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景化视角下《河岸》中词汇偏离的英译研究

2024-08-20苗红起

今古文创 2024年32期

【摘要】《河岸》是作家苏童的长篇小说,《河岸》中使用大量的前景化语言,体现了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而前景化语言的艺术性的传达也为其英译增加了难度。本文基于利奇对于前景化理论的划分,从词汇偏离的角度对《河岸》中前景化语言的英译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译者葛浩文在处理词汇偏离时,较多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源语的语言表达;少部分情况下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降低阅读难度,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前景化;《河岸》;词汇偏离;英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2-010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2.030

《河岸》是当代作家苏童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主人公库东亮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因父亲烈属的头衔遭到质疑,跟随父亲库文轩从“岸上”被“流放”到“河上”十余年的生活与成长境遇。随后这本书由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英译,于2010年出版发行英译本The Boat to Redemption。目前国内对于《河岸》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历史叙述、象征叙事等主题,但对其英译本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仅从操纵理论和译者的英译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阐释分析。《河岸》中前景化语言丰富,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学性,尤其是在词汇运用方面,作者在书中使用多种词汇表达,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本文基于前景化理论视角,分析《河岸》中的词汇偏离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对于词汇表达是如何兼顾文学性和信息内容的再现。且在《河岸》的英译研究中,目前尚缺乏关于前景化理论的研究,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前景化与前景化翻译

(一)前景化理论概述

前景化是功能文体学的核心概念。简单来说,前景化就是指偏离常规,独特的表达方式。前景化理论是在“陌生化”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布拉格结构主义学派的穆卡洛夫斯基率先提出前景化理论,之后不断有学者对前景化概念做出不同的阐释和扩展,使其不断充实、完善。雅各布森在穆卡洛夫斯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前景化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偏离和平行[1]。利奇进一步细分了前景化语言的八种方式,即语音偏离、书写偏离、词汇偏离、方言偏离、语义偏离、语法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期偏离。[2]韩礼德提出了区分突出和前景化的相关性标准,即“前景化是有动因的突出”[1]。

(二)前景化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叶子南是最早将前景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学者之一。2001年,叶子南在《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完全可以将前景化概念用到翻译上。[3]之后几年,前景化理论与翻译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增多。申丹在《叙事学与小说文体研究》中提出将文学文体学应用于翻译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了对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之间关系的认知[4]。丁往道、王佐良提到,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善于识别“变异”,并把“变异”在译文中表现出来。[5]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如何再现原作中的前景化语言对于翻译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从前景化理论视角对《河岸》及其英译本中词汇偏离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

二、《河岸》中词汇偏离及其英译

前景化理论认为,当某种语言表达被经常使用时就会变得“惯例化”,就会被广为接受,会削弱人们对语言魅力的感知。而前景化语言的表达不是被经常使用或者广为接受的说法,甚至是“语出惊人”,这样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河岸》一书中前景化语言的表达很多,按照上文的表述中提到的利奇划分的八种前景化语言,《河岸》中词汇偏离的语言最为丰富。因此本文聚焦书中词汇偏离的语言,与英译本中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词汇偏离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时使用的词语违背常规用法,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价值。词汇偏离最典型的例子是创造了原语言中不存在的词汇[6],此外,笔者在对比阅读过程中发现《河岸》中词汇的拆分以及成语俗语的使用出现的次数也较多。本文将从这三个层面分析的词汇偏离现象。

(一)词汇的模仿创造

模仿是指模仿词汇中已有的单词来创造一个新的单词,从而产生一种新奇和惊讶的感觉。

例1:

ST:慧仙似有所悟,回到宣传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毕竟一花难敌群芳妒。[7]211

TT:But in the end,a single blossom stands no chance against the jealousy of a garden of flowers.[8]168

“群芳妒”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意思是“梅花完全不想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书中慧仙被大家在船队宠出骄纵的坏毛病,在宣传队总是不服从安排,影响其他队员的排练导致被队友排挤。于是苏童在这里创造出一个新的词语“一花难敌群芳妒”,用来形容慧仙在宣传队的境遇。而且宣传队排练的场景是一个百花园,用“一花”来指代慧仙又非常贴切。陆游这句诗原本想表达的是无意也不愿与他人相争的高尚品格,而书中的慧仙恰恰相反,事事都要与别人争抢,用这句诗来形容慧仙讽刺意味十足。在译本中,译者葛浩文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了前景化特征,目标语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感到新奇有趣。

例2:

ST:我坐在路边,利用医院外科病房学到的医学知识,分析比较自己的外八字和德盛春生他们的异同,认定我是一种急性外八字症状,并非是受其他船民影响,是父亲影响了我。[7]91

TT:I concluded that I was an acute splayed-feet walker who'd been influenced not by other seamen,but by my own father.[8]63

文章的主人公库东亮发现自己仅在船上生活三年,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将岸上的生活遗忘,也不想承认自己彻底成为船上的一分子,于是库东亮为自己“诊断”,认为自己的外八字脚只是被他人影响感染的一种急性症状。作者在原文模仿医学词汇,创造出“急性外八字”这个词语,表现出主人公硬搬自己仅有的医学知识从而自欺欺人的感觉。译文中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急性”直译为“acute”,再现了原文荒诞的语言艺术效果,增强了文本的意义深度。

例3:

ST:上船容易下船难,如今我在船队已经十三年了,再也没有回到岸上……[7]58

TT:Boarding was easy,getting off impossible,I've now been on the barge for eleven years with no chance of ever going back...[8]21

“上船容易下船难”是通过中国成语“上山容易下山难”模仿创造而得来。常用来形容为人行事拿得起,放下难。在书中作者将“山”替换成了主人公生活中朝夕相处的船,表示主人公一旦离开驳船回到岸上,可能很难适应岸上的生活。这里译者在翻译时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将这句话直译成“Boarding was easy,getting off impossible”,译者尽量保留成语的形式的同时,成功地将意义准确无误传达给了目标语读者,再现了前景化语言。

(二)词汇的拆分

拆词是将一个原本完整的词拆分成两个部分,或者在两个部分中增加其他成分,这样语言表达更有新意,可以在阅读时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4:

ST:牛粪乔装成花园,欺骗了鲜花,她一朵鲜花终究还是插到了牛粪上。[7]52

TT:She was one of those flowers,now growing in a pile of cow dung...[8]34

“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是中国传统俚语。鲜花是美丽的,牛粪是丑陋的。将美丽的东西放在丑陋的东西上是非常不协调的,因此“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常常被大家用来形容不般配的婚姻。这里作者违背常规,将牛粪和鲜花拆开表述,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在译文中,译者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直译为“growing in a pile of cow dung”,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外国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让目标读者对这句俚语的内涵更加理解。

例5:

ST:柳部长听了好半天才听明白她的委屈……就引用了一段毛主席语录关照慧仙:坚持就是胜利。慧仙似有所悟,回到宣传队坚持了一段时间……她虽然坚持了,最终没有等到胜利。[7]211

TT:Chairman Mao once said that persistence triumphs... She persisted, but triumph eluded her in the end.[8]168

“坚持就是胜利”是毛主席在《抗持久战》中写到的。书中将“坚持就是胜利”分为“坚持”和“胜利”两部分,这句话不再像政治性话语那样正式,反而变得轻松诙谐。译者葛浩文将“坚持就是胜利”直译,并且使用祈使句表达,更体现句子的正式程度。提到坚持但没有胜利时,葛浩文使用“elude”这个词,体现一种“triumph”主动躲避的感觉,拟人的修辞使语言更加有趣,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词汇的拆分”这一类型的词汇偏离,如上分析,译者多数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再现前景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但是也有少数情况译者选择归化策略,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6:

ST:谁说井水不犯河水的?井水都归河水管![7]139

TT:‘What's all this well-water and river-water business?’...Sooner or later well water flows into the river.[8]107

中国古时候“井水不犯河水”中的井水和河水是指天上星辰。“井”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而“河”指的就是银河,在东井的东北和东南。“井水不犯河水”指的是三个星座互不干扰、和谐共处的天文现象。后来多被人们用来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书中孙喜明不服岸上王小改的管理,作者用“井水”“河水”的前景化表达生动表现出二人争执的场景。译者葛浩文采用归化策略,没有直译原句,而是选择将“井水也归河水管”中的拟人的语气意译为“井水流到河水中”,符合自然规律,目标语读者更好理解内涵。

(三)俗语的使用

《河岸》中在日常的表达中了很多俗语,这样的语言从整体来看并不突兀,反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新的感受,不会觉得文章过于枯燥。

例7:

ST:慧仙成了名人。沿河的人们都在谈论花城上的小铁梅,说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7]208

TT:People up and down the river were talking about a Little Tiemei who rode past them on a truck,saying that a golden phoenix had flown out of a chicken coop.[8]165

“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通常用来形容在不好的环境下的普通女子变成有地位或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宋老师来到油坊镇挑选小演员时,慧仙凭借她的聪慧和落落大方,被宋老师挑选成为花车游行中李铁梅的扮演者。作者在书中用“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概括慧仙的成名之路,既贴切地形容了慧仙地位境遇的变化,风趣诙谐的谚语又能够使读者眼前一亮。在西方谚语中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一谚语,“鸡窝”与“丑小鸭”、“金凤凰”与“白天鹅”又有相似的寓意象征,译者如果选择将原文意译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目标语读者同样可以理解接受。但是葛浩文在这里选择异化翻译,在考虑目标语读者阅读难度同时,译者保留了源语的异国情调和文化因素,尽可能忠实原文,向目标语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丰富了目标语的语言。

例8:

ST:工作组中有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小夏,他对历史知识活学活用,敢于发挥,敢于想象,他怀疑封老四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段,蒙骗组织,让自己的私生子冒充了女烈士的后代。[7]25

TT: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investigative team, a college student who knew his history, even suspected that Feng had done a swap, palming off his own bastard child as the legitimate offspring of Deng Shaoxiang.[8]14

“狸猫换太子”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讲述宋真宗时,以剥皮狸猫调换所生婴儿,多意指以假乱真。原文中学生小夏对于库文轩身份的设想与“狸猫换太子”的情况十分相似。在这里用这样的俗语能够表现出戏剧中的一丝神秘感。英译时如果直译,读者在不了解俗语由来的情况下,并不能理解“狸猫”的含义,反而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葛浩文选择了意译的翻译方法,用简单的语言“swap”来表达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省略掉复杂的俗语由来不译也降低了目标语读者阅读时的难度。

三、《河岸》中词汇偏离的英译策略倾向分析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词汇偏离的前景化时,多采用“异化为主,规划为辅”的翻译策略。译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翻译词汇偏离的语言,如上文分析的例1“一花难敌群芳妒”、例7“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异化的翻译策略即充分保留了源语的表达形式,在尽可能实现原文本中前景化语言的再现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感受;在保留源语文化特征,即保留其“洋味”的同时,又能够促进两种语言的交流和丰富。

但是少部分情况,译者也会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前景化语言意译或者省略不译。本文总结认为选择归化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第一,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一些意象或词汇在英文中并没有对应表达(如,山雨欲来);第二,一些词语有久远的历史由来难以解释(如,狸猫换太子)。译者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降低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难度的同时又准确表达出源语想要表达的全部意思,这样译文更加通畅,目标语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更加流畅。

四、结语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LJ1cJawMszgvtILGTu9A+BaGnp61tyPJzre/nZJ8Pc8=非文学,其根源在于“文学性”,前景化是文学性的重要承载形式。本文以《河岸》的葛浩文译本为例,发现译者在英译前景化语言时选择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保留前景化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度。

参考文献:

[1]吴显友.他山之石:从陌生化到前景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42-146.

[2]张翠.前景化理论在小说文本翻译中的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0):113-115.

[3]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丁往道,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6]Leech,G.N.Language in literature:Style and foregrounding[M].London:Routledge,2013.

[7]苏童.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8]Su Tong.The Boat to Redemption Trans.by Howard Goldblatt[M].London:Black Swan,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