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未定义:不拘世俗,活出自我

2024-08-02罗莹

现代阅读 2024年15期

导 语

人生有无限可能性,一两个限定词不足以囊括其广阔。本期“文言观止”,看看我国古代名人如何用行动诠释不被定义的人生。

范蠡—辞官从商,人生新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他苦心孤诣为越王勾践谋划二十多年,最终灭吴功成。范蠡清醒地认识到盛名之下难以长居久安,且勾践“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于是,他毅然在仕途巅峰期急流勇退,辞官从商,开辟了一番新事业。他自称“陶朱公”,让“三聚家财,三散家财”的美名广为流传。

国家危难时不离不弃,霸业已成时认清局势,开启人生新篇章,范蠡不被古代“士农工商”的思想束缚,不被加官晋爵的诱惑困住,将人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纵观他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他都在做想做、该做的事情,并坚持将之做好,实为“人间清醒”。

欧阳修—笑对逆境,活出自我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性格直率、仕途坎坷。天圣八年(1030),年仅二十三岁的欧阳修入仕为官,意图革新,为实现理想抱负,他屡次卷入朝堂争端,先后被贬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滁州(今安徽滁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就作于其在滁州为政时期。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自号“醉翁”,既陶醉于自然山水美景之间,又沉浸在与民同乐的氛围之中,字里行间并无被贬后的消极沉沦,反而抒发了豁达开朗、乐观积极的心境。不论风云如何变幻,能跳出困境、发现美好,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归有光—花甲高中,壮心不已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明史·归有光传》

古代文人大多有一个“科举梦”,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也不例外。他天资聪颖,九岁能作文,二十岁精通各类经籍史书。然而,归有光的入仕之路并不顺遂,他先后参加了八次会试都没有中进士,退居嘉定后,他开始读书讲学,弟子满门,有“震川先生”之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五十八岁,年近花甲且经历了丧子丧妻之痛。坎坷的生活并未磨灭他心中的鸿志,归有光再次踏上了圆梦之路,始成进士。

年龄无法定义人生,无论是“尚能饭否”的廉颇,还是“八试不中”的归有光……他们都在世俗眼中的“年老”之时怀揣理想壮志,继续勇敢追梦。其实,只要心中有理想,不论花甲耄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活 动 链 接

范蠡弃官从商、欧阳修逆境豁达、归有光花甲追梦……许多古人勇敢摆脱世俗束缚,开启人生“未定义”模式,你还了解哪些古人“未定义”的多彩人生?将他们记录到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