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以理
2024-08-17
错失恐惧
一时不看手机就担心错过重要信息;各种购物节如果什么都没买,就感觉错过了很多优惠;别人家孩子报了补习班而自己的孩子没报,就会担心他落于人后。这种担心错过重要事情的感觉,被称为错失恐惧症,也被称为局外人困境。
风险投资家帕特里克·麦金尼斯研究发现,陷入错失恐惧的人其实害怕三件事:一是担心做出错误决策。比如,很多人其实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但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讨论购物节优惠的时候,错失恐惧心理就会跳出来提醒他们:“这么大的折扣,万一错过了怎么办?”于是他们也不得不做出“买或不买”的决策。二是担心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群体属性促使我们时刻想与他人保持一致,一旦看到别人有某样东西而自己没有,内心就会有种缺失感。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攀比,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与他人的一致性。三是担心失去掌控感。比如,一只有价值的股票,可能在买入后因为某些原因小幅度地下跌,有的人就会焦虑,不经过分析就急忙抛售。这是因为担心下跌更多之后,自己失去对这部分财富的掌控。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错失恐惧呢?首先,学会在行动前逆向思考。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这就是逆向思维——分析别人为什么失败,总结他们做错了哪些事,然后避免让自己陷入同样的困境。其次,培养洞察力,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洞察力就是通过表面现象精准判断出事物本质的能力。一旦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就能够降低焦虑情绪,减少担心错失的心理。再次,懂得关注自我,向内探索掌控感。向外寻找掌控感往往不稳定,而向内寻找,建立稳固的内心安全感系统,则更容易获得掌控感。
自证预言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是指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又叫自我实现预言。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会不断地向自认为正确的方向靠拢,选择性地认知、记忆或做出某些能证明自己正确的事情,最终使预言成真。
那么,人为什么要自证?这需要引入“自恋”这个概念。心理学上的自恋并非自大自负之意,而是指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比他人强。这种自恋是人本来就有的一种心理属性——人只要接触外部世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维护自恋,追求“我是对的”的状态。由于人需要维护自恋,以达到内心的舒适平衡,因此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即自证预言始终在潜意识层面起作用,只是大部分人没有察觉而已。那么,我们如何发现自证预言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想一下自己经常脱口而出的话是什么。自证预言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人照着自己说过的话去行动。比如,某个员工总说丧气话:“这个项目太难了,我搞不定。”“我不适合这个岗位,我根本就做不好这项工作。”他给人的感觉是颓丧和充满无力感的。他一直陷在自己掀起的漩涡里,同时不断地去证明:“看,我就是不适合这项工作。”而当一个新员工通过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事进行比较,树立了自己的目标——“他两年内升任主管,我应该也可以”,他就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了“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某一目标”的预期,这将成为他接下来加倍努力的内在动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积极的语言,有利于自己变得更好。这恰恰就是自证预言的功效。当然,如果仅停留在跟自己说“我很棒”的层面,那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改变要从行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