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长回忆录
2024-08-02
编辑寄语
每个不断向前、不断进取的少年,都有自己专属的成长故事。一段特殊的经历,一个难忘的人,或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青春印记。5月征稿活动#少年成长故事#发出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稿,见证了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一同赏读其中三位同学的优秀作品,分享关于初心、考验和蜕变的成长故事。
灵感聚焦:苏轼《寒食帖》
成长关键词:初心
汲榜样之力量,铸自身之初心,扬文化之底蕴,笔尖流淌的每一个字,都促就了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涤荡。
让初心回归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2203班 黄渤懿
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台上,像神女甩下的水袖,我却无心观赏,心中只有苦涩。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难以入睡的夜晚,书法比赛失利的场景反复浮现在我眼前:一点点减少的墨水,一张张揉成团的宣纸,一声声刺耳的点评……
我坐在桌前,望着自认为满意的书法作品,不禁眼眶泛酸。那一刻,我仿佛与学习书法的初心渐行渐远……
毛笔静静地躺在笔帘中,与我的目光交错又分开。砚中的墨水渐渐凝固,宣纸被扔入柜中,蒙上薄薄一层灰。随手翻看经典碑帖,我无意间瞥见《寒食帖》的书帖背景。“乌台诗案”后,苏轼郁郁不得志,可仍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
我不禁陷入沉思,苏轼在人生得意之际受“乌台诗案”影响突遭贬谪,陷入低谷,但他仍能以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于逆境中坚持创作,最终成为宋代著名诗人与书法家。与他的磨难相比,我这一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我振作起来,翻开《寒食帖》反复咀嚼品味每个字的笔锋和细节,又在脑海中一遍遍描摹,用心体会苏轼创作时的心境。我想这129个字,正是苏轼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吧。
我重新提起毛笔,左手轻轻按住镇纸,让笔尖在宣纸上游走,随着顿、挫、转、折的笔法,时而悬腕,时而运肘。不知不觉间,我已沉浸其中,直到微微的酸胀感从手臂上传来,才发觉额头满是汗水。
我望着手中的紫毫,像是望着极远之处,又像盯着极近之处,心随每一笔而激荡,墨与竹的清香扑面而来。此时我找回了初心,怀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向前奔跑。
我又回到了之前充实的日子。为了练习书法,我迎接每天的第一缕朝阳,送走每天的最后一抹夕阳。虽然也有临摹不畅或者粗心失利的时候,但我已不再彷徨迷茫。因为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有个声音响起,它唤起苏轼的经历,托住我继续前行。
时光荏苒,又是一次书法比赛。赛场上,我挥墨自如,那黛色小字横如飞燕,竖似怪柏,牵丝连带的灵动间又不失工整。结果已不重要,我已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了曾经的自己。
回忆走过的书法之路,我发现我爱上的不只是笔走乾坤的豪气,不只是笔酣墨饱的畅意,还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点点滴滴的付出。更重要的是,书法还教会我,面对困难时要始终抱有坚韧不拔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
书法如此,人生亦如此!(指导教师:陈斯聪)
教师点评
榜样是作者成长和前行的不竭动力,专业修炼上如此,心志磨砺上亦然。本文最妙之处就是将转折和选材巧妙融合,让读者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同时,语言雅净匀致,体现出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由练习书法起头,联想人生入理,作者最终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灵感聚焦:榜样的力量
成长关键词:考验
一时的失败只是成长路上的考验,所以不要轻言放弃,抓住机会奋力一搏,未到山穷水尽之际,终有柳暗花明之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2201班 任禹阳
我深呼一口气,手指颤抖着点向启动程序的按钮,心中充斥着焦虑与期待。马达终于开始转动。“嗡——”履带也应声滚动,我几欲欢呼。但还未待方块送入分拣筐,履带的轴承帽就从电机上脱落下来,发出刺耳的电流声。计时器正一秒一秒地跳动着,“嘀、嘀……”除此之外寂静无声。这可是全国信息技术比赛的评审现场!
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我,我慌乱无措。雨点“啪啪”地砸在窗上,也沉重地叩击着我的心。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无法接受这失败的一幕,过往的画面一帧帧在眼前闪过,可我却找不到任何应对的方法。
我双手紧紧交握,低下头,心里默念:一切都完了,只能求老天保佑。就在这时,左手上佩戴的小米手环被无意触亮。这是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因为小米科技的总裁雷军是我的偶像。
这一刹那,我的心仿佛也被点亮了。雷军为争取公司上市奋斗了七年,但最后获得的却是开盘即跌破发行价。可他并未放弃,在逆境中携团队冷静分析,在产品上精益求精,从此走上了手机研发的“发烧之路”。不抛弃、不放弃,直面问题就有胜的可能!想到这里,我迅速冷静下来分析场上局势,明白现在能做的是先稳住局面,把失控的场子握在手里,再尽可能地于规则之内做出更改。
于是,我一手拿起话筒,尽量用镇定清晰的声音向评委们一字一顿地介绍我们的作品;另一只手则拼命地在杂乱无章的电脑桌面上寻找着我们事先拍摄的展示画面。很幸运,我找到了想要的那一张。我渐渐进入状态,流畅地向评委介绍起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改进思路。任凭超时报警音在一旁叫嚣,我自是岿然不动。
作品我们改不了,但幸亏还有机会在程序上做出改变。我的队友一手敲击着键盘,不断输入指令;一手握着鼠标在桌面上滑动,尝试更改函数的基值和调用的范围。很快,字母一个一个、一排一排地布满电脑屏幕,白色的光标在屏幕上闪烁,不断地把冗长的程序拆分、组合,寻找着最佳的衔接方式。
我再次点击启动按钮,当进度条爬向终点,电机再次运行起来。这一次,我们用一半的电机,带动了传送带前行,小小方块步履艰难地在传送带上行走,虽有颠簸,却目标明确,直指分拣筐。水滴石穿的磨砺赋予我处变不惊的气势,团队协作的凝聚力是我临危不乱的后盾。在绝境中我选择了坚持,最终,我们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此刻,我的手拂过传送带,心中不再慌乱,只有满满的笃定:唯有坚持方能抵达彼岸,行而不辍,少年未来可期。(指导教师:陈斯聪)
教师点评
作者记叙了参加信息技术比赛的经历,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超时报警音叫嚣”“进度条爬向终点”等细节生动再现了紧张的比赛场景,真实且典型。行文时反复点题,既描写了偶像的坚持对自己的激励,又重点刻画了“我”和队友因坚持而成功的高光画面;结尾处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灵感聚焦:班主任的“内卷”箴言
成长关键词:蜕变
在成长之路上急功近利、漫无目的地奔跑,只会深陷内耗的泥沼,唯有找准方向、从容缓行,才能完成蜕变,抵达胜利的彼岸。
卷 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2201班 谢菲阳
如果每一场考试都是一阵惊涛骇浪,那么一年前的“卷姐”一定是独立潮头的弄潮儿。
成为“卷姐”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具备足够敏锐的形势嗅觉,在学业压力繁重的情况下时刻追踪他人的行迹,并伺机开“卷”,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其次,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声势渲染,在一些特定时刻,如就餐或就寝前最后一分钟,低调不张扬地拿出课外资料开始咂摸字句,甚至不惜忍受宿管老师的眼神警告,只为塑造出一个勤奋刻苦、自律谦逊的完美形象。
经过如此苦心谋划,“卷姐”的名号野草似地在全年级传播开来,“卷”的病症仿佛一夜之间传染了整个年级,“卷姐”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同学们的追捧,顿感翩翩然如在云间。
可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扎进“卷海”,“卷姐”心中刚涌起的零星脂沫般的快感,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卷姐”焦虑、心急、害怕,感觉自己好像落入了一张无形的巨网,曾经引以为傲的“优越感”,正在被一点点地吞噬。于是“卷姐”只能更“卷”,甚至一度“卷”到麻木。那段时间,她只要一听到“卷姐”这个称呼,就像嗡嗡作响的显示器被强制摁下了关机键—顿时两眼呆滞,脑袋放空,愣在原地。
那天下午,正是班主任的数学课,“卷姐”又想故技重施在课上开“卷”。她趁班主任转过身讲课,迅速瞟了一眼周围,见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于是放心地将手探进抽屉,一本本地摸索着校本,一种隐秘的雀跃感在她心中炸开。
突然,“你起来回答下这个问题。”班主任的声音由远及近传来。“卷姐”被发现了。她站起身,全班同学的目光如同镁光灯,一瞬间将她包围。她再次成了焦点,只是这次没有丝毫快感,而是无地自容。班主任眼底的失望,同学脸上的嗤笑,刺激着她麻木已久的神经。她不记得自己是怎样坐下,怎样被班主任喊去谈话。自那以后,“卷姐”的名号变成了同学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是很快,“卷姐”就状态回春,精气神儿甚至较从前更盛。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期中考试时,“卷姐”再次用优异的成绩征服了整个年级。这时,大家从题海中抬起头来,猛然发现“卷姐”已经从行为上拉开了与大家的差距。
以往,“卷姐”每每处于你追我赶的漩涡中,日日夜夜冥思苦想如何超越他人,拿出悬梁刺股的意志与一道道难题鏖战。如今,“卷姐”已经不在乎那些假想敌,她不再埋头苦“卷”,而是踊跃地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积极带动小组同学动脑思考。下课后,她也不像原来那样钉在座位上,自顾自地“卷”,而是及时去办公室找老师面批答疑。有时候她还会逃离“卷海”,和同学在走廊上谈天说地,言笑晏晏。“卷姐”好像不卷了。在充满浮躁喧嚣的世界里,她的脚步慢了下来,却走得更加坚定。
“卷”到底是什么?有人问她。“卷姐”想起那天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后,他那番苦口婆心的话:“跟风‘卷’是渴望成长,初心无可非议。但‘卷’的正确姿势,却不是盲目的争分夺秒,而是有清晰的目标,收放自如,笃定前行。”(指导教师:陈斯聪)
教师点评
作者捕捉到当下同学们的共同困惑:要不要“卷”?如何“卷”?文章选材新颖,具有普适性。同时,本文以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细细描摹“卷”带来的苦与思,清晰地呈现了人物心灵的成长历程。结尾处,以班主任的话点明主旨: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卷”,方能“卷”得愉快,“卷”出效果。本文能带给读者启迪,以文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