要的热量

组织学生估算每日所需的热量。不同人群每天所消耗的总热量也有所不同。根据资料,普通人1天所需要的能量为基础代谢×1.3,一般健身人群为基础代谢×1.55,专项运动员为基础代谢×1.8。学生为普通人员,以学生甲为例,则他(她)一天所需要的能量约为1409×1.3=1831.7大卡。

(3)减肥减脂与能量消耗的关系

为实现减肥目标,必须让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一般建议减少的热量为所需总热量的10-20%。这里选取20%作为减肥目标和计算标准,则甲一天需要减少的热量约为1831.7×0.2=366.34卡,一天需要摄入的热量为1831.7-366.34=1465.36大卡。

(4)梳理不同食物包含的热量

每种食物包含的热量各不相同。笔者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不同食物包含的热量清单。部分常见食物包含的热量如表3。

(5)定制营养食谱

组织学生按照早、中、晚3∶4∶3的比例设计营养食谱。以学生甲为对象,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减肥目标、饮食习惯等),早晚各需要1465.36×0.3=439.6大卡能量,中午需要1465.36×0.4=586.14大卡能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食物包含的热量,就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营养食谱。

2.设计运动处方

(1)梳理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知识

在邀请科学教师讲解《能量的获得》等章节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体育项目,并厘清相关运动消耗多少能量等知识。具体活动设计见表4。经查阅资料,有氧运动包括跳绳、快走、慢跑、长距离游泳等,一般一小时消耗的热量在300~800大卡之间。无氧运动是短时间剧烈运动,如百米冲刺。一般情况下,无氧运动10分钟相当于有氧运动30分钟。

(2)梳理各类运动消耗的能量

运动一般只占每天能量消耗的15%到30%。经查阅资料,常见运动消耗的能量如表5。

(3)定制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包含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内容。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身体情况等设计出个性化运动处方。该运动处方需对身体情况、锻炼目标与需求、健康检查、运动负荷测定、体能测定、实施建议、注意事项等进行记录和提醒。

三、反思与总结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总体实现了预期目标。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是超重肥胖综合防治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积累了运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一是证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必要性。本次实践充分证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中十分必要,应推动其应用和研究。本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将体育与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们更好理解掌握了《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章节的内容。还通过学习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科学、心理等学科知识,制定了个性化的营养食谱和运动处方,让学生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总体形势、原因、解决思路与方法等有了很深的体会,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能量获得、基础代谢、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等知识点有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力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了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层面的突破。

二是形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经验。跨学科主题学习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以一门学科为主体,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根据本次实践,认为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入剖析该问题涉及的核心知识及所属学科,并确定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主题和驱动性问题开展教学,直至实现预期目标。对学生来说,要善于主动学习,整合碎片化知识,加强知识体系建构,从单科思维转变为跨学科综合思维,不断提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有跨学科意识,尝试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探讨,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J].体育教学,202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教材编委.科学(九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