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2024-09-11翟子豪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指明了方向。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必须深刻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积极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翟子豪,经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坚固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1],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
重要意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孕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第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3]
第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
第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还涉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生活关系的变革。在这之中,人的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将对当今乃至今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涵盖了中国人思想道德、价值追求、社会活动、文化生活、礼仪风尚等方方面面内容。本文对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阐释,主要从爱国爱民、克己奉公、仁爱友爱、惩恶扬善、尊老爱幼、严于律己、正直求实、勤劳敬业、自重自信、敏学好问等10个方面展开。
第一,爱国爱民。这是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爱民的精神文化传统。保家卫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和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爱国为民的民族精神。
第二,克己奉公。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要的道德准则。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道德生活无不是以“公”与“私”为轴心展开,自觉克制自己的私心私欲,以维护高尚道德准则,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这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第三,仁爱友爱。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仁”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中最根本和最高的道德目的,也是社会道德生活中最具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仁”的核心在于“爱”,也就是“仁者爱人”。
第四,惩恶扬善。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文化价值取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惩罚恶人,发扬善良的行为。
第五,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美德。正如《礼记·礼运》所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社会理想和公德的实践,关系着社会总体道德状况的向好有序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第六,严于律己。这是中华民族乐群贵和美德的重要体现。严于律己是一种心怀宽广、情操美好、力行道义的人格特质,它不仅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也能够扶持社会正气,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第七,正直求实。这是中华民族力行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倡导心怀坦荡,为人处事公平公正,求真务实,不尚空谈,重在实际行动。正直就是要不畏强势,敢作敢为,坚持正道。求实就是要讲求实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崇尚实干。
第八,勤劳敬业。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勤劳勇敢、敬业奋进的奋斗精神。
第九,自重自信。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谨言慎行、拼搏进取,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十,敏学好问。这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良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学习道德和文化知识的深刻认识。正如《论语》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勤学乐学、好问善思是中华民族承传至今的优良传统。
三、深刻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华传统美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就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把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历史、现实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第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根本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精神支柱。
第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第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同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中国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推动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在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必须始终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重要任务。
四、积极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行为方式中,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是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需要在教育、传播、传承、践行等方面加强体系化建设。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加快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些都是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第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深入学习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领悟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首先要讲清楚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时代价值,以科学的态度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诠释,将中华传统美德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积极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遵守道德的社会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要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教育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d2d1bcf212972e60909aeec0af6e5a8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相融通,引领全社会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第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所以能形成强大道德教化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故事传播形式。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需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传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第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仅要进行理论创新,开展广泛宣传教育,而且要依靠法律政策支持。要探索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法律建设相融合,寓中华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于法治建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相结合,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第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阵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注重融入贯穿,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贯穿学校各学科教育、学生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生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第七,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道德准则,家风中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精粹,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成长。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要加强校家社共育,推进校家社一体化教育。
第八,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5]我们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5(1).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1).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