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01李圣玲
作者简介:李圣玲(197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创新支持。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彰显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保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132-04
受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采取常规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会造成低层次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效果。因此,应从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差异表现入手,在合理策略支持下推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良性开展,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全体学生可以在分层教学模式支持下得到素养提升。
一、 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整个班集体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开展针对教学的模式,按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基础和成绩等级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层,并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知识教学中的参与力度,并将“因材施教”理念全面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各项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各项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二、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一个班集体有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坚持统一目标和内容开展教学,就会导致高层次学生难以取得进步,低层次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受到一定影响。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模式,则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划分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调整,避免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不仅需要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规划的合理性,也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保证学生各个思维层次的优化效果。灵活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展开全面培养,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有效互动交流,避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思维表现差距过大而产生明显的学习焦虑,并在分层教学模式支持下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均得到有效培养。
(三)提高初中数学效果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限制,这就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低下,学生难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思维提升。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大相径庭,灵活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弥补学习能力薄弱学生思维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和课堂练习规划。此外,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各项数学知识。
(四)实施科学考核评价
分层教学的开展可以为初中数学课堂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持,改善常规统一评价现状,避免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分层教学能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分层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借助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将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目标落到实处。
三、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分层教学主体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高低将其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在此之前,需要教师与学生展开多方面互动交流,避免层次划分过程中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低层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薄弱,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对低层次学生开展相应教学。中层次学生具备一定数学基础,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应以强化训练教学为主对中层次学生开展教学指导,从而提高中层次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学习能力。针对高层次学生应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指导,使得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高。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喜好进行合理分层,低层次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知识,中层次学生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图,高层次学生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参与度,突出不同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善传统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二)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表现对具体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保障相应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初中数学教师应考虑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加以分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目标,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完成符合自身认知能力的教学任务,避免高中低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自主练习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和实际学习能力薄弱等问题。让每个层次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知识深入学习当中。比如,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一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层次划分情况确定适当目标,为低层次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平行线的数学概念。为中层次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为学习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同时学习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相关知识。为高层次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灵活运用平行线相关知识解答课后习题。如此,促使学生按照自身能力和水平高低学习相关知识,增强了分层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了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三)规划分层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需要保证各个层次学生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考虑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实施整合处理,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要求。考虑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规划情况和资源合理分配将个性化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通过适当内容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将自身才能和优势全面表现出来。从内容规划角度出发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同时,也需要教师从“互联网+”平台入手归纳收集相关资源信息,将网络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到一起,增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前期规划进程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层次思考。比如,在《一次函数》一课教学时,对低层次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促使低层次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学习巩固上,从而规划符合低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对中层次学生来说,应通过优化相关内容进行函数特殊性和单调性教学,满足中层次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目标。对高层次学生来说,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这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破常规思维,找到自身思维僵局的突破口,确保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在分层内容支持下稳步实施。
(四)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在相关教学中的参与力度,不仅需要增强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也需要根据学生思维素养和层次划分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不同层次学生互动合作力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来缩小低层次学生和高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高层次学生带动低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上的参与力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想法,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一定表现机会,让高层次和中层次学生帮助低层次学生查漏补缺。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力度,以此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活跃性和分层模式应用效果,使得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借助适当活动更加合理地开展。比如,在《全等三角形》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以此提高低层次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中层次学生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学生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教学。对高层次学生进行特殊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各类问题。教师也应根据分层教学情况开展相应活动,组织各个层次学生相互合作,促使高层次学生带动低层次学生。
(五)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课堂练习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自身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应做好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传统教学方式对课堂练习设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这就影响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课堂练习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也很有限。为此,需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分层设计课堂练习,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不断巩固自身对相关数学知识的了解。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相关数学知识掌握程度。针对低层次学生设计相对基础的课堂练习,针对中层次学生设计相对复杂的课堂练习,针对高层次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应用型课堂练习,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当中获得成长,从而保障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和课堂练习的针对性。比如,在《锐角三角函数》一课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基础项目设计课堂练习,通过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数学知识和计算方式的掌握。为低层次学生设计单一简单的课堂练习,为中层次学生设计较为深入的课堂练习,为高层次学生设计拓展练习。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和课堂练习中的适应性,借助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质量。
(六)分层开展教学评价
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之后就应根据分层模式应用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展开相应评价。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评价可以为后续教学方案规划和相应教学改革提供合理参考依据,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掌握力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借鉴作用。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评价的差异性和实际开展效果,为了改善常规教学“一言堂”的现状,可以将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评价当中,以此保障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制订针对合理的评价内容,借助科学合理评价增强对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并在优化学生学习思维情况下推进相关教学良性开展。比如,在《等式与方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展开针对评价,对低层次学生采取课堂测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对高层次学生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展开相应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对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加以调整,客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和相关知识学习的情况,增强考核评价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适应性。
四、 结论
为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增强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到相关教学当中。文章针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可以借助推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香芝.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4):167-169,173.
[2]罗震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3(19):12-14.
[3]张志刚.采用分层教学方式 助力初中数学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4):52-54.
[4]王玥.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9):74-76.
[5]孟创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23-25.
[6]张艳.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2022(6):24-26.
[7]王晓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科爱好者,2022(5):19-21.
[8]刘彩珍.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以二次函数中的三角形面积问题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2(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