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
2024-08-08李彦欣樊清华万赫达
摘要: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教师教育具有公共性、人本性与创新性。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师主动发展成长、深化教师专业化进程、推动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聚焦“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教师教育师资力量、完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深层次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机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22-05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为各层次、各类型学校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来提高教育质量。由此可见,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先决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对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针对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为教师教育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教师教育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现实需求,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一)公共性
首先,教师教育自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教师教育隶属社会公共领域,在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利益共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人力资源质量的基础,为实现强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则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渠道,而教师教育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只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造就一流人才。教师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正确价值观念,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公民精神的形成产生着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教育承载着国家使命与公共责任。其次,教师教育具有正义性价值取向[1]。正义性不仅保证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公平,而且受教育过程与结果公平。从教育机会而言,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师教育中,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被公平对待,并在落实因材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公民潜能。
(二)人本性
教师教育的受教育主体为教师,教师是面向“人”的职业,故此,教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中不仅应致力于培养优秀教师,也要推动教师自由全面发展。第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人本性。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为人,始终围绕“人”展开。从教师教育本质内涵来说,其不仅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教育,也是帮助教师提升未来生活质量、工作质量的教育,能够向社会输送支撑发展的合格教师与优质人才,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要,通过彰显“人”的主体性发挥教育功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落实“人本性”。第二,应重点关注“人”。在教育实践中,“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凸显。在前者的影响下,教师教育成为向各级各类学校输送合格师资队伍、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虽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支撑,保障了学生受教育权,但学生培养同质化严重,忽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需要开展培养活动,导致人才类型单一。在该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教育内容主要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忽视素养、精神方面的培养。除此以外,在新技术发展时代,“技术理性”盛行,新兴教育教学技术、学习平台等逐渐融入教师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主体逐渐转型为“数字”,极易导致教师在发展中出现失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彰显个体主体地位,遵循个体个性发展规律,满足个体成长需要。
(三)创新性
“创新”可以保证教师教育跟随外部环境进行动态性变化,是提高其与社会发展契合度的基础与关键。首先,教师教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创新通常仅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开展,在社会、民族与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的信息时代,科技发展速度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发展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创新应涵盖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如科技、经济、社会、人才、教育等,只有各层面创新同步开展推进,才能真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引擎动能,教师教育也包含其中,故此,在其高质量发展中应积极创新、主动求变[2]。其次,创新可以实现教育内部优化,为教师教育适应外部环境提供内在驱动力。新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创新教师教育已成为时代所趋与发展所需。新教育理论改变了教育观念,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着引导、助力学生学习的角色,不再是唯一拥有知识的权威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平等,教师应由传统的被动适应环境转化为主动构建环境,并主动建设课程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教师教育应涵盖职前、入职、职后的各阶段,创新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最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教师教育,智慧学习平台、人工智能等改变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教育理论、治理体系与教育技术、学习方式的创新均对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坚持走创新之路。
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提升教育质量
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同时,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意愿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希望获取优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久久为功,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与综合能力深刻影响着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教师教育目标,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此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从此角度来看,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应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更全面、更有效地将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传递给教师,抓住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与重点,适应受教育者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3]。
(二)推动教师主动发展成长
教师是在社会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存在明显的自我需要,也希望满足自身需要。从激励理论来看,满足人的需要可以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故此,应满足教师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发展积极性。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较高层次的需要,并为教师提供与其他教师协作学习、交流研究与深入互动的机会,延伸、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生涯,为教师主动发展成长提供前提条件。
(三)深化教师专业化进程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与核心要素,是教育界学者的共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而教师专业化需依赖于教师开展学习,教师教育则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可打造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体系,并在深入研究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解决教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师教育事业良性有序发展,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夯实基础。
(四)推动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统称,本质为有效支持、促进教师学习,因此走向专业化至关重要。大部分学者也已认识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性与必然趋势。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围绕教育主体、评价、教学等开展科学研究,构建专业化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教育走向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机制,需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思考教师教育工作,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保证教师教育成效,推动教师教育事业沿着专业化之路不断前行[4]。
" 三、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党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可推动教师教育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首先,进一步巩固党对教育的政治领导,在教育中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制定教育内容,并做好教师党建与团建工作,培养能够肩负起培养优秀人才重任、政治立场坚定鲜明、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可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也为教育发挥为人民服务这一职能夯实了基础。其次,发挥党思想引领作用,为涵育教师职业道德与追求职业道德的精神夯实思想基础、提供理论支撑,瞄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靶心。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支撑点,绘就师德精神底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重点,指引教师“正师德、修师风”;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突破点,全方位推动教师恪守师德、恪尽职守,以此引导教师养成真抓实干的态度、勤勉敬业的奉献精神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确保教师更满足党和人民的期待。最后,充分彰显党在教师教育中的领导地位,保证教育发展方向不偏离。具体来说,要成立专门管理教师教育工作的部门,领导各教育机构工作,在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落实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打造党组织一体化贯通的领导体系,确保教师教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5]。
(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将培养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专业人才作为目标。在新时代发展下,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专业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紧俏。当前,师范类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虽然具备教育教学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但知识广度受限;非师范类院校虽然关注人才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但培养出的未来教师不符合社会与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故此,教师教育应贯彻“应用型、基础型、能力型、优质型”的教师培育理念,并结合各级学校用人要求、社会发展需求等制定培养目标,密切关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趋势,根据其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强化教师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的联系。其次,提高培养层次。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中较少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偏远地区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师范类院校应鼓励教育类专业学生申请博士、硕士,加大博硕士教师培养力度。同时,在乡村地区开启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与硕士定向培养计划,扩大高学历教师覆盖范围[6]。再次,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全新学科专业生态,扩大面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的招生人数,确保人才培养契合各类教育变化情况。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强化实践课程、巩固专业课程与职业基础课程,并及时将教育教学领域最新研究融入课程内容中,保证课程内容常更常新;在教育教学中,应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最后,加大培训力度,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体系,将人才培养活动贯穿教师成长发展全阶段。具体来说,应着力建设专门负责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机构,结合教师职后发展需要与国家相关政策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保证职后培训有序开展。同时,要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各级学校教师实践需要与发展需求制定培训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还要做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邀请高校学科带头人、基础教育学校一线教师等加入师资队伍,并利用名师工作室、教学实践基地等提高职后培训教师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开展职后培训夯实基础。
(三)聚焦“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发展目标为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提供了指路明灯,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灵魂,蕴藏着衡量教育的标准,能够检测教育效果。应在遵循整体性、多维性、时代性原则设置发展目标。首先,整体性原则。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立足整体角度审视各级各类学校与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确保教师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提出教师教育要做好整体规划,故此,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目标应以《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等政策为依据,并整合各级各类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与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目标等,在对其进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发展目标,为开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提供基础。其次,多维性原则。主要指教育内容多维、教育主体多维。实现教育内容多维需在尊重教师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教育内容,并将教师积累的实践经验融入其中,着力培养全能型教师。同时,教师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教师、基础教育教师等均可作为教师教育主体,这也决定了发展目标的多维性。例如,高校更注重学术研究与科研,高校教师在教师教育中通常更注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教师;中小学实践性较强,中小学教师在教师教育中更注重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优质指导,以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师教育各主体应灵活设置目标,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扎实、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最后,时代性原则。在新时代,新技术与新科技不断涌现,使人类生活更便捷,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思维与生活方式。教师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紧抓新技术与新科技发展带来的发展契机,故此,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融合时代特点,提升教育时代性,将培养教师数字素养、灵活应用数字技术作为目标,为教师适应新时代智慧教学夯实基础。具体来说,在教师教育中,应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交流桥梁,组织教师与教育界专家学者、在校师范生、在职教师等沟通交流,运用大数据技术记录交流学习成果,保证学习效果,实现数字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灵活应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个性化教学资源与工具,帮助教师熟悉智能教育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打造智慧教育生态,为职后开展智慧教学夯实基础[7]。
(四)强化教师教育师资力量
优质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故此,应抓牢抓实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打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力扎实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强化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教育者精神境界。师德建设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推动作用,要通过打造完善的师德制度体系,做好师德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同时,引导教师教育者主动践行爱国情怀、自律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等,深化教育者对师德的内在感悟。其次,强化育人导向,提升教育者育人能力。强化教师教育师资力量需努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具体来说,不仅要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教师教育沟通交流平台,并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提升教师教育者人才培养能力,还要做好数字素养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训工作,帮助教育者掌握先进教育技能,保证教师教育实效性。最后,完善教师教育者培训课程体系,培养教育者创新能力。教育者培训课程体系需根据培训目标、教学理念进行定位与架构,并开设模块化课程,将教学法、教育理论、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融入课程内容。同时,应组织教师教育者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聘请一线教育名师与教育专家对其进行点评与指导,在交流与实践中实现成长,为培养创新型教育者夯实基础[8]。
(五)完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聚焦教育过程,打造混合式评价方式体系。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下,教育评价应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产出的成果,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从职前到职后的成长历程,如职前专业学习过程、教育实践过程、入职后专业持续发展情况等。为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准确,应采用多样化评价手段与策略,打造全新教师教育评价方式体系。具体来说,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在传统笔试测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视频分析、档案分类管理、行为表现分析等手段,对教师各维度核心素养表现情况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为教师综合实践能力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体化评价数据平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下,应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教育评价数据平台,将其与教师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平台相连接,详细记录教师检索、使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以此建立教师发展电子档案,为开展过程性评价提供支撑。同时,教育评价数据平台应能够精准、实时记录评价过程、记录评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提供评价结果查询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真实、可靠,采用人工录入与智能采集相结合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审核,并运用智能合约保密数据,强化数据隐私性。
" 四、结语
高等教育普及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下,社会各领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教育质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迫在眉睫。从世界整体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后,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也备受关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应深刻认识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向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优秀教师,以此保证高等教育生源质量,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秀人才培养价值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绒,国建文.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内涵、指标及实现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1-16[2024-01-11].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31214.001.
[2]时广军,马思腾.澳大利亚“工作型”路径教师教育实践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3(10):86-94.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J].教育研究,2023(9):4-11.
[4]卢晓中.教育强国建设:教师教育当何为——兼论“国优计划”对师范院校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07-118+243.
[5]王琳,吴颖,周序.被忽视的“教师教育者”: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认同困境及出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8):34-40.
[6]龙宝新,李莎莎.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逻辑、特征与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3(5):1-10.
[7]宋萑,杨志清.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J].中小学管理,2023(9):10-15.
[8]董辉,孙少帅.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7-45.
Explor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eac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i Yanxin Fan Qinghua Wan Heda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619, China)
Abstract:Realiz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is public, human-oriented and innovative in nature.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activ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eachers, deepening the proces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teacher education, succeed in talent training,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goal” to perfect the top-level design, strengthen the teacher team,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a deep level.
Key words:Teacher;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ternal" mechanisms; Implement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