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与凡人

2024-08-02抽风手戴老湿

现代阅读 2024年15期

阅读推荐

推荐理由:命运多舛,人生不凡—隐入尘烟的“天才”。

建议阅读用时:10分钟 完成用时:

命运多舛,人生不凡

人生多歧路,心安即归处。很少有人能顺风顺水地度过一生,在命运之轮的倾轧下,有的人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坦然面对,汲取生活的智慧,创造无限可能,活出了不凡的人生。阅读以下两篇文章,感受心存美好和希望的人,如何在荒芜中顽强生长,在荆棘中开出灿烂的花。

书柜里那把木制的玩具手枪,是我从童年时代一直保留至今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一。枪柄的底部还有水渍浸透的烂渣印记,只不过用黑色的油漆刷了一次,于是显得不那么陈旧。

它没有如今高仿作品的精细,更不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只有简单的手枪轮廓,用小凿子凿出的扳机,用锯齿慢慢掏空的枪管,现在拿在手里已经显得很小了。

制作这把玩具手枪的人叫赵小雷,做这把枪的时候,他只有九岁。

赵小雷是我的童年玩伴。他爸是街头卖羊肉串的,起早贪黑,拖着炭筐烤箱,和赵小雷的母亲一起在外奔波。长期没人照料,赵小雷就成了“野孩子”。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眼睛大而有神。那时候,没有爹妈照看的孩子,一般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是被其他小孩儿欺负得哭爹喊娘,要么是自己奋斗称王称霸。赵小雷却另辟蹊径,用发明创造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其他孩子的童年生活。

他能用纸折出各种动画人物的形象,能用小吸管和肥皂水吹出各种各样的泡泡,能用泥巴捏小人儿,能用扑克牌搭起不倒塌的建筑。那把玩具手枪也是他的作品之一。他制作了许多玩具,送给身边的小伙伴,有时候连大人看了也啧啧称奇。

我一直认为,赵小雷是个天才。

他的动手能力极强。我们小时候有一门劳技课,大多是教一些折纸、绘画、雕塑、拼接之类的技能。那一大本手工指南上的任何一项,赵小雷都能变成现实。对我这种动手能力差的人来说,他简直是一个发明家。

后来搬了家,我和赵小雷渐渐没有了交集。我一直觉得,他会成为一名科学家。这是我从不怀疑的。他的天分早在幼时就已显露,听说他在高中时参加了几次竞赛,还有老师推荐他保送。

不过,赵小雷的天资或许是没有机会施展了。他的父母出摊时,因为天黑路滑,被一辆车迎面撞上,夫妻二人重伤。这是一个听起来俗套而又悲伤的故事。

再后来,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了。“那孩子啊,挺可怜的,可惜那么聪明,却不能再去上学了,还得自己出去赚钱养家……”“能干什么?好像是做了学徒,后来又出摊卖水果之类的……”

之后,连这样的惋惜声都少了,赵小雷也渐渐消失在茫茫大众之中了。

那把玩具手枪我一直摆在家里,看见的时候,总会想起赵小雷。

这个世界上,同他一样的人还有许多。天才的展露或许除了天资,还需滚滚红尘能够为他让出一条道来。

年底的时候,我回到了原来居住的那片老小区。相熟的哥们儿请我吃饭,我们去了一家烤串店。烤串店的店面不大,有二三十平方米,收拾得很干净。黑色的漆,红色的字,看着有一种莫名的美感。

我进屋以后,发现桌子很有特色,所有的桌子都带接口,能几张拼在一起,而且不像普通的拼桌那般不稳当。饮料杯子也不一样,不知道是用什么东西粘住的,杯子底部都带一个垫子,里面的饮料无论是泼是洒,都不会弄脏桌子。

我正瞧着稀奇,一旁的哥们儿解释说:“这家店有意思吧,我老觉得这儿不像烤串店,倒像是一个人的设计展览会。你要是有兴致,可以瞧瞧门口烤串儿的东西,瞧着跟高科技电影里的似的。”

我听了这话,扭头去看。一般烤串店都是用炭烤炉子,一个大电风扇在一旁呼呼地吹风。可这家烤串店不一样,像是装了个大棚似的,烟气从烤炉冒出来,又顺着管子通到底部,接着吹进了炭炉里。

“不明白吧?我一开始也不懂,后来问了老板才知道,这叫什么资源的收集与循环利用。我琢磨,这家烤串店老板,以前是一个高才生。”哥们儿说。

我细细去瞧那正在烤串儿的店主人,他背对着我,但依旧能看出轮廓,身材虽然瘦小,却很精神。

门口有与他相识的顾客大声吆喝:“赵小雷,给我烤好了送楼上去啊!”

嘿!一个烤串儿的天才,一个混迹于尘世的凡人。造不出火箭,咱们就玩炭火,一样有意思。

(来源:《杂文选刊》2023年第5期,有改动)

悦读品鉴

于赵小雷而言,所谓“天才”“高才生”并不是他人生的限定词,即使辉煌的未来戛然而止,他仍然不忘初心,保持“生活朝我扔泥巴,我用泥巴种荷花”的豁达心态,在另一个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作者用质朴又蕴含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这种“不问前程事、只做赶路人”的人生态度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