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鬼魂形象研究
2024-08-20夏以宁
【摘要】《聊斋志异》中涉及许多鬼魂题材的故事,作者蒲松龄精心制定了一套阴间世界的运行体系,按照拥有权力的大小,将鬼魂进行分类,由此也塑造出众多独特的鬼魂形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令人印象深刻。鬼魂形象的出现使得故事情节衔接自然、有趣生动,也串联起阳世和阴间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为故事叙述增添梦幻而又离奇的色彩。通过精巧的构思,蒲松龄也在一个个鬼怪故事中传达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价值取向。同时鬼怪故事也是《聊斋志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展现出这部经典志怪小说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价值内涵。
【关键词】《聊斋志异》;鬼魂形象;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0-00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0.007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鬼怪题材的故事,通读全书,根据不同卷目分类,梳理出以下72篇涉及鬼魂内容的故事,本文的论述也主要是围绕以下故事内容展开。
一、鬼魂类型及阴间运行规则
在《聊斋志异》中,按照拥有的权力大小可将鬼魂分为鬼、鬼差、鬼界统治者阎王。这些鬼魂大多是由现实中的人死后化成的。人死后魂魄离开肉体来到阴间,接受阎王的审判,阎王会根据此人生前德行决定他的去留。留下的有机会成为鬼差,或是成为鬼赎前世的罪、等待投胎机缘;获得准许离开的可以前往阳世投胎。
阎王掌管生死簿,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寿数。阎王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主要是根据人生前的所作所为,增减他的命数。如《潞令》中潞城县令为官暴力刻薄,某天突然死了,其实是阎王看不惯他的暴行,于是削减了他的寿数。《钟生》中钟生的母亲患病,在梦中梦见阎王认为她生平没有大的罪恶,儿子孝顺,因而又赐给她二十年阳寿,于是她的病情渐渐好转。《厍将军》中厍将军为人嚣张跋扈,梦见阎王对他的不义之举非常恼怒,命小鬼用热油浇他的脚,醒来后也疼痛难忍,恰巧又染上疟疾,没过几天就死了。同时,阎王也是鬼界的统治者,管理着众多鬼魂。《布客》中鬼差先向城隍老爷上报情况,再由城隍老爷转达给阴司,最后由阎王做裁决。《某公》中某公记得自己前世死后来到阴间,看到阎王判决公事的场景,阎王宣布完判决结果,就由小鬼上前负责行刑。《王十》中因为阴间奈河淤积,阎王便派鬼差去抓人来淘河。鬼差虽要听命于阎王,但也拥有一定权力,可以管理差遣各鬼魂。《辛十四娘》薛尚书死后成了鬼,在阴间做了五都巡环使,几百里以内的鬼怪狐精都归他管。《龙飞相公》戴生的表兄季生死后就在阎王殿当司录,管理人间福祸。普通的、没有权利的鬼魂在遵守阴间法则,服从阎王、鬼差命令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穿梭于阳世、阴间。如《章阿端》中章阿端成为鬼后,在人间游荡遇到戚生,又回到阴间帮他打听已经去世妻子的消息。《公孙九娘》中朱生要娶莱阳书生的外甥女,特意来到阳间,将他带到阴间帮忙做见证。
人死后获得的待遇与此人生前的行为、遭遇紧密相关。生前惨遭劫难、冤死的人中大部分会被派到阴间各部当鬼差,其余的则去往阳间投胎。如《司文郎》中宋生在战乱中遭难而死,成为鬼后被委派担任主管文学的司文郎一职。《鲁公女》鲁公女生前得疾病而死,成为鬼后坚持诵读经书,投生到了户部尚书家。生前安分守己之人,有的可以直接去投胎,也有的则会变成鬼等待投胎机缘。《林四娘》中林四娘是鬼,后因生前无罪,死后成为鬼也不忘诵经念咒,阎王便允许她去投生。生前恶名昭著或德行有失的人会先在阴间接受处罚,继续做鬼赎罪,直至罪孽消除;或是直接被贬入畜生道,投胎为猪狗羊等动物,如《三生》中刘举人做官时德行有失,来到阴间被阎王罚去做畜生赎罪。《某公》中某公因生前作恶颇多一开始被阎罗王罚去畜生道做羊,后又因为他生前救过一条命,可作赎罪,便赦免了他。
鬼界受到天界统领,在《酆都御史》中金甲使者拿着大帝的诏书赦免阴间,群鬼可以转世回阳世。《齐天大圣》中许盛不尊敬齐天大圣,因而得罪了大圣,间接害死哥哥,许盛求大圣帮忙,但人死三天后,新鬼名册便会上报天庭,地府无能为力,阎王不敢擅自更改,大圣为证明自己能力找来北斗星君帮忙,最终救回许盛哥哥。《鬼隶》中城隍的鬼差奉命要向东岳大帝投送公文,上报即将死亡的人名和数字。《韩方》中东岳大帝可以选拔冤死的鬼魂任命为土地神和城隍。
二、鬼魂形象的特点
《聊斋志异》中鬼的形象丰富多样,他们的共性是在成为鬼以后,身上的人性并没有消失,依然拥有七情六欲和复杂的情感。其中女鬼形象特色鲜明,活泼可爱、有情有义;不少恶鬼形象则符合人们现在对鬼的普遍认知,恐怖吓人、易取人性命。
(一)共性
蒲松龄赋予了鬼魂超越死亡的生命形态和真实的人性。鬼魂拥有着前世的记忆,具备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可以被生者所看见,甚至偶尔还会犯错。如《鬼妻》中聂鹏云的妻子死后变成鬼,割舍不下对他的感情,坚持回来找他。《褚生》中褚生是个鬼,本来早该去投胎的,却因顾念与陈生的深厚情谊,所以一直停留在人间,帮助他完成心愿。《王兰》中王兰某天突然死了,阎王核对生死簿时发现问题,原来是小鬼勾错了魂,便责令小鬼将其送回,但王兰的肉身早已腐烂,小鬼害怕被阎王责怪,于是劝说王兰人变成鬼是很痛苦的,鬼有机会变成神仙是很快乐的,于是王兰成为鬼医在阳间游荡。《僧孽》中有个姓张的人,突然死了,也是被拘魂使勾错了魂。
(二)个性
生前如果有怨气,死后就会变成厉鬼,向仇人复仇或是作祟害人。如《霍生》中严生的妻子受冤而死,死后变成厉鬼向霍生夫妻复仇,最终霍生也自食了其恶果。《谕鬼》中几十个大盗因为偷窃被抓,在池塘边被处死,死后化为鬼魂聚在一起作怪,经常把人拖进池塘。《商妇》中小偷看见一个女子引导少妇自杀,后来才得知这个女子是几年前上吊自杀者的鬼魂,她是在找替身。这样的厉鬼形象也是符合目前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以及在大众普遍认知中对于鬼的印象,生前是不得善终的,所以变成鬼以后怀着极大的执念和怨气,对人也是有着极大的恶意。
在众多鬼魂形象中,作者塑造的女鬼形象尤为突出,每一个都个性鲜明。有的才华横溢,志趣高雅。如《连琐》中女鬼连琐喜爱吟诗作词,经常与杨于畏探讨诗文。《林四娘》中林四娘喜欢唱歌奏曲,经常与宝钥饮酒雅谈。《宦娘》宦娘生时喜爱弹琴、弹筝,成为鬼后也虚心向温如春学习弹琴技法。有的善良真诚,可爱可敬,令人印象深刻。如《聂小倩》中聂小倩十八岁时短命而死,成为鬼后一直受到妖怪威胁,被迫干些坏事,但这并非她本意,她看宁采臣为人正直不忍害他,就把真相告诉他,在他帮助自己收拾尸骨,归葬在没有妖怪骚扰的地方后,她决心报答宁采臣,从此悉心照顾他的父母。《宦娘》中宦娘因自己是鬼,认为人鬼殊途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就替爱慕自己的温如春找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好姑娘良工,借助各种机会,促成他们之间的一段姻缘。值得一提的是,女鬼们对于情爱关系也是毫不避讳,其中不乏有生前是官宦世家出身,但她们都大胆突破了封建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欲望。《莲香》中李姑娘深夜来到桑生屋中,也是直白地表明来意是为了情缘,之后俩人更是日夜亲密无间。《伍秋月》中伍秋月也因爱慕王生,主动上门与王生亲热。
三、鬼魂形象的叙事作用
(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聊斋志异》中,鬼魂形象的出现对于推动故事情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蒲松龄以此为基础,创造性地增添了勾魂、复活、附身等情节,展现其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使得故事叙事更加生动精彩。如《王兰》中小鬼勾错了魂,导致王兰突然死亡,因为肉身腐烂再加上小鬼的极力劝说,王兰便不再决定还魂。在蒲松龄的鬼怪设定中,人是可以看见鬼的,王兰以鬼的形象回到人间,找到生前的朋友附身在他身上,作为医生为富商小姐诊治疑难杂症,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报酬,也由此改变了朋友和自己家人的命运。《鬼作筵》中杜九畹妻子生病,是因为有鬼要来勾她的魂,带她去阴间,杜九畹已经去世多年成为鬼的父亲附在妻子身上,由此铺叙出作筵席招待、报答鬼的故事。《连琐》中讲述了一段人鬼相恋,鬼魂复活的故事,连琐日日与杨于畏在一起,吸取了不少活人阳气,又得到了杨于畏的鲜血,一百天以后,杨于畏按照连琐的说法,挖开了她的坟墓,连琐奇迹般地复活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珠儿》中鬼魂附身在死去的珠儿身上得以拥有肉体,替代珠儿继续做李化的儿子,李化曾经死去的女儿小惠也在珠儿的帮助下,附身在曾经的好友赵家女身上,得以与李化夫妇重新相见。《莲香》中李姑娘是鬼,后来借助富商张家女儿燕儿的身体复活,向家人叙述前因后果,又找到做鬼时的爱人桑生与他成亲,迎来了幸福美满的结局。
(二)转换叙事场景
鬼魂是人间和阴界的媒介,通过鬼魂的活动,蒲松龄自然而然地串联起两个世界,随着故事发展,巧妙转变叙事场景,为故事叙述增添了梦幻离奇的色彩。如《鬼作筵》中杜九畹妻子生病,有鬼要来勾她的魂带她走,杜九畹已经去世成为鬼的父亲附在妻子身上,告诉杜九畹自己要做筵席答谢不来勾他儿媳妇魂的鬼,考虑到杜九畹的母亲已经年迈,无力承担料理筵席的任务,就把他妻子召去阴间帮忙,妻子昏迷了好久,醒来后告诉杜九畹自己在阴间的经历,阴间做筵席喜欢丰盛,每盆菜都要满到溢出来,筵席结束以后,公公才让她回来。《伍秋月》中王鼎对阴间十分好奇,请求去阴间看看,伍秋月便带着王鼎来到阴间世界,沾了点唾液在他眼睛上,王鼎看见了阴间全貌,有高大的城墙、赶路的鬼魂,热闹非凡,充满世俗和生活气息,途中王鼎遇到了绑着自己哥哥王鼐的官差。情急之下王鼎为救哥哥,斩杀鬼差,后在伍秋月的帮助下逃回阳间。《某公》某公记得自己死后接受阎王判决的场景,和人世间传闻一样,阎王殿内摆放着巨大的火炉油锅,架子上挂着猪羊狗马各种毛皮,小鬼呼唤鬼魂名字,鬼魂上前接受处罚,有的罚做马,有的罚做狗。《考弊司》中闻人生跟随秀才的鬼魂来到阴间的考弊司,见识到考弊司森严恢宏的楼宇建筑,又去阎王殿拜见阎王,临走时还到阴间集市、妓院游览了一番。
(三)凸显惩恶扬善的主旨
作者蒲松龄在讲述与鬼魂相关的故事时,将阴间和阳世做对照,在这样的对比中凸显出故事的主旨,并在故事结尾以“异氏史说”“异史氏曰”等词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态度,或批判或感慨或同情。
《聊斋志异》中有多个故事涉及阴间的断案、处罚机制,如《李伯言》中李伯言死后来到阴间做阎罗王,审判案子,生前有罪的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受到阴间的处罚,李伯言在审判案子时遇到熟人藏有私心,想要包庇他,殿上就燃起了大火,鬼差向他解释道在阴间是不可以藏有私心的,只有打消杂念,大火才会熄灭。蒲松龄在故事最后感叹道:“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 ①阴间刑法比阳间更严苛,说情包庇都是行不通的,受到刑罚的鬼魂也都毫无怨言,比起阳间显得更加公平公正,暗无天日一词有时说的不一定是阴间。
《考弊司》中有鬼魂找到闻人生,说他前世是鬼大王的祖父,希望他可以帮忙向鬼大王求情,不要割掉他们的肉,闻人生跟着他们走入考弊司,考弊司门前两块石碑写着:孝悌亲信、礼义廉耻两组大字,但鬼大王却并没有遵循牌匾上的意思做事,反而是仗势欺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闻人生向鬼大王说明来意,鬼大王仗势欺鬼,严肃地表明他的规矩不容更改,闻人生为人正义,不满鬼大王残酷的刑罚,向阎王告状,阎王惩罚了鬼大王,罚他永世不得升官发财,这算是对凭借官职作威作福者最大的惩罚了。
《阎王薨》中有位抚台的父亲生前错调了一个军队导致全军覆没,父亲死后,军队中惨死的鬼魂向阎王告状,父亲害怕残酷的刑罚,就想让儿子替他去找阎王求情,抚台找到阎王假扮的经理官,阎王表示阴世的王法不像阳世,可以稀里糊涂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由此可见,阴间的刑罚都是有理有据,判决也都是公平正义的,少了人情关系的牵扯,只是纯粹地就事论事。
《僧孽》中有个姓张的人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阴间,看见了自己的哥哥在地狱受刑,醒来后,发现现实中哥哥的腿上也生了个恶疮,告诉哥哥自己在阴间的所见,从此他哥哥再也不敢靠着和尚的身份骗取人们的钱财挥霍,反而是严守戒律。作者在最后感叹恶人做了恶事常常宽慰自己鬼神看不见,殊不知自己在阳间所受的病痛正是阴间鬼神惩罚的映射。《阎王》中李久常的嫂嫂出于嫉妒在小妾生产时用针扎她的肠子,被阎王知晓此事便扬言要惩罚她,让她手臂上生了个恶瘤,后来李久常将此事告知嫂嫂,劝说她从此向善,恶瘤才得以痊愈。蒲松龄在故事最后评价像李久常嫂嫂这样恶毒刁蛮的人不在少数,只可惜阴间法网恢恢终有所遗漏。《褚生》中吕先生悉心教导褚生,褚生报答好友后机缘巧合下投胎成为吕先生的儿子,蒲松龄由此感叹对别人行善,最后因果轮回,好运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泥鬼》中唐太史小时候抠掉了庙里泥鬼的眼睛,回家以后泥鬼上门索要迁怒同游的表亲,蒲松龄感叹泥鬼不敢招惹唐太史,大抵是因为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鬼魂有所惧怕,所以只能迁怒表亲。总体而言,在鬼怪题材的故事中,作者蒲松龄宣扬的是做人要向善明理,做事要讲究原则,坚守公平正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凡事都讲究因果轮回,如果到了阴间的鬼怪也都看不下去的地步,那就会很容易走向自取灭亡的结局。
透过千姿百态的鬼魂形象,得以了解《聊斋志异》中阴间世界的架构形态和运行规则,也从中感受到那抹独属于志怪故事的梦幻又离奇的色彩,似真似假,亦正亦邪。
注释:
①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743页。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2]李双凝.《聊斋志异》与《子不语》女鬼故事叙事手法比较研究[J].四川文化艺术研究,2022,(01):132-136.
[3]张现兴.《聊斋志异》鬼狐文化赏析[J].青春岁月,2013,(24):33.
[4]耿斌.《聊斋志异》中女鬼群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5]郑春元.《聊斋志异》狐鬼形象的情趣美[J].蒲松龄研究,2016,(01):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