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路径探索

2024-08-06赵俊,李盼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5期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的宣传与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育因其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等特点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学前教育作为各层次教育的开创阶段,是传承文化的关键部分。古有“商都”之称的郑州,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文以郑州传统文化为例,深入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相应的路径探索研究。借助郑州传统文化的优势,能够使幼儿高程度、大范围、多资源、更方便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使幼儿的智力、人格、体力等多方面得到开发,更能够达到创造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郑州文化;幼儿园;学前教育;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c)-0152-05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Kindergarten

—Taking the Local Culture of Zhengzhou as an Example

ZHAO Jun, LI Panp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4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and publicity of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culture due to its purposeful and planne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ioneering stage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 key part of inheriting culture. Zhengzhou, formerly known as the "Capital of Commerce", contains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article takes Zhengzhou's regional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explores corresponding paths to addres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By leveraging the advantages of Zhengzhou's regional culture, young children can have a high degree, wide range, multiple resources, and more convenient understanding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not only develops children's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physical strength, and other aspects, but also achieves the goal of creatively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Zhengzhou culture; Kindergarten; Preschool education; Path exploration

2017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为重要任务,重点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1]教育界成为推动落实“两创”工作的主体,古称“商都”的郑州,正在全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郑州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应该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为基本原则[2],为郑州市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之地出谋划策,从而促进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学前教育阶段作为教育启蒙阶段,具有开蒙养正之义,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学前教育阶段为此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该文希望结合郑州市地方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幼儿园教育相融合的建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创新的继承和推广。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重要性

1.1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这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强大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省市、各部门要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省市都在全力建设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出谋划策为本地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之地贡献力量,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郑州地方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其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在玩耍和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地方文化的精髓,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学前阶段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需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人类开蒙养义阶段,是人类品格、心智塑造的关键阶段。首先,经典国学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厚的文学储备知识,诗词歌赋、文言文、戏剧等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学作品为幼儿的语言教育打下基础;其次,《论语》《诗经》等经典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3],其中为人处事、社交礼仪、道德规范等阐述都能够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前阶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促进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现状

2.1 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要从中选取具有时代性、趣味性、适宜性的部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避免过于枯燥和单调。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从中受益[4]。

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很少考虑地域性特点。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具有持久性、活力、生命力、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另外地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能够使幼儿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大都来自季节、节日,有小部分的教师会结合郑州周边环境、地域性的内容,只有部分教师了解郑州的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较少考虑幼儿个体差异性。实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性和身心成长规律。部分传统文化经典内容较晦涩难懂,不利于幼儿园学生理解,而开展的实际活动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幼儿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会考虑幼儿兴趣、年龄特点。

2.2 形式传统,缺乏创新性

学前儿童天生好玩、好动,该心理特征决定了大部分幼儿喜欢以游戏或者新鲜刺激的方式获得学习内容[5]。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中,主要采取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形式,通过讲解活动内容,布置活动任务,展开活动。活动的开展较少考虑幼儿想法,导致大部分幼儿逐渐将活动作为任务去完成,这与创办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初衷不符。超过半数的幼儿园教师会选择日常生活活动、主题活动或者是相关领域进行渗透,只有很少部分的教师会采用社区活动、家园合作、研学活动的方式[6]。

2.3 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性

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及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不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幼儿阶段得到传承与发展。幼儿园教师就业之前主要学习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很少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7],只有少部分教师对于郑州本地传统文化非常了解,很多教师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缺乏新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多数教师文学经典方面的知识零碎且匮乏,大部分教师只熟悉《三字经》《弟子规》等著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述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和进步。

2.4 教育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整合性

近些年,虽然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了重视,但是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支持力度都倾向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各地区幼儿园的实践支持力度不足。

第一,幼儿园内部的支持力度不够。一半幼儿园的班级图书角只有1—3本关于经典文化启蒙的幼儿读物,缺乏相关培训活动的组织,导致很多幼儿园教师在本身知识储备就不足的情况下更不能及时地学习和反思,也无法获得先进的、前沿性的经典文化教育理念。

第二,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幼儿教育的融合不能只是寻求内在的发展,还要寻求外界的帮助,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各级各部门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只存在于园内,并没有采取组织研学活动、参观活动,或者邀请专家进园的活动。

3 郑州市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策略

3.1 教育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

只有合理的教学活动内容,才能使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也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同时也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学前阶段的幼儿有一定的年龄限制,语言理解、学习能力等无法与成年人相比,在选择幼儿园教育内容时,应该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特点。还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利用性、幼儿的年龄水平,有针对地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性发展[9]。

3.1.1 特色性:教育内容要同郑州市传统文化相结合

郑州市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少林文化、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具地方特点且能够从中挖掘出很多教育元素[10]。例如:少林文化蕴含着坚守信仰、坚韧不拔的优良精神,强调品质和体质锻炼的重要性,这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黄河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的集体记忆,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感受到作为中国人、郑州人的自豪感、归属感,更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此帮助幼儿从小形成探究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河南博物院为代表的各种历史遗迹、遗址也可以作为幼儿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信的场所。

3.1.2 适宜性:教育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符合教育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幼教启蒙,必须和幼儿的生长模式、个人天赋及思维习惯相吻合,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较为浅显有趣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11]。《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小、中、大班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有差异性,教育目标也要有区别性。

对于小班幼儿,选择内容和目标以趣味性、生活性为主。例如: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体质锻炼作为少林文化主要学习目标;将了解黄河、热爱自然作为黄河文化的主要学习目标;将体会参观炎黄广场的乐趣作为炎黄文化的主要学习目标;不建议小班进行河南博物院等遗址遗迹的学习。

对于中班幼儿,选择内容和目标以知识性、能力提高为主。例如:选择尊礼重教作为少林文化主要学习目标;选择了解炎黄故事作为炎黄文化学习目标;中班可以选择了解黄河的地质特征、知道保护黄河的重要性作为黄河文化的主要学习目标;以知道郑州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作为参观河南博物院、遗址遗迹的主要学习目标。

大班幼儿选择内容和目标以能力提高、体会文化情感为主。例如:可将修身养性、坚守信仰作为少林文化主要学习目标;将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炎黄二帝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作为炎黄文化的主要学习目标;将了解各种文物、遗址遗迹的历史、增强对于郑州和祖6m4s6dpZDnRXUOCxrnWWVYRF2C0dtdIEKd2nbbSmd4Y=国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作为参观遗址遗迹的主要学习目标。

3.2 融合形式多元化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如开展一些节日活动、背诵学习古诗等。幼儿园要注重结合多种资源,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利用的环境要素,实现教育形式的创造性转化。

3.2.1 丰富幼儿园内教育教学的形式

注重园内教育环境的创设[12]。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幼儿园环境感染、熏陶、教育着幼儿,同时幼儿在和环境互动的同时也能够启发自身思考和学习。幼儿园环境可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熏陶和创设。在听觉方面,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丰富灿烂的中原文化中,戏曲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豫剧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13]。郑州市中小学在豫剧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幼儿园阶段也可以进行豫剧乐曲的初步的欣赏与感知。在视觉方面,在各种活动区的布置中投放郑州本土文化元素,图书角增加中原文化历史的相关图书,主题墙、墙饰布置中添加豫剧脸谱、少林武术、黄绘等主题墙绘。同时,在精神环境上教师可以在礼仪行为、用餐行为方面渗透进少林文化、炎黄文化等国学教育的内容。

挖掘郑州传统文化同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契合点。幼儿园在开展健康领域活动时采取学习少儿武术、太极拳等形式,了解中原少林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体质。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实现语言领域的目标,同时还能够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寻求古诗词与郑州文化的契合之处,例如选取王维的《宿郑州》等跟郑州有关的简短诗词作为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尤其喜欢探索科学的奥秘,郑州的科技创新人才自古就有,战国末年韩国(今郑州新郑一带)水利专家郑国修筑“郑国渠”,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观星台等各种科技发明[14],在了解郑州古代人民科技智慧结晶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艺术领域可以增加豫剧乐器的学习,欣赏郑州古建筑、豫剧乐曲等内容,传承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同时实现艺术领域的目标。

3.2.2 多方合作挖掘幼儿园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园内场地资源及教学活动存在局限性,就地域优秀文化来说,社会资源可利用的程度更高、范围更大、资源更多。举办文化遗址探访、参加各种文化主题活动[15],例如:到少林寺、“只有河南·戏剧环城”进行研学;邀请传统文化学者到园举办活动,例如皮影戏传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到园举办表演;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合作,更好地保障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幼儿来说,趣味性、经常性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区将知识渗透于幼儿的生活中,才能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3 教师教育素养专业化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和设计者,因此教师是将优秀传统文化链接到幼儿的一座桥梁,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中间人,教师的素养十分重要[16],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素养是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宜性的、趣味性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以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7];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地域性历史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3.3.1 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的天性好玩好动,幼儿园教育活动多数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组织的。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习和了解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向幼儿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采用闯关竞赛、猜谜、情景体验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3.3.2 加强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师作为知识传播与弘扬的主力军,从思想上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重视度才能够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积极性。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如参观学习、参加研学、线上交流、观摩学习等,同时不断反思及和同行之间增强交流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3.4 社会各界的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幼儿园与当地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活动能够得到广泛而持久的开展,幼儿园需要与地方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从而为优秀的地域文化提供最佳的社会保障。国家政策的保障、各部门的有效落实能够为国学教育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环境,使国学教育真正地形成体系化、系统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4.1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学段教育的体系化

响应国家号召,各学段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研究,而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各地区教育部门很少有针对幼儿园阶段相关的政策推行,国家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应针对幼儿园阶段也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意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学段教育的体系化。例如:加强郑州地域文化活动场馆对于幼儿园免费开放力度;与多个社会研究机构合作,在各个区和学校设立多个研究课题,并专门设立基金支持,以激励学者和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加强相关管理流程,提升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率,以便更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18]。

3.4.2 加大对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财政投入

增加对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财政支出,提高物力、人力的投入。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学基地,设置相应的研学指导教师,方便幼儿园同各研学基地的对接,提高幼儿园研学交流的频率,才能够使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变成常态,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入心。加大国学图书资源的开发,挖掘地方性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书册及国学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专业化且科学化。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幼儿园阶段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是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时期,通过借助地域文化方便性、常见性的特点,在幼儿的启蒙时期提高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同时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2-09-16].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 nt_5163472.htm.

[2] 陈沛杉,蒋璨伊.教育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J].国学学刊,2023(1):1-17,136.

[3] 张玮.浅析国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决策探索,2020(11):48-49.

[4] 陈晓.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弘扬高校国学教育:以徐州的苏轼文化为例[J].高教学刊,2018(22):12-14

[5] 姚云霞.分析传统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9(2):156.

[6] 刘娟娟.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教育途径:以“茶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为例[J].福建茶叶,2021,43(5):136-137.

[7] 孙娓娓.文化自信视域下国学经典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32-35.

[8] 裴佳楠.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学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Z园为例[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

[9] 杜洁琼.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36-37.

[10]李保丽,任中义.郑州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10):79-81.

[11]黄春晨.论探求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新道路:评《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J].中国油脂,2021,46(6):165.

[12]程铭.幼儿国学教育方法之创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1):12-14.

[13]武梦雨.豫剧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郑州市高新区两所小学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22.

[14]刘涛,李舒薇,王星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郑州文脉挖掘和人文形象塑造[J].上海城市管理,2017,26(3):29-36.

[15]张赟赟.社区国学教育形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22(16):122-124.

[16]王倩.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17]耿泽,高宏钰,张艺,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文本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3,34(5):62-68.

[18]李响.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