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理念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2024-09-11吕霞飞
摘 要以班级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化人是班级德育的至高境界,也是广大班主任的共同追求。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价值培育的过程,也是价值观确立、认同和转化的过程。在“物象”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帮助学生挖掘并理解“物象”的内涵,以“物象”为导向设计班级环境,以“物象”理念完善班级制度,聚焦“物象”内涵开展班级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物象;文化化人;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吕霞飞,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本文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探讨“物象”理念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起和谐、积极、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
一、“物象”理念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体现着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然而,班级文化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班主任可以结合小学生具体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选择学生喜爱的动物、植物或动漫角色,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具象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以具体事物象征价值观的方法就是“物象”理念,其中“物”指物体,“象”指象征,强调通过富有象征意味的物体传递相应的价值观,以“知物”为基础,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物象”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包括“象”“意”“道”“魂”四要素。“象”指的是班级标志、班级图腾,是体现班级核心文化的载体;“意”指的是对该物象内涵或意义的高度提炼,如翠竹的挺拔不屈、梅花的高洁谦逊等,是班级文化指向的育人目标;“道”指的是班级共同价值观形成的载体,通过物质和制度文化建设、活动保障、评价机制等途径,达成班级文化建设愿景;“魂”指通过班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也就是全体学生共同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即班级文化的灵魂所在。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品格和促进其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笔者通过对县域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观察、了解和分析,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缺失内涵。小学阶段,班主任常用一个形神兼备的事物来给班级命名,例如“小蚂蚁班”“笋芽儿班”“葫芦娃班”等。然而,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取班名只为应付学校的工作检查,并没有将班名的内涵、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这使得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价值引领,只有外壳,没有内涵。
二是缺少路径。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班主任肩负着繁重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忙碌的日常工作往往使班主任难以抽出时间深入思考班级文化的建设。由于缺乏明确的建设路径,班级文化建设容易出现零散化、短期化和形式化的现象。
三是缺乏系统性。一些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持续性认识不足,未能将其视为一项需要长期系统规划和实施的工作。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做法可能导致班级环境、规章制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建设不够深入,也会使得学生在信念、价值观和态度上难以实现高度统一。
三、“物象”理念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的路径
“物象”理念通过将抽象的班级精神具象化为学生所熟知的物体或形象,不仅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班级精神。
一是以班级愿景为基础确立“物象”。班级“物象”作为班级文化的有效载体,需要根据班级愿景来确立。班主任和学生应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确定班级愿景,提炼出核心价值观,塑造班级精神文化。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选择能够代表班级精神且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具体事物作为班级“物象”,让学生参与班徽设计,将班级精神具象化。以“飞雁班”为例,班主任引导学生探究大雁的特点,以“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群雁精神为核心,以“今日雏雁展翅飞翔,明日鸿雁搏击长空”为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学习群雁精神,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是挖掘“物象”内涵。深入挖掘“物象”内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物象”的内涵,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物象”的内涵植根于学生心中,促使学生认同并内化这些价值观。以“飞雁班”为例,班主任采取了以下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鸿雁精神”的内涵:一是科普大雁知识,让学生了解大雁的习性,为理解“鸿雁精神”打下基础;二是讲述大雁故事,让学生领悟“鸿雁精神”的深刻内涵;三是学习大雁品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鸿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参与和体验,学生逐步将“鸿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以“物象”为导向设计班级环境。第一,班级环境设计应以班级精神为导向,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班级文化熏陶,为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奠定基础。第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物象”作为传播班级文化的媒介。如,将凸显“物象”元素的班徽展示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在教室门口的班级名片墙上展示班级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每一块墙面的设计要融入班级“物象”,充分发挥班级墙的教育功能;班服、班旗等也要呈现班徽和班级吉祥物,让学生置身于“物象”中,在“物象”精神的引领下朝着班级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第三,班级环境设计要呈现学生的成长过程。班主任要留出几块墙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和阶段性成果,以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
四是以“物象”理念完善班级制度。第一,班级制度建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班主任不应自作主张,而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全班表决形成定案。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在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主要是提供意见和指导,让学生成为班级制度建设的主体,培养其自主管理能力。第二,“物象”理念下班级制度的建设要以班级价值观为核心。以“飞雁班”为例,班主任围绕守纪、友善等班级核心价值观进行制度建设。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以培养守时的良好品质;教育学生听从指令,做好课前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同桌间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友好相处,共同进步等。这样的班级制度既能帮助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又能将班级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从而实现了制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第三,科学的班级评价体系是班级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评价具有导向性,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业成就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飞雁班”为例,班主任依据学生特点制定了全面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形成了“五个一”(一堂晨会课、一本记载本、一套奖励印章、一本争章本和一个展示台)立体评价体系,促进了班级制度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聚焦“物象”内涵开展班级活动。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物象”的内涵,设计适切的活动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润、转化,在润物无声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可通过“双线活动”达成教育目标。所谓“双线活动”指的是常规德育活动和特色德育活动。常规德育活动要求班主任立足班级的日常管理,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新生入学时,可能会出现同桌间有小矛盾、家长要求换座位等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基于“团结”这一班级价值观,开展班会系列活动,如“我是一个好同桌”“我有一个好同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是集体的一员”等,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特色德育活动要求班主任通过班级中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有特色、优质的班级活动带动其他德育活动的开展,以此建设特色班集体。同时,为了提高活动成效,学校要充分调动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真正做到全员育人。例如,在“传红色基因,做时代主人”德育特色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融入“感恩”这一班级价值观,通过“守护红领巾”主题班会,让学生感知红领巾这一“物象”的意义,并感恩先烈。清明节前后,学校可以开展模拟红军长征以及为革命先烈扫墓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将“物象”的内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最终形成全班共同的价值观。
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应用“物象”理念,能有效将班级精神具象化,加深学生对班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班主任通过“物象”的引导,并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同时也能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