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捧“人生教练” 不如自我训练

2024-08-16何勇海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7期

不给具体建议、不灌鸡汤、不做心理咨询,通过一对一聊天帮人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制定目标与执行计划……近年来,“人生教练”在社交媒体上悄然走红。根据ICF(国际教练联合会)统计,截至今年2月,全球认证教练人数已突破5万人,虽然我国的认证教练人数还不足2000人,但已有一大批人在认证的路上。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搜索“人生教练”,跳出18万多篇笔记,不少人表示自己正在申请ICF的认证。

“人生教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于21世纪初传入我国。“人生教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成就感低、职业倦怠、发展出现瓶颈、人际关系紧张的人提供人生指导,激发对方的潜能,使其更有信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或帮助对方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与偏向于疗愈心理创伤的心理咨询不同,“人生教练”重在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改善人际关系。

如今,在面对快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时,有的人会感到迷茫、焦虑,失去前进的动力。互联网络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交往变得愈加复杂,新的人际矛盾更加突出。面对这些情况,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心灵鸡汤”,更需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在此现实情况下,“人生教练”便成了刚需。

“人生教练”将指导他人人生做成一门生意,出发点显然是好的。不过,据报道,其不菲的价格也引起了不小争议——动辄一小时上千元的咨询费用,让一些人直呼自己“不配精神内耗”。这表明,“人生教练”的价格对普通人群不够亲民。在国外,“人生教练”已规模化存在。但是,在国内这个赛道才刚刚打开,假以时日,队伍壮大后,更需以亲民服务赢得市场青睐。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心理咨询费用太高成患者“心病”,一次数百元至数千元,让不少心理疾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我们也要防止“人生教练”费用高昂而让人无力承担。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人生教练”职业的相关标准和准入门槛,大部分教练是通过ICF的认证获取全球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ICF培训的“人生教练”是否符合国人需要,有待系统性、科学性的检测。笔者希望国内可以早日建立“人生教练”职业的相关标准和准入门槛。

此外,对于需求方来说,“人生教练”可以信任,不宜依赖,他们的指导并不能成为所有人的“救命稻草”,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有专家表示,用“人生训练术”代替“人生教练”,是不错的折中方案。所谓“人生训练术”,是指做自己的“人生教练”,在职场、社会关系中敢于作出改变,自我学习各种解救方法,并付诸行动。陷入精神内耗的人,常把自己困在思绪中,很少落到改变自己的行动上。唯有努力“训练”,适应不能让我们如意的生活,我们才能找到快乐成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