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国内语气词研究综述

2024-08-20黄维

今古文创 2024年32期

【摘要】随着国内语气词研究逐渐细化、深化,语气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多角度的研究趋势。本文在收集近五年国内对于语气词研究的基础上,将语气词研究按主题分为10个大类,包括主观性、语法化、对比、句法、情态、语用、用法、系统、方言、来源十个方向,以进一步把握语气词研究重点,归纳研究成果,整理并总结研究方法,指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明晰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做出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语气词;综述;研究方法;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2-0128-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2.038

一、引言

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王力:“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叫作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作语气词。”[1]语气词作为虚词的一部分,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语气词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由于虚词尤其是语气词的意义较为空灵,在使用时又较为依赖语用因素,与句子结构的关系并不大,其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汉语语气词进行研究,发掘其规律,对汉语的共时与历时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文章在上述理念下,据张笛所述的7个语气词研究主题(语气系统的构建与对比、语气词的溯源、方言中的语气词、句法、语义、语用、语音)对近五年的语气词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综述。[2]考虑到近五年国内语气词研究存在交叉之处,部分论文的内容包含多个主题,无法截然分开,而若以语法、语义、语用等涵盖范围较大的主题为类别,则会存在较多主题相对细化的论文的遗漏的情况。因此文章构建了主观性、语法化、对比、句法、情态、语用、用法、系统、方言、来源等10个主题。研究成果的检索方式为,以“语气词”为关键词,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主题名称”的方式进行检索。以此探究语气词研究热点,总结归纳相关领域成果,为汉语语气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价值。

二、近五年语气词研究概述

(一)总体研究概述

如上文所述,本文结合研究理论与研究实际,将语气词研究分为10个主题,以“语气词”为关键词,以上述领域为主题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在10个主题当中,以方言为主题所检索而来的论文数最多,共计140篇。以主观性为主题进行的语气词研究论文数最少,共计12篇。而在单独以“语气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可得文献326篇。可以看出,论文按照主题领域进行分类时,存在部分的交叉现象,但不同领域的交叉现象对于整体的研究趋势的把控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根据上图所示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以方言为主题所进行的语气词研究在近五年内是热点方向;

(2)以用法、语用、句法为主题检索的论文数较多,而以更加细化的主观性、来源等领域为主题所检索出的论文数则较少,可见对于语气词的细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3)来源、语法化等历时性主题的论文数为64篇,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共时性主题。因此可见共时性研究在语气词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位置。

(二)研究主题分述

本文将以所选主题内的核心期刊论文和部分学位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将就上述10个主题中的7个共时层面的相关主体进行重点综述,而历时方面的语法化和来源主题以及共时层面的对比主题的研究成果,因篇章限制,本文暂不予以综述。

1.主观性

主观性是一个较为细化的主题,近年来逐渐出现在多个研究领域当中,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研究热点。沈家煊指出:“‘主观性’指的是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3]在近五年,以主观性为主题所进行的语气词研究虽然在论文数量上较少,但以之为主题的期刊论文5篇都为核心期刊论文。其中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以具体字词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内部的主观性因素;二是以语气词中的主观性为要素因子以研究语法理论。汪敏锋对于语气词“啊”的语气功能进行了辨析。作者指出“啊”具有两种看似相反,实则并不矛盾的语气功能,“缓和”与“强化”功能。而这两种功能的产生以及能够达成非零和现象的原因在于顺应了语境,且各自侧重的主观性不同。[4]文中指出语气词的语法意义是功能性的,而功能是以语用为依据的,是动态存在的。其论证方法主要依靠语境,在语境内部使用变换分析法,来得到相应结论。杨荣祥对上古汉语语气词“乎”进行了功能探究。其指出了“乎”所具备的5种语气功能,且找出了两个语气基点,疑问强度和主观性。[5]二者是互相转化的,疑问强度越强,则其主观性越弱,反之则主观性越强。作者在文中对“乎”的五种语气进行了一一阐述,并对其原因做出了猜想,即“乎”字在使用过程中经历了主观化过程,也从侧面印证了认知语言学中的“疑问与感叹之间存在内在的认知关系”。完权对语气词“呢”的语气功能及出现依据进行了分析。从信据力以及交互主观性的角度出发,结合信据力的信据价值和反馈期待,分析了“呢”可以出现和不宜出现的语境,并从信据价值理论给出了原因。[6]有些语句因为总是被赋予较低的信据价值,因此不适宜用“呢”。而有些语句不宜删除“呢”,其原因在于该话语寄寓着相当高的反馈期待,因此发话人需要在语句中表明希望听话人有积极反应并参与话语共建。王珏在文中对语气词和语气副词的区别进行了探究,指出了在语音、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的区别,并指出语气词的句法层次高于语气副词。语音层面的区别从是否为音系、是否为本调、语调位置以及是否参与语气结构四个方面分析;语法层面以能否作句子成分、能否作话题或述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语义层面则主要以主观性为依据进行分析,从主观性和主观化程度、语法化程度区别二者。[7]向小娟从视角体现、情感表达、主观认识三个功能分析了广安话语气词“哈”,认为“哈”是广安方言中委婉表达个人主观性的重要语言方式。[8]宁柏慧对昆明方言语气词“嘎”进行了分析。以其所处的不同句子位置为依据,分别探究了处于句首、句中以及句末三处位置时的语气功能,并分析了其如何体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原因。[9]

以主观性为主题的语气词研究应当会逐渐成为语气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一是因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研究空间较广阔;二是因为先贤文章的方法和启示都较为鲜明,利于后续进行学习研究借鉴创新,如汪文和杨文两篇文章中所体现的动态、交集思想,语气词的意义和功能可以用建立两极的方法来构建其功能模式,并分析其基本功能,又如完文中使用的信据力、交互主观性思想,也可以用于研究其他的常用和非常用语气词,因此主观性或许会是接下来语气词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2.句法

从句法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气词进行研究已有丰厚成果。而在近五年内,则流行句法与其他主题联合研究的趋势。例如在前文主观性主题中所提到的王珏对于语气词和语气副词的区别及层次研究;[7]还有汪敏锋、崔希亮从立场角度、认知角度对语气词进行的研究。其以“VP啊”的动词性列举格式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分析时发现句法表达类比较复杂,不限于“列举”的功能,在使用中会带有正向或负向的主观情感立场,且关联着时间认知。[10]

吴齐阳则研究新兴的网络语体中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VP+子”。该结构中的“子”具备了特殊的词性,成了语气词,而其意义可以为“……的样子;了;啊;呀”等。[11]作者从语义和句法功能的角度对该特殊语气词进行了原因的探讨,通过历史语料和功能分析,其认为能进入“VP+子”的格式的VP存在限制。且对整体的格式语法、语用功能,拓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释。张琪、刘劲荣则对拉祜熙话的语气词进行了句法层面的成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语法功能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归纳与总结。[12]

上述文章给予了方向上的启示,句法方面的研究可以结合多领域、多主题、多理论、多语言进行研究。

3.情态

语气词和情态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而以情态为主题进行的语气词研究,在15年之后迎来了繁荣期,其论文数目逐渐增加。赵春利、石定栩认为“从性质上说modality(即情态)是通过一定的词汇、句法手段而表现的说话者针对命题内容的主观判断。”[13]

而在近五年共14篇论文中,以情态为主要主题进行的语气词研究仅两篇。崔希亮将语气词和情态范畴中的言者态度结合在一起,划分了言者态度中的不同的意义范畴,并探究语气词和意义范畴的关系。[14]而除此篇文章以外,刘佳则对情态成分和句末语气词之间存在的共现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作者利用了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两种方法,以确信度作为所研究的语气词的划分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初步数据,后再结合语料进行具体分析。除了确信度程度划分以外,作者还分析并研究了反诘类语气副词、“会”等二者对句末语气词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共现依据。[15]

除了上述两篇论文外,近五年内以情态为主题的语气词研究往往都是在方言语气词的研究主题上进行一定的情态研究探讨。这也说明了在情态主题语气词研究领域中,结合方言、对比等主题的趋势为主要趋势。

4.语用

以语用为主题所进行的语气词研究为近五年内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其论文数量共计80篇。语用和语气词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语用、功能、情态、认知等现今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都可以代入语气词这个研究对象中进行研究。因此在语用主题中,存在较多细化主题,包括习得、功能及翻译、修辞与解释等。

(1)习得

张笛对于儿童的“啊”语气词习得研究中,在角度上选择了语用和话语分析,突破了从功能和语义角度出发的传统分析方法。[16]在研究视角及研究对象上,也区别于普遍的语义和句法习得研究,转向语用的习得分析。文章结构使用双分类交叉的方法,对语料的分析采取句类和言语意图分类两种方法,以句类为纵轴,在不同句类内又以所习得的言语意图进行具体研究。并且以儿童习得的时间,分析出了“啊”的言语意图的习得顺序,并且从儿童较为清晰的多模态表现中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啊”字的语用功能及其层次。

(2)功能及翻译

夏历发现莫言《丰乳肥臀》一书中存在大量句末语气词“吧”,其对多义多功能的“吧”是如何在葛浩文的译作中被翻译的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吧”语气词的功能和具体的译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认为,语气词的翻译,应从其语用功能出发来找寻原语和译语的最佳关联。[17]汪敏锋作者结合有无对比、语义模型构建、话语标记测试等验证形式,从命题的信息取向、信息状态、语篇结构、话语类型等方面,揭示出当且仅当命题信息为“既定”态时,“吧”还有两种语用功能,一是表示言者的依据;二是表示言说事件的结果和交际主体预想的趋势一致。[18]

(3)修辞与解释

汪敏锋对语气词的人际修辞功能进行了探究,作者认为语气词,在话语互动中,会浮现出丰富的人际修辞功能,并且呈现“一形多能”的功能格局,具有较大的人际修辞阐释空间。[19]除此以外作者还分析了语气词的语法研究问题,包括“依句释义”过于形式化、“信疑”与“情态”无法完全囊括语气意义的问题、语料性质的单一性、语气词研究方法没有从动态的人际话语中研究语气词的人际修辞功能。

张文的儿童语用习得的研究启示我们,从儿童习得的角度来研究语气词的基本语用功能,而单独探讨儿童的习得或许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所使用的基本功能或许会存在区别,若能以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四个年龄段的语用功能并给予整理归纳,或许能看到语气词的语用功能的历时变化,并能把握住该语气词的基本语用功能,这可能是一个值得去展开研究的领域。

而由上文两篇“吧”的语气词论文可得,同一个语气词在同一个主题下也可以进行不同的细化研究,而细化后的主题更是可以反过来去用于其他的语气词中进行分析,思考其他语气词和“吧”是否存在异同点。不论异同,都能借此探明二者的一定的特点。

5.用法

用法研究长期以来都是语气词研究的主流,这一是由于语气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二是因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而在近五年国内语气词研究中,对于语气词的用法研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主要在于从多角度、多主题进行交叉研究。如孙竞就对安徽凤台官话方言中的语气词“来”的时体用法进行了研究。[20]其文章具备共时和历时两种视野,对“来”字进行了详细且清晰的分析。且于文中设计了语法化、主观性、主观化等更加细化的主题。这篇文章是一篇视野广泛、主题众多且详略得当的语气词研究论文,涉及了语气词的用法、方言、语法化、时体用法、主观性等五个方面。但在文中对于语法化、主观性等方面的研究仍可以进一步深化。宗守云则对河北逐鹿话的语气词“噢、嗨”进行了研究。[21]因二者为互动语气词,作者在互动语境中分别探究了其在不同句式当中的基本用法。除此以外还在分析了二者连用、提顿的现象。该文章逻辑清晰结构鲜明,结论亦令人信服,但其对该二语气词的研究只停留于共时层面的研究,并未对历时来源进行分析或介绍。上述两篇文章都是以用法为主要主题,以方言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的语气词研究。而该研究对于普通话的研究应当也是具备一定作用的,因此可以在这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联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深化普通话中的“来”“噢”“嗨”的研究。

除上述文章外,用法主题中还有一类论文,以语气词的语法化途径及出现时间为关键词对语气词进行了研究。其结合了语气词的用法及其变化,以研究语气词的历时发展路径。这说明了语气词研究可以进行历时和共时的结合,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相互验证。如梁银峰以及孟繁杰、李焱[23]的两篇文章,分别对“已”以及“啊、吧、吗、呢”等语气词进行了语法化和历时历程的研究。[22]

6.系统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在系统主题中会进行语气系统的研究,在其他主题中也或多或少会涉及语气词及其系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比主题中。而近五年国内专门对语气词及系统的研究的论文有以下两篇。

王珏以功能模式为切入点,对汉语的语气词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描写。[24]以语气词类别结合语气结构为分类依据构建了4类16种75式语气结构。不论是分类与研究的方法还是其研究的成果都对后人进行语气词研究大有裨益。王珏该文章是王珏对于语气结构的一个初步研究,其以语调/疑问标记与语气词的共现关系为切入点,对语气结构或者说是语气系统进行了研究。[25]其以共现关系作为形式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值得学习。而其结论也与上一篇文章的结论相差不远。关于语气词及系统的研究已在王珏的研究下有了较为直观的突破,而对语气系统的进一步研究还可以从对比角度进行切入,除此以外,介入主观性、主观化等细化的角度,是否会改变其所构建的语气系统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上述两篇文章其研究的方法分别是功能模式和共现关系。这启示了我们,从形式上进行研究不能囿于词语、句子等孤立、静态的结构中,而应当有交叉、动态的思维和视野。

7.方言

语气词结合方言主题的研究是近五年来研究成果最多的组合。这说明对于方言语气词的研究是现今的一大主流和趋势。且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数量都多且相差数量不大,这也说明方言语气词的研究既可以扩充作为学位论文撰写,也可以作为期刊论文对一个点进行深入描写。在期刊论文中,对于方言语气词的研究以分析其具体用法为多。而在核心期刊论文中则主要以从方言语气词为切入点,进行更深刻的研究。

如倪博洋认为上古汉语的一些特殊词类在构词上具有声音理据,如联绵词、拟声词、语气词、叹词等,这些材料能作为上古声调“音段起源说”的内证。[26]故该文章以语气词尤其是方言语气词和叹词作为切入点,对上古汉语声调系统的构拟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魏玮则以韵语、语气词和方言词为中心对先秦时期的具备较多口语因素的史传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得出了韵语、语气词和方言词对古代史传文献的表达所起到的作用。[27]金龙则以椒江话“望”为切入点研究了其语法化、主观化历程。[28]作者以语料分析和异方言“看”义词对比为研究方法对其源流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借鉴该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具体语气词的深入研究,共时的对比有利于历时源流的探究。李曌作者发现,部分方言里存在以语气词作为连接选择项而构成的选择问句。[29]作者将其称作“语气词选择问句”。语气词位于前选择项和后选择项之间,构成“X+M+Y”的格式,“XY”分别代表前后选择项,“M”则代表语气词。李文从方言角度结合语气词,探究了特殊的选择问句的格式及其变化形式。经分析得出了语气词在这类特殊疑问句中的作用与功能,以及该类句式在结构上的两种变化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五年国内语气词研究篇目众多,成果丰硕。据所收集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语气词研究趋势以共时平面研究为主,其中又以多主题、多角度的结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在众多主题中,则以方言、用法、语用等主题的交叉性研究为多。而较为细化的主题,如主观性、对比、情态等虽然数量较少,但体现出了国内语气词研究的细化、深化趋势。因此,对语气词进行交叉研究和细化研究是未来语气词研究的主流趋势。目前来看,部分细化主题,如主观性、情态等主题仍有较大研究空间,且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还未被广泛应用。因此语气词研究成果已颇丰,但未来的前景还很广阔并且清晰可见。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学习张迪从儿童习得来看“啊”字的基本功能及其习得历程的研究方法,是从人的历时学习角度出发,而非是一般的从语气词的语法化角度出发。除此以外,上述的语气词研究论文都建立在句式上,分析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例如陈述、祈使、疑问中各自的作用,并通过对比、变换等方法,得出该词的基本功能和引申功能。这是目前语气词在共时层面的研究普遍方法。

今后语气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从交叉、深入、细化的角度进行,需要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从广度和深度入手,将语气词研究逐渐向系统化、精细化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张笛.近十年国内语气词研究综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9(09):91-96.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4]汪敏锋.缓和、强化、顺应——“啊”的语气功能辩[J].汉语学报,2022,(03):30-40.

[5]杨荣祥.疑问强度与主观化强度:上古汉语语气词“乎”的功能变化[J].古汉语研究,2022,(01):16-27+126.

[6]完权.信据力:“呢”的交互主观性[J].语言科学, 2018,17(01):18-34.

[7]王珏.语气副词和语气词的三个区别和层次[J].汉语学习,2021,(05):3-13.

[8]向小娟.广安话语气词“哈”的用法及主观性分析[J].现代语文,2019,(04):61-65.

[9]宁柏慧.昆明方言语气词“嘎”的多角度考察[J].现代语文,2018,(08):54-58.

[10]汪敏锋,崔希亮.列举格式“VP啊”的主观情感立场与时间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20,34(01):32-43.

[11]吴齐阳.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2):162-169.

[12]张琪,刘劲荣.拉祜熙话的语气词[J].民族语文, 2021,(05):49-57.

[13]赵春利,石定栩.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04):483-500+639.

[14]崔希亮.语气词与言者态度[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0,(03):50-59.

[15]刘佳.句末语气词与情态动词及副词共现分析[J].汉语学习,2019,(01):59-65.

[16]张笛.普通话儿童语气词“啊”的语用习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02):94-103.

[17]夏历.祈使句末“吧”字的意义功能及英译:基于英译《丰乳肥臀》的研究[J].中国翻译,2020,41(02):163-169.

[18]汪敏锋.言者依据和预期信息——谈“吧”的两个语用功能及其形式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18,32(02): 217-228.

[19]汪敏锋.近30年语气词研究:问题、人际修辞功能及解释空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142-148+172.

[20]孙竞.安徽凤台官话方言语气词“来”的时体用法[J].方言,2018,40(02):231-235.

[21]宗守云.河北涿鹿话的互动语气词“噢”和“嗨”[J]. 方言,2020,42(03):289-295.

[22]梁银峰.重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语法意义和形成途径[J].语文研究,2018,(03):22-30.

[23]孟繁杰,李焱.从满汉合璧文献看语气词“啊、吧、吗、呢”的出现时间[J].古汉语研究,2022,(03):24-37.

[24]王珏.由功能模式出发研究语气词口气及其系统[J].中国语文,2020,(05):527-543+638.

[25]王珏.由语调/疑问标记和语气词的共现关系构建述题的语气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2):65-76.

[26]倪博洋.从语气词、叹词看上古汉语声调构拟[J].语言科学,2019,18(02):201-211.

[27]魏玮.先秦史传口头叙事的词汇表现——以韵语、语气词和方言词为中心[J].求是学刊,2018,45(02):136-142.

[28]金龙.从视觉动词到语气词——椒江话“望”的主观化[J].语言科学,2022,21(04):365-377.

[29]李曌.汉语方言的语气词选择问句[J].汉语学报, 2022,(04):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