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力子对黄埔军校的贡献述评

2024-09-03车梦娜

中国故事 2024年8期

【导读】邵力子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一生致力于维护和平统一,奔走于国共合作、家国建设中。1919年,邵力子加入国民党,追随孙中山先生,拥护三民主义、三大政策;1920年成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之一,从此投身国共合作建设。邵力子于1925年正式参与黄埔军校的建设工作,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秘书处处长、政治部教官等职务。邵力子对黄埔军校作出的贡献有:优化黄埔军校课程体系,维系黄埔军校合作力量,打造黄埔军校革命队伍。

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后,第一次国共合作顺利形成。为培养革命干部,两党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合作共建至今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军校以半年为一期,学时紧凑,黄埔军校的文化课程有现代大学的水平,学生边学习边实战,部分学生奔赴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军校的师生来自国内五湖四海,尤其是湖南和广东省籍的学生人数最多,还有学生来自台湾、甚至海外。他们都怀着满腔热忱,前来求学,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邵力子是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人士,且在1921—1926年曾具备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1925年5月,邵力子从上海南下奔赴黄埔军校,受命为秘书处处长。1925年10月至1926年7月,邵力子担任政治部主任兼秘书长。在兼任政治部主任、秘书处处长的同时,邵力子先生也是黄埔军校政治部的教官,主讲“三民主义”课程。7月,受蒋介石指派,作为国民党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全会,邵力子从此告别黄埔军校。

一、优化黄埔军校课程体系

孙中山先生为突破革命党有党无军的困局,创立了黄埔军校,旨在培养一支致力于三民主义革命事业的优秀军事队伍。他强调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邵力子作为国民党的中坚力量,坚定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课教官一职。他专注于向学生传授新三民主义的深刻内涵,剖析新旧三民主义之间的区别,并详细解读三大政策,以期培养学生的革命信仰和理论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邵力子展现出了极高的耐心和细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尊重。他不仅在课堂上详尽阐释理论,更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亲切交流,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他善于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们受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邵力子虽然身为国民党成员,但他与共产党的交往和合作也颇为频繁。他曾在《觉悟》副刊上发表文章,积极宣传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加入新南社等组织,推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种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文强在《邵先生对我的深刻感召》一文中深情回忆了邵力子的教学风采,他提到邵力子在课堂上耐心细致讲解,课间与学生们融洽交流,尤其是对新旧三民主义区别的深入剖析,使自己深受启发。综上所述,邵力子在黄埔军校的教学实践中,以新三民主义为核心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耐心细致的辅导,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定信仰和革命精神的青年学生。他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广泛赞誉和尊敬,更为当时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邵力子不仅在理论学习上教导学生们理解新三民主义,而且根据现实形势帮助学生分析解答问题。1926年3月20日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教官都被监禁,邵力子也不例外。3月21日,失去自由的邵力子焦急地站在办公室窗前观察动静。文强作为学生代表前去探望先生。邵力子一见到文强,就关切地问:“同学们的情绪怎么样?这次斗争是左右派的斗争,早预料会发生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新旧三民主义的界线划得更清楚了。你回去代我好好地安慰革命的同学,新三民主义一定会胜利的,真正的革命左派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时,邵力子依旧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并且在与反国共合作派的斗争实践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能更好地吸收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真是可感可叹。

在黄埔军校的教育体系中,政治教育占据了核心地位。邵力子担任政治课教官期间,邵力子对“三民主义”课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他勤勉不辍地为学生们讲授这门课程,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精髓。邵力子不仅着力于提升课程的思想引领效能,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坚定革命信念。尤其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邵力子以这一历史事件为案例,深刻剖析新旧三民主义的界限问题,使学生们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论功底更加扎实。邵力子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理论传授,更强调实践应用与独立思考。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革命活动中,通过实践检验和巩固所学理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使他们能够在革命道路上更加坚定信念,充满信心。

二、维系黄埔军校合作力量

邵力子坚决贯彻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改组会议上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主张,也就是与苏联、共产党、农民工人并肩合作。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苏联的协作下建立的,借鉴了苏联的“党领导军队”经验,也就是党代表制度。苏联为军校提供了经费、物资、师资。黄埔军校有相当多的苏联教官,由苏联政府派出。鲍罗廷、军事总顾问巴甫洛夫、加仑、捷列藩诺夫等均登过黄埔军校的讲坛,他们都是层次较高,指挥过大战役、军事理论造诣颇深的军事家。不少苏联顾问在此讲述红军战史、战例。邵力子对苏联一直抱着真诚友好的态度,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他马上在主持的《民国日报》上刊登消息。1920年,邵力子在上海会见了共产国际的代表维辛斯基。他还在《觉悟》副刊上译载苏联的《劳动法典》《婚姻律》等多篇文章,让读者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了解这个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誓师北伐后,1926年11月,邵力子代表国民党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在全会之后,他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国民党代表留在莫斯科,之后又进入中山大学听讲,参加反帝大同盟,1927年5月回到中国。1940年,邵力子任驻苏联大使。

黄埔军校本就是国共两党达成合作以后的产物,国民党领导其名,中国共产党领导其实。当时军校里有不少跨中国共产党的国民党党员,邵力子身为其一,并且还作为当年国民党党员中的左派,支持国共合作。邵力子虽然是中国国民党人,又是蒋介石的秘书,但这位著名记者出身的文人,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刊上写过文章,还获得过共产党中央赠给他的“荣誉党员”称号。在黄埔军校经批准后,他公布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在黄埔军校共产党小组公开过组织生活。邵力子与共产党的同志一起讲授政治课,第四期政治课的教官中,除了邵力子,其余政治教官几乎都是著名的共产党员。邵力子与周恩来也有过几次深度交流,他初任秘书长时,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交往与共事。两人有不少思想不谋而合。邵力子在上海创办、主编《民国日报》《觉悟》副刊时,周恩来在天津创办和主编《觉悟》月刊,一南一北共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之后,周恩来担任第一次东征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党代表,邵力子继续担任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兼秘书长。在邵力子前往第二次东征后,共产党员熊雄担任政治部主任。1960年10月,周恩来在颐和园会见当年的黄埔军校校友,邵力子也在其中。1926年蒋介石派遣邵力子赴苏联前,企图让邵力子传达取消共产党对国民党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国民党的想法。因这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国共合作思想,邵力子坚决反对,并未照做。邵力子重视工人农民。还在上大任职时,邵力子就参与平民女校、工人夜校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为老百姓普及基础的社会科学常识,宣扬革命思想,鼓励学生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潮流中。

邵力子坚决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抱着友好真诚的态度在国内宣传苏联的国情和思想。作为国民党代表,他前往莫斯科参会,促进了中苏之间的外交关系,强化了黄埔军校与苏联的合作。黄埔军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来自苏联的支持。此外,邵力子注重国共两党的和平友好关系,在党的组织生活和军校的工作上与共产党人紧密合作,坚决抵制蒋介石的反共意图,赢得了共产党的信任,促进了良好的国共合作氛围,反哺黄埔军校的建设。同时,他看到了农民和工人身上的革命力量,早在上大教学时就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为工农科普革命知识,以扩充革命力量。这些行动展现了邵力子的政治智慧和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黄埔军校紧密团结了来自多方的合作力量。

三、塑造黄埔军校革命队伍

邵力子少时师从马相伯先生,在上海震旦公学、复旦公学、南洋公学先后求学,深受老师教诲的他深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因此,秉承着“为民众而牺牲”的理念,邵力子努力摸索创办一种“动”的、“平民”的、“革命”的教育。邵力子认为,从前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他希望受过教育的人有不能不看报的程度,提倡活的教育,动的教育。针对教学,他提倡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生们多多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了解领悟当下真实的社会现状,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邵力子为黄埔军校带来一批具有革命信仰的青年学生。还未赴黄埔军校履职时,邵力子就在上海大学培养热血的革命学生,1924年2月,邵力子在上海大学秘密为黄埔军校代办招生工作。在邵力子的领导下,上海大学不论是在师资、生源等方面为黄埔军校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为黄埔军校输入了张治中、阳翰笙等教职员和许继慎、徐石麟等大量学员。以至于当时有“武有黄埔,文有上大”之说。邵力子作为革命派,不但顶着租界当局的压力在校园内秘密宣扬革命思想,更是在革命到来前身先士卒。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迅速报道了北京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专电,并且于5月6日一早带着《民国日报》到复旦大学,叫当时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的朱仲华紧急集合全校同学,由他亲自上台朗读当天报纸上的头条新闻,慷慨激昂地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了,北大的学生已行动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了,我们复旦的学生怎么办?北京的学生有这样的爱国热情,难道我们上海的学生会没有,赶快行动吧!”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席卷上海之时,邵力子亲自带领热血的上大学生冲锋陷阵,不少黄埔军校的学生曾是参加五卅运动的上大学生。

邵力子不仅对黄埔军校影响深远,为该校培养了一批满怀革命激情的杰出学子,更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黄埔军校塑造了一支充满热血与斗志的革命队伍,这为后续的北伐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革命人才。黄埔军校,这所旨在建立革命力量的学府,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这一理念与邵力子所倡导的平民教育及革命教育思想高度契合。邵力子精心挑选了之前任职学校的杰出学生,推荐他们进入黄埔军校深造。在黄埔军校,他通过精心设计的政治课程,进一步夯实了学生们的理论基础,为革命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本文写于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承载着特殊的纪念价值。邵力子对黄埔军校的贡献远非仅限于他在校内任职的岁月,在他赴校前、在校服务期间,乃至离校之后,都在不断地为黄埔军校的顺畅运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黄埔大讲堂:黄埔军校系列讲座[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2] 王秉默. 民革前辈与黄埔军校(续)[J]. 团结,1994(5).

[3] 陈国庆. 邵力子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实践及其贡献[J]. 学术交流,2006(8).

[4] A·B·潘佐夫. 共产国际档案中的邵力子文件[J].中共创建史研究,2016(0).

[5]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回忆邵力子[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6]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回忆黄埔军校[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7] 吴祥钧. 邵力子: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国民党元老[J]. 黄埔,2002(4).

[8] 罗敏. 邵力子创办20年代上海大学的实践及理念[J]. 学术探索,2013(3).

[9] 傅学文. 邵力子文集[C]. 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 贾晓明. 1927年2月28日,任命邵力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J]. 黄埔,2019(3).

[11] 路宽. 五四时期的邵力子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