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8-07丁志刚
摘 要:红色音乐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殊国情民情有机融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年代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浓郁的革命与民族主义情感。红色音乐文化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理论基础研究、案例分析、实践路径探析,发现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推动红色音乐文化传承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3-0092-05
作者简介:丁志刚,安徽公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艺术教育研究(合肥 238000)。
在当代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源,红色音乐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红色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高校教育内容,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情感上共鸣和自我认同的文化资源。因此,将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发展意识。
笔者通过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讨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类型特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概述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
红色音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时,红色音乐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迅速崛起,产生了大量的红色音乐作品,如《工农兵联合起来》《八月桂花遍地开》《国民革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革命志士用这些歌曲、音乐等形式表达对敌人的抗争,鼓舞士气,激起人民的革命情感和觉醒,宣传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理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音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广一种音乐文化形式,旨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社会主义好》等。这些红色音乐表达了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对革命领袖的崇敬,鼓励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的趋势,红色音乐开始尝试融合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和创作风格。如《祝酒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农村》《阳光路上》等。这些红色音乐在保持红色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呈现出更多元化、开放和实验性的特点,适应了社会变革和民众需求的发展,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在新时代红色音乐以更深刻和全面的方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风格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特点,强调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开始融入网络音乐、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和传播上也更加注重青年群体的参与。如《再一次出发》《我们都是追梦人》《如愿》《领航》等。新时代红色音乐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通过多样化的创作风格、融入新媒体和科技等方式,以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总的来说,“红色音乐是在特殊历史与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时代文化内涵,被视为特殊信仰的符号,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与娱乐活动的核心元素。”[2]
(二)红色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的艺术化呈现,记录了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百年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崇高情怀。”[3]红色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主要用来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和理念,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历史的一部分。
1.红色音乐常见的类型
(1)红歌。红歌是红色音乐的核心形式之一,用以表达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红歌通常具有简单直接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便于人们学唱和传唱。如《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革命歌曲。革命歌曲是红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宣传战斗精神和革命斗争。这些歌曲通过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激发斗志和士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救国军歌》。
(3)民歌。一些红色音乐也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以亲切和贴近人民生活的方式,表达社会主义理念和人民的普遍追求。如《东方红》《十送红军》。
(4)抗战歌曲。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红色音乐也涌现了一批抗战歌曲,用以鼓舞民众的斗志,表达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如《保卫黄河》《游击队之歌》。
(5)影视配乐。随着影视的发展,红色音乐也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的配乐中,强调电影的宣传和政治目的。如《集结号》《长津湖之水门桥》。
(6)新创作的红色音乐。“到了和平时期,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成为红色歌曲描述的主要内容,对祖国美好河山以及祖国伟大人民的歌颂成为新时期红色歌曲的创作方向。”[4]如《走进新时代》《人民就是江山》。
红色音乐作品以鲜明的主题和激情澎湃的旋律,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革命英雄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崇敬,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来传达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鼓舞人民斗志和奉献精神。
2.红色音乐常见的特点
(1)政治宣传性质。红色音乐往往被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旨在宣扬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和理念。它通过歌词和音乐传达政治信息,强调社会主义观念、阶级斗争和革命精神。
(2)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红色音乐强调集体主义的理念。它强调个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奉献,倡导团结协作和群众力量的重要性。红色音乐常常使用“我们”和“伟大的集体”等词汇,强调团结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3)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情境。红色音乐往往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情境,特别是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斗争。它可以通过描绘革命斗争、抵抗外来侵略和表达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期望来传达这些情境。
(4)简单明了的歌词和旋律。红色音乐通常具有简单明了的歌词和旋律,便于人民学习和传唱。这样的特点使得红色音乐能够迅速传达和传播政治信息,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
(5)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红色音乐在创作上常常融合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它可以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歌和器乐,与现代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相结合,以更好地与广大人民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三)红色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在当代,红色音乐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政治宣传工具,也是文化记忆和集体认同的一部分。
1.政治象征
“音乐与政治之间既具有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相似性。一方面,音乐能够贮存、传承与表达特定的文化。”[5]“另一方面,音乐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具有相似性,音一旦失序会形成噪音而非乐音,社会一旦失序会产生混乱而非和谐安定。”[6]红色音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它象征着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并被用作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2.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音乐传递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追求,借鉴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合了其优秀文化成果。”[7]红色音乐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经典的红歌和红色音乐作品成为人们共同记忆中的一部分,勾起人们对革命岁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回忆和情感。
3.国家文化宣传
红色音乐在国家文化宣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用于庆祝国家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为国家形象和民族认同做出积极贡献。
4.青年教育和熏陶
红色音乐在青年教育和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歌曲和音乐激发青年人的爱国热情、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支持。
5.文化影响力
红色音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红色音乐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蓝本,特征鲜明、素材丰富、内容朴实、思想内涵深刻,真实反映出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斗争等方面的内容。”[8]它通过歌曲、音乐会和演出等形式,传达政治思想和文化观念,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的发展,塑造和影响人们的文化认同和行为方式。
二、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资源融合的理论框架
1.文化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的文化资源泛指人们从事一切与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的总称,它以精神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狭义上的文化资源是指对人们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的精神文化内容。文化资源是一个社会或群体所拥有的各种文化元素,包括历史、艺术、音乐、文学、传统等。这些资源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对于塑造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认同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传递党的理论、价值观念以及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
2.文化资源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教育理论是指对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系统性思考和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理论起着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通过将文化资源融入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例如,可以基于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开发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材,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红色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1.红色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意义
红色音乐作品的思想政治意义在于通过音乐这种形式,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引导人们加入革命行列,推动社会变革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表达特定的思想政治意义。红色音乐在宣传革命理念、歌颂英雄与英勇斗争、批判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宣传革命战争胜利、巩固意识形态传播、宣传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号召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红色音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红色音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在中国,红色音乐被视为一种具有政治和教育价值的工具。一方面是政治宣传和教育工具。红色音乐通常传达着政治信息和思想,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红色音乐可以被用作一种教育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特定的政治思想。另一方面是塑造爱国主义情感。红色音乐通常强调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红色音乐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来支持这一教育目标。最后,是历史和文化教育。红色音乐中经常包含有关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因此,红色音乐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红色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必须在合法、合理、合适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用于强迫性的政治灌输或限制学术自由。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单一思想的灌输。这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和公正。
3.红色音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红色音乐通常指的是与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相关的音乐,红色音乐在政治宣传和社会影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红色音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因个人差异和社会背景而异。
首先,塑造情感态度。红色音乐可能通过其激情澎湃的歌词和音乐节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音乐通常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团结,会让学生对社会问题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对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
其次,塑造世界观。红色音乐通常宣扬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理念,如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这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使他们更倾向于接受这些理念,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理想主义。
最后,塑造价值观。红色音乐通常强调集体主义、公共利益和无私奉献等价值观。这会导致学生更加重视社群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红色音乐的影响不一定是单一的。它可以激发积极的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但也可能限制个体自由和多元化思考。此外,音乐本身只是影响之一,家庭、学校教育和其他社会因素也会在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作用
“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政治信仰、物质载体和革命精神的总和,”[9]具有革命性质和红色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和艺术表现。这些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首先,红色音乐文化通过音乐的力量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红色音乐文化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感人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观进取的品格,塑造他们的坚定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后,红色音乐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交叉,推动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高校教学和研究内容。
总的来说,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有助于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青年。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充分利用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影响力。
三、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案例
(一)安徽公安学院的“室内专场音乐会”项目
安徽公安学院通过举办“室内专场音乐会”项目,将红色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该项目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教师合作演出,演绎经典红色歌曲、舞蹈、诗歌等,传承红色精神。这一案例突出了学校间资源的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
(二)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红色音乐课程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红色经典歌曲赏析”课程。通过学习红色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歌词,培养学生对党的历史和思想的理解,在青年学子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这个案例突出了将红色音乐融入课堂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宁波大学的红色音乐社团
宁波大学红歌会是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红歌社团,以“唱响红色经典,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以演艺培训、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致力于宣传“大红歌”的概念。社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利用“红歌”特有的深度精神感召力,对青年学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会员优秀的品格,激励会员爱国爱党爱人民,刻苦学习,学会感恩,积极打造具有红歌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个案例强调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通过以上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到,不同高校在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融入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背景和兴趣。这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另一方面,跨学科合作是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学校将思政与艺术相结合,与音乐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为项目提供专业支持,为其他高校在类似领域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红色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代表了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历史性和思想性。在将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挑战和限制。如何将红色音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设计专门的课程
开设红色音乐相关的课程,如“红色经典音乐鉴赏”“红歌教唱”等,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帮助学生对红色音乐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红色音乐作品的特色,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整理和开发丰富的红色音乐教材资源,将其纳入思政课或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用现代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三)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音乐创作和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参与互动,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会、音乐比赛或音乐讲座、开设红色音乐社团、成立合唱团或乐队,让学生有机会欣赏和学习红色音乐文化。
(四)深入学术研究
开展深入研究,探索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创作方法、教学设计、社团活动等方面,为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五)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音乐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为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利用提供更全面的视角。邀请专业音乐人或音乐学者来校园讲授关于红色音乐文化的课程或讲座,加强与艺术院校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和专业音乐家的合作演出和音乐项目。
(六)拓展社会实践
借助红色文化景点或纪念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将红色音乐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并将其与当前社会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红色音乐中汲取奋斗精神和正面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与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七)建立红色文化体验区
高校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建立红色文化体验区,这个区域里可以设置历史展览、书坊、铜像等等,以此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真实的红色文化体验。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张冀瑶.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红色音乐内涵阐释与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家,2020(1):42.
[3] 兰一立.红色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四川戏剧,2022(1):124.
[4] 孙一波.红色歌曲类型化及创作模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5(11):108.
[5] Waldo S. Pratt. The History of Music[M]. Reprint Services Corp,1907:7.
[6] 连婉廷.象征、动员与认同:音乐的三重政治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1).
[7] 孙黄澍.集体记忆:红色音乐文化的情感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04.
[8] 黄雪晴,张思懿. 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传承[J].三角洲,2023(8):190.
[9] 赵文慧.红色音乐资源的历史样态与时代传承[J].上海艺术评论,2021(2):17.
责任编辑: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