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4-08-06位潇丹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举措。该文通过计算机和手动筛选2013—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相关核心期刊475篇,分析得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相关发文量整体呈现“倒U”趋势;采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得知通过关键词与高被引量分析,得知当前研究热点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机遇与挑战、途径,孔子学院相关研究以及不同类型中华文化传播。另外,从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上,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所欠缺;尚未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文化传播交流取得的成功、不足等历史经验;鲜有对传播内容做专题探讨。该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传播;中华文化;CiteSpace;热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c)-0194-05
Research on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2013-2023)
WEI Xiaodan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key measure to help Chinese culture reach the world and tell China's story well. Through computer and manual screening of 475 core journals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perspective from 2013 to 2023,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finds that the overall number of papers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perspective presents an "inverted U" trend; using CiteSpace, a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ool of dynamic network analysis, through keyword and high-citation analysi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re known to be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 of Chinese cultur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Related research on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form of research results are lack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s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not been deeply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scope, there are few thematic discussions o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Chinese culture; CiteSpace; Hot spots; Tendency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2023年11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加强文化、旅游和体育合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提供政策性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经贸交流更为密切。中国的孔子学院、“汉语桥”等在多地“开花结果”,甚有国际友人通过武术、书法、舞狮等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的数据为研究依据,在“高级检索”功能一栏中,主题选用“一带一路”AND“文化”OR“文化传播”,时间范围选自2013年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来源类别选择“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通过计算机和手动的筛选,一共有475篇文献。选择中国知网中(2013—2023)中的核心期刊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原因如下:一是中国知网以权威性、实用性、动态更新、专业性和使用简便的特点在学术界广为人知,其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从学术的角度更有利于明确文化传播动态;二是核心期刊质量较高,收全率95%以上,独家核心期刊约占全国核心期刊的52%,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能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极具权威性;三是检索方式多。知网提供主题、篇名、关键词等14种检索途径(包含高级检索的7种在内),可以高效率检索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相关核心文献。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工具,该程序可将国内外文献进程进行可视化分析,找到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信息,识别出最活跃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首先,将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475篇文献利用data转化为可处理数据格式,处理好的数据再次导入CiteSpace,设置Time Slicing为2013—2023年,Years Per Slice为一年,Node Types分别选择Author、Keyword分析,其他栏目设置默认,CiteSpace自动生成所需成果,根据所需,调整构图结构方可得到清晰图像。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的检索结果,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传播交流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进行深入剖析(见图1)。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学术界学者极为重视。2015年来“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年度发行量日益上涨,直至2019年达到巅峰,随即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原因如下。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同年12月国务院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印发《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保障项目的落实;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2018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召开;2019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等皆促进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探讨。而2020年发文量骤减,之后一直缓慢减少,但也有几十篇,极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共同努力实现政策、设施、经贸等互联互通,取得了丰硕成果。
2.2数据分析
2.2.1关键词分析
借用CiteSpace工具,将“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剖析,CiteSpace输出的字号大小、连线粗细和出现评率高低呈正比。图2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高频词分布。“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华文化”作为主关键词最为醒目,也是该研究课题的基础与理论背景支撑点,其次“孔子学院”“人文交流”“中华文化”“国家形象”“体育文化”等字号较大、连线较粗,为次关键词,表明次关键词围绕主关键词展开研究,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
中华民族以中国式道路砥砺前行、薪火相传。“文化兴、国运兴”,《孔子》《孟子》《老子》等凝结中华智慧的书籍向世界其他民族展现着中国独特的价值理念,茶叶、丝绸等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展示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国际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中我们要审时度势,尊重文化对外传播客观规律,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中国国际形象,利用辩证思维研读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优势,大力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效能。
2.2.2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指的是被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一般认为被引频次越高的论文学术价值越高。被引量与发文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呈现正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学者对该文的依赖程度,更是评价文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高被引文献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学科研究核心人物分布、引用文献规律等。
如表1所示,《“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是学者隗斌贤(2016)在《浙江学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被引量高达166次,该文从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内涵、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实现路径、机制构建及其保障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1]。其次是学者陈力丹(2016)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被引147。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势必迎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契机,该文梳理了跨文化研究可以有所作为的几个方面[2]。李宝贵、刘家宁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策略[3]。
从CiteSpace分析结果可知,高被引文章大多数是从文化传播路径、战略等进行研究,但是,却未真正深入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源头进行剖析,不利于文化交流深入他国。如陈刚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其被引量居前十,但是该作者在文章当中只是针对文化传播途径等进行阐述,并未解释何为体育文化。研究一个问题,大多数文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可见该作者并未厘清“是什么”。此外,李玫姬发表在《学术论坛》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也未提及“中医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理应厘清文化是什么,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然后再“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3现有的研究热点归纳与述评
3.1现有的研究热点归纳
论文的关键词是整篇论文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精炼表达,是从论文的题目、提要和正文中提取而来,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3.1.1“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途径
妥培兴提出民族传统跨文化传播存在着文化自戕、文化误读、传播乏力、手段僵化的问题[4]。同时李玫姬也认为“一带一路”虽然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相互开放与经济合作的深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互通和人文交流,但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沿线国家国情复杂、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短缺、中医药文化在对外推广的过程中容易遭受“文化折扣”的困难[5]。因此,赵永华与刘娟基于乔纳森·弗里德曼提出的文化认同维度并结合“一带一路”的跨文化语境,提出从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符号意义诉求层面入手,扩展“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传播的新途径[6]。王莹也提出在虚心借鉴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经典范例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针对本国现实情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多角度、多渠道、多路径,展示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7]。
3.1.2 “一带一路”视域下孔子学院相关研究
孔子学院是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一个全球实验。谢孟军在2017年基于全球1 326所孔子学院的数据,研究文化“走出去”的投资效应,认为孔子学院作为文化“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也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8]。张虹倩和胡范铸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孔子学院传播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的定位不符合当今发展趋势,亟需将孔子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而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9]。吴坚把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看作孔子学院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均衡培养结构、丰富培养层次、加强培养保障等方面探讨完善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10]。李宝贵从发展理念、办学功能、管理模式、文化传播方式四个方面阐述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11]。
3.1.3 “一带一路”视域下不同类型中华文化传播
王国志、张宗豪和张艳研究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偏向与转向》中提出中国武术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平台走向世界,弘扬中国文化,塑造“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12]。闫艺,李雪军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结合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进行研究[13]。方彩琴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确立“茶为国饮”的目标,从众多方面着手建设,为茶文化国际传播长期发展铺平道路,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14]。赵玉宏的《“一带一路”对影视文化传播的影响》指出我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机遇,以期对我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相应建议。陈伟军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路径》,李柏、夏晚莹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小镇文化传播研究》,戴钦、帅晓军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策略研究》等皆从不同角度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不同种类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地位、传播途径、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3.2现有的研究热点述评
目前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文化交流研究的核心期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看,对文化内容研究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所欠缺;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仅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传播做了一般性的介绍,没有进一步分析文化传播内容,没有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文化传播交流取得的成功、不足等历史经验;第三,从研究范围来看,只停留在对传播路径的研究上,鲜有研究对传播内容做专题探讨。
4结束语
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文化繁荣,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技艺、礼仪习俗到锦绣河山无不呈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元素符号尚未开发0.1%,亟需利用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特点的传播方式、方法、渠道等传播立体、全面的中华文化;务实“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究、理论支持,构建话语体系,全面阐述“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概念、原则、途径等,讲好“一带一路”沿线故事。总之,深入挖掘“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相关研究要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发展客观规律认识,致力于“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实践。
参考文献
[1] 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J].浙江学刊,2016(2):214-219.
[2] 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1):69-73.
[3] 李宝贵,刘家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4):148-155.
[4] 妥培兴.“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困境及其消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13-17.
[5] 李玫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6,39(4):130-133,180.
[6] 赵永华,刘娟.文化认同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国际新闻界,2018,40(12):67-82.
[7] 王莹.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2017(5):75-81.
[8] 谢孟军.文化“走出去”的投资效应研究:全球1326所孔子学院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7(1):39-49.
[9] 张虹倩,胡范铸.全球治理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及孔子学院建设:问题、因由与对策[J].社会科学,2017(10):26-35.
[10]吴坚.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3-66,162.
[11]李宝贵.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5):27-35.
[12]王国志,张宗豪,张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偏向与转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7):70-74,87.
[13]闫艺,李雪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1):96-104.
[14]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福建茶叶,2015,37(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