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全”体育赛制体系的构建

2024-09-11段周远

体育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通过构建出“三全”体育赛制和学生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比赛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三全”体育赛制是指学校体育全员、全面、全过程参与的体育赛制。设计出“三全”比赛体系,即体育节(A类)、班级间比赛(B类)、班级内比赛(C类)。A、B、C三类比赛根据运动员、裁判员、啦啦队员、观众、后勤保障队员等不同身份和比赛名次赋予不同分数,学生通过参与比赛,以充当不同角色或获得比赛名次来获取分数。

关键词:小学;“三全”体育;体育赛制;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8-0036-02

为推进小学体育改革,完善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我校开展构建“三全”体育赛制的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是新的、可行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常赛”是关键,应当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巧妙地设计系统性的体育竞赛,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知道体育好玩,通过竞赛,让学生在课上赛、课间赛、课后赛,只有赛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贯通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尤其是通过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体育赛制,让所有学生都能心挂比赛,在校期间全身心、全程地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

一、“三全”赛制的比赛类别

“三全”体育赛制是指学校体育全员、全面、全过程参与的体育赛制,全员指全体学生,全面指符合小学水平一、二、三课标要求的体育素养培养,全过程指一至六年级,赛制指系统性的竞赛制度。

“三全”体育赛制有三类,分别为体育节、班级间比赛、班级内比赛,即A类、B类、C类,其中体育节最为重要,在三类比赛中起引领作用。体育节设置的运动项目是体育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体育节(A类)

体育节是由学校体育组统筹安排的校级比赛,与校运会和阳光体育活动为同一级别,比赛时间跨度长,地点灵活,方式多变。先进行班级内的比赛,然后择优选取学生参加体育节,可根据天气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比赛,可在课上、课间和课后,一般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内进行,组织尽量简单。

比赛项目根据年级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定,每年级设有四个运动项目,每学期选择两个不同的项目进行比赛。运动员根据获奖名次进行相应加分,没有获奖的运动员也有相应的分数可加,另外裁判员、啦啦队员、观众、后勤保障队员也有相应的加分,同时担任两种角色的学生不累计加分,分数的认定和统计可由体育委员和专门的学生负责,教师监督即可。

(二)班级间比赛(B类)

班级间比赛由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教师之间可以根据本班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上课内容为比赛项目,组织班级之间的比赛。比赛时间可在课上或课间,由体育教师之间协调安排。根据运动员、裁判员、啦啦队员、观众、后勤保障队员等不同身份进行相应加分,并根据胜负和名次给予获胜队员物质奖励。

(三)班级内比赛(C类)

班级内比赛由班主任或学生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辅助和监督。班主任和学生主要根据授课内容选取比赛项目,根据课程安排,比赛可在课上、课间、课后进行,比赛分组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在一个小时或一天之内能够完成。球类项目根据组数分别采用淘汰赛或单循环赛制组织比赛,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组织比赛时要给予帮助,可提供比赛器材,教其编排赛程,对比赛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加分规则同B类比赛。

二、“三全”赛制比赛项目及方法

(一)比赛项目

“三全”体育赛制比赛项目是根据年级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定。A类比赛每学期每年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两个不同项目进行比赛(表1)。

B类和C类比赛项目,是根据各年级的授课内容而定的,而各年级的授课内容又包括A类比赛的各年级项目,所以在选取B类和C类比赛项目时可着重选取A类中的各年级比赛项目,这样三类比赛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三全”比赛体系形成。

(二)比赛方法

A类项目比赛方法如表2所示,B类和C类项目的比赛方法可根据班级人数、比赛场地和课堂时间等因素,并参照A类项目比赛方法而定。

三、“三全”赛制成绩评定

学生“三全”体育成绩是由课堂表现分数、三类比赛分数、其他类比赛分数之和。其中课堂表现分数最高为20分,三类比赛分数和其他类比赛分数无上线,最终分数在60分以下为待合格、60~79.9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

(一)A类比赛评分标准

A类比赛成绩取前6名,其中第一名7分、第二名6分、第三名5分、第四名4分、第五名3分、第六名2分,未获奖运动员1.5分,裁判员3分,啦啦队员2分,观众1分,后勤保障队员2分。

(二)B类比赛评分标准

B类比赛不根据胜负和名次加分,只根据不同身份进行相应加分,其中运动员3分,裁判员2分,啦啦队员1.5分,观众1分,后勤保障队员1.5分。

(三)C类比赛评分标准

C类比赛和B类比赛评分标准一样,不根据胜负和名次加分,只根据不同身份进行相应加分,其中运动员3分,裁判员2分,啦啦队员1.5分,观众1分,后勤保障队员1.5分。

(四)其他类比赛评分标准

此类比赛不在三类比赛之中,有校级比赛、区县级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比赛级别和获奖名次越高,加分越高。校级比赛包括校运会和阳光体育活动,而区县级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和国家级比赛包括学校校队代表学校参加的和学生个人参加的,不论是代表学校还是个人,其加分标准一样。各级比赛评分标准以校级为基准,每升一级乘2计算。

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比赛来获取分数,包括充当运动员、裁判员、啦啦队员、观众、后勤保障队员等角色。学生要想分数合格,就需要参加或参与很多比赛,包括充当多种角色。当学生分数未达合格或想要优秀时就会找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组织比赛,或找同学一起组织班级内比赛,然后通过参与比赛来增加分数。

四、结语

“教会、勤练、常赛”是现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体系,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的关键一环。无比赛不体育,要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要利用学生对比赛的向往,增加学生学习技能的内驱力。

“三全”体育赛制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增加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量,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出现班级间比赛难以开展等问题和困难。面对困难,要有决心和毅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方法,不断地完善赛制,逐步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