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起来”的研学游如何“热下去”

2024-08-16付子晴刘友婷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7期

编者按: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拥有研学相关企业3.56万家。从注册趋势来看,2018年研学热度初现。从区域来看,湖南以5255家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暑假期间,各种研学活动层出不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政府的扶持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市场的繁荣。

目前的研学旅行大致包括两种方式,一种由学校组织,第二种则是由旅行社或研学旅游公司来设计路线并组织学生研学旅行。不过,在研学活动“热起来”的景象之下,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研学机构鱼龙混杂、研学团成旅游团、货不对板、行程缩水等问题屡见不鲜。少数研学项目既无“研”也不“学”,且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活动设计粗制滥造。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理性为孩子选择有特色的研学游?遇见侵权行为,又该如何维权?相关机构怎样布局研学旅行“新赛道”,大力发展研学游?本期话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到云南丽江重走茶马古道,体验纳西文化;到陕西西安参与情景剧拍摄,探访十三朝古都兴亡;参观著名学府,科技馆博物馆齐打卡,沉浸式感受知识的力量;军旅生活初探,雨林探险,无人机航拍营……随着暑期游来临,各类研学路线、产品百花齐放,上线各大旅游平台。

今年暑期,家长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一定程度代替了补习班、兴趣班,研学旅游市场“水涨船高”。相关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暑期旅游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亲子用户成为绝对主力,研学类产品备受欢迎。

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考验着文旅行业的应对能力。市场上,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研学游产品被质疑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市场,满足大众对高质量研学产品的需求,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市场需求旺盛研学游持续升温

河北星源语言艺术机构的陈老师告诉笔者,今年是她做研学项目的第十个年头。她刚开始从事这行的时候,市场还不成熟,更像带着学生打卡式旅游。浙江“好奇飞行”研学服务商邵先生也有同感:“研学萌芽阶段时,接受并参与进来的人数较少,各研学机构、旅行社的竞争压力较小,研学产品相对单一。”

近年来,在我国多项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的背景下,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随之发生改变。陈老师告诉笔者:“现在很多家长觉得研学已成为孩子假期的必选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被大多数家长接受。比起孩子被禁锢在书本中,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路上,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大自然去学习。”

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供给侧的创新发力,研学市场呈现出产品、空间、经营主体多样化特征。笔者查阅各线上旅游平台发现,研学产品的价格从两三百元到十万元不等。除了短途研学和长途研学的区别外,研学市场也体现在人数和内容的差异上。随着研学市场的火热,不少机构在假期推出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学产品,将自身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课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互动和创新。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

研学旅行变成“开盲盒”

研学旅行产品与传统的旅行产品不同,其以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内容重在“研”和“学”。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及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活动的承办方应具有旅行社业务许可经营资质。研学旅行活动,需配置一名项目组长,每个研学旅行团队至少配置一名安全员、一名研学导师、一名导游人员。

然而,目前市场上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安排的随队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能力。部分研学旅行出现“游而不学”以及研学体验质价不符的情况。有的研学产品说是清北研学团,却只是在校门外打个卡;有的研学旅行日程安排变成“开盲盒”,一些没有预约到研学旅行宣传手册上的景点。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前发布的调查显示,研学游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行服务偷工减料等方面。该调查还发现,48.5%的消费者认为名校、博物馆打卡教育效果不佳;34.3%的消费者认为出行是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效果打折扣;49%的消费者反映研学游存在价格虚高、货不对板情况。

今年暑期,广州市民林女士正计划带娃旅游。去年,花了1万多元报研学团“踩过坑”后,林女士决定不报研学团了:“感觉游不好、也学不到。所谓研学导师,是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对景点讲解不如专业导游。”

补短板推动“真研学”规范发展

“目前,研学市场供给依然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表示,传统的旅游企业处在转型之中,新兴的研学机构又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便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这是导致研学市场鱼龙混杂的原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此前表示,研学游处于起步初期,由于缺少行业规范,研学市场存在价格不透明、讲师专业资质难考核等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建章立制打通研学旅游全产业链条,才能让这股“研学热”持续燃起来。教育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要联合对研学内容和研学指导师进行必要的审核。2022年,研学旅行指导师已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但旅行指导师应接受何种培训、具备哪些素养、如何取得资质,尚需进一步论证实践。

市场层面,徐虹认为,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研学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满足研学旅游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关键在于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研学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同时要整合资源,行业要有开放观、市场观和共建共享的理念。这样方能实现‘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徐虹说。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则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研学产品时要警惕虚假宣传,付款前要查看经营者的评分和商品评价,询问研学老师的资质和具体活动内容,避免遭遇质价不符,掉入“伪研学游”的陷阱。

研学旅行 如何快乐出游

参加积极有内涵的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在旅行中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家国情怀,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保障你和孩子在研学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需注意有关事项。

审核资质 要选择信誉良好的研学机构,可以通过查询研学机构的成立时间、业绩记录、客户评价及是否获得相关行政部门的认证等,了解其是否有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口碑。

了解行程 要充分了解研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行程、住宿、饮食等方面的信息,确保孩子能够适应活动的安排。家长要与研学机构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安全第一 外出旅行安全隐患较多,除了购买旅行意外险外,家长还应了解研学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知道活动的负责人、路线、交通工具、餐饮、保险等细节。出行前,家长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不在高温、寒潮、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参加研学活动。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行前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擅自离队、不乱吃食物、不冒险攀爬、不做危险游戏,不靠近涉水临崖的危险区域。

国外出游 对于出国出境的研学旅行,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必要的法律、纪律、安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等教育。家长要登录教育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网站查看安全预警信息,掌握驻外使领馆和当地应急电话,以便紧急情况下求助。

注意维权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研学项目产品,不要盲目选择高价高端研学项目,严禁参加以研学名义变相开展的学科或非学科培训。对于“高价低质”“坐地起价”等价格欺诈、乱收费行为,家长应保留好合同、发票、照片等相关证据,以便能够及时维权。

尊重文化 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旅行地的文化习俗,学会观察和倾听,避免不当行为和言论。家长鼓励孩子品尝不同地区的食物、探索不同语言的交流,这不仅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整理 烟花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