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作用研究

2024-08-07叶盛世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两个结合红色文化资源

摘 要:本文在审视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元素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提升方面的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政策与规划限制、资金与技术困境、保护与传承挑战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促进作用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理论视阈并加以分析。结合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护与传承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政策与规划、加强资金与技术支持、推动社会参与合作,并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模式,以期为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提升作用提出学术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两个结合”;保护与传承;提升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0;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3-0087-05

作者简介:叶盛世,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红色文化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地位愈发重要,已逐渐成为各地发展重要的文化支撑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社会教育价值愈发明显。安徽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为塑造皖江大地的红色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依旧存在着价值开发力度不够、品牌传播效果不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教育价值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鉴于此,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其价值和影响力,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状况概述

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让安徽形成了淮河以北一望无际的平原、长江淮河之间河湖纵横、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山峦起伏等独特复杂的地貌。受地理环境复杂性影响,安徽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安徽省历史和地理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交织作用的影响下,今天的安徽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文物资源大省,其中,六安市、安庆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安徽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3000多处,其中国保单位15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101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869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36座。[1](见表1)

二、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审视研究

(一)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资源包括纪念馆、革命遗址、红军墓地等,记录了安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历程和牺牲精神,诸多的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馆等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珍贵的遗产,将安徽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资源,人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安徽省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激励人们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拥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资源是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参观红色文化资源,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3]比如,当人们来到素有“将军县”之称的安徽省金寨县,走进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能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前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新一代青年人建设新中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和红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弘扬革命精神,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为地方经济带来多重效益。首先,红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安徽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为具有品牌传播价值的文创产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活力[4],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旅游和交通等,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四)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教育价值明显,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塑造社会正气,通过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文明风尚;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推动城乡文化建设,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能够带动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三、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实困境

(一)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政策与规划限制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受到政策与规划限制。首先,该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规划体系,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各地的政府部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尚有待加强,在安徽省省内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平衡、不同步的问题;其次,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一些政策虽然形式上存在,但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和监管机制,不能有效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此外,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保护和开发工作不仅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其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然而,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和权益保护等问题,很容易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例如,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能涉及到土地使用、房屋拆迁等问题,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资金与技术困境

在政策和规划的限制下,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还会遭遇到资金与技术困境。首先,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政府资金的不足以及社会资本的投入不足,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包括考古学、文物修复、展陈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然而,目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技术支持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需求。

此外,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资源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展示和宣传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技术能力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利用。

(三)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保护与传承挑战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首先,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需要面对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威胁,人为因素包括少数不法分子因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破坏等行为,而自然因素则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构成了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应对挑战;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涉及到人才培养和传统技艺等传承性问题,如文物的修复和相关手工艺等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接班人紧缺或者缺乏合适的接班人等问题,总之,由于人才短缺和传统技艺衰退,导致传承困难。

四、“两个结合”的理论视阈对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的促进作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深深挚爱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如何把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需要加强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导[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深入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互动之中,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三个维度,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一)“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及教育理念创新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对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鼓励着红色文化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文化资源保护。首先,“两个结合”的理论视阈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结合,使红色文化教育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这种结合不仅注重将红色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内核传递给社会大众,更加关注如何让社会大众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理解和适应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将红色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更全面地培养社会大众的红色文化涵养,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社会正气。

(二)“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有效实施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推动着红色文化教育在安徽省的有效实施。首先,“两个结合”理论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强调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体验,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精神,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其次,通过红色教育跟学校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的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施,学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和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而社区则通过组织红色教育专题讲座、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使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社区生活中,从而提供了多样化、全方位的红色文化教育机会,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中。

(三)“两个结合”对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具有整合作用

“两个结合”理论促进了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由于各个资源分散,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两个结合”的理论指导,安徽省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以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以整合起来,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网络,这种整合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还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优势,形成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场景,丰富教育资源的内涵。同时,通过整合红色教育资源,还能够促进各级教育机构间的协作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性。

(四)“两个结合”促进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师资培养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对安徽省红色文化教育的师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红色文化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传承和推广,通过“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教育部门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让广大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得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了教师培训体系,增加了相关课程,提高了教师的红色文化教育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级党校和革命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为教师提供现场研修和实践机会,增强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这种师资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路径研究

(一)优化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政策与规划内容

1.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为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可以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政策和法规。首先,加强立法工作,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法规应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范围、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6]。其次,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处罚制度,对违法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组织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需要有专门的组织进行统筹和实施。一方面,可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相关工作,该机构可以与教育、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另一方面,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

3.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布局。对于安徽省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进行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和保护。首先,可以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分区规划,将红色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的保护等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合理利用和保护。其次,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和研究,对安徽省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便于精准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此外,还可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明确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强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1.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资金筹措机制。为了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创新资金筹措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可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并加大财政投入,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可以鼓励与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资金筹措,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此外,还可以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金融手段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融资支持。

2.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技术的研发应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此,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技术的研发应用。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科研工作,探索先进、安全、可行的保护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展示和传播[7]。此外,可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技术的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的共享和合作,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

3.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人才培养机制。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专业、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满足人才需求,应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设立相关专业,开设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相关课程,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鼓励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和岗位轮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此外,还可以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的研究合作,增强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和学科交叉性。

(三)强化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宣传与教育。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和热爱。此外,还可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知识普及教育,加强对学校和社区的红色文化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和群众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通过社会宣传与教育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

2.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社群参与和合作。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合作。一方面,可以鼓励社群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广泛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复和传承工作中,共同守护红色文化遗产,社群参与可以促进民众亲身参与,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和责任感[8]。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与社群组织的合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任务分工的合作模式,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社群组织可以提供人力和志愿服务。通过社群参与和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合力,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健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监测与评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需要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需要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监测体系,包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以及对资源状态和完整性的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传承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同时,我们需要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评估机制,对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 人民网.安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逾 3000处[EB/OL].[2019-05-28].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528/c1013-31106499.html.

[2] 刘青.安徽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3(1):32-36.

[3] 戚嵩.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创新路径探析——以大运河安徽段为例[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13.

[4] 陆发春.安徽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J].江淮文史,2021(4):19-28.

[5] 冯慧,付国伟.习近平“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三重维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1):1-6.

[6] 方芳.全媒体视域下的安徽红色文化传播[J].池州学院学报,2023(4):106-108+138.

[7] 陈学旺,窦祥铭.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开发利用研究——以安徽宿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3(26):121-125.

[8] 章红君,张婷婷,邬旭东.新时代视阈下安徽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31):195-198.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role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Ye Shengshi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examining the value elements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it analyzes the policy and planning restrictions,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the promoting and education role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two combination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at have arisen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policies and plans, strengthen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promote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red culture resources.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academic suggestions for th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red cultural resources; two combination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promotion

责任编辑:李应青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两个结合红色文化资源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