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减负再困扰基层干部
2024-08-16邓全生
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定期通报,不允许;早晨、傍晚,要求属地干部指导经营户清理店门口垃圾,也禁止;工作时间开会,每周超过两次,需要说明原因……
工作任务要完成,又不能违反政策要求,怎么办?少数基层单位变着手法应付上级,折腾下属。工作完成情况还得排名、定期通报。只是不再印刷纸质材料,通过微信发通知,而让基层干部到办公室看统计数据,当场点评,提出目标要求。基层干部还是会不定期接到电话,要求在半个小时内到现场指导经营户清理店门口垃圾,只是拨打电话的由机关干部换成了公司人员。会议还得召开,基层干部下午下班时间一到,就要前往指定地点。
这样一来,基层干部需要为排名的事情绞尽脑汁,动员多方力量攻坚克难,以免垫底挨批。基层单位将环境卫生业务对外承包,由公司采取有奖举报的形式激励市民参与,每次上传两三张照片就可得到30元的奖励。基层干部有时正吃着饭,或者刚躺在床上准备休息,接到电话就得立刻起身赶往办公室,督促指导经营户清理垃圾,拍摄整改照片上传管理平台,逾时就得被扣分。每场会议几十分钟下来,基层干部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仍要先回办公室,拿出贯彻举措,落实到人,才能算是下班时间。
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为基层单位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少数基层单位出现了“自我加压”现象。他们热衷于做虚功、玩花活,不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总想着设置种种名目假装抓落实。
规定少发文件,他们把红头文件扮成工作提示、白头文件、电话通知;无会周,他们则改在下一个星期集中开会。此类做法看似是妙招、高招,实为虚招、昏招。减负,被扭曲为脱离实情的走过场、假把式,给基层干部增添新的无谓任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引导基层干部增强责任意识,避免“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是必要的。但是,少数基层单位负责人担心下属该接力的工作不接力,总认为忙比闲好,跳不出基层干部有时间休息娱乐的妖魔化思维。
减负是一个顽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汤不换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就是因为它不时“换马甲”,衍生“变异”。在减负过程中,不排除少数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观错位、责任感缺失,故意念“歪经”让减负注水打折。他们推责任、钻空子的本领高超,打折扣、搞变通的本事一流。利益为个人计,得失为个人谋,把自己放在官位子、权把子上,唯独不把基层干部放在心上。
我觉得,减负,减什么,怎么减,需要真正把基层干部从负荷中解脱出来。第一,必须从根子上清除顽瘴痼疾的思想土壤,结合层级的权力资源与责任范围,科学优化基层单位的职权配置与责任归属,完善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压力传导机制,推动上级机关指导、约束基层单位的工作开展。第二,从法规制定的设计出发,整合削减基层单位不必要的责任分支,出台基层单位履职工作的责任清单,制定减负工作综合标准、形成宏观思路、完善全局指导。第三,对那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基层单位负责人,必须握紧纪律甚至法律的铁戒尺,狠狠敲打,“打”到他们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干实事为止。第四,上级机关要以切实管用的硬招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推动他们实打实地把心思精力聚焦于主责主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