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背景下音乐活动融入美术活动的路径研究

2024-08-01杨佳宇

考试周刊 2024年25期

作者简介:杨佳宇(1998~),女,汉族,江苏海门人,南通市海门区三和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 要:文章着重探讨传统文化与儿童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与美术在儿童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音乐在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具有作用,美术在提升儿童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辅助作用,将二者结合可以促进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文章还通过实践活动策略来探讨幼儿园中音乐如何融入美术教学,以及儿童在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中的价值体验。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美术;儿童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145-04

儿童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美术领域活动中融入将带来怎样的思考和价值?文章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 传统文化与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儿童艺术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紧密相连,它们之间的互动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它包括丰富的故事、传说、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些都是儿童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儿童不仅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例如,通过学习传统的绘画和手工艺,儿童不仅可以学习到技巧,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我。这样的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美感和艺术鉴赏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儿童可以接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诚实、勇敢、尊重、合作等价值观念,这些对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学会尊重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培养出对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分析

(一)音乐对美术创作的积极影响

音乐在儿童艺术创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音乐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表达形式,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故事,这些元素可以深刻地触动儿童的内心世界。当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融入音乐时,他们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在音乐的影响下,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音乐的节奏和流动性能够引导儿童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这有助于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观察细节、想象情景和构思创意。同时,音乐活动如唱歌和演奏乐器还能锻炼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这对他们在视觉艺术中的色彩感知、形状识别等也是有益的。音乐活动中的合唱和合奏等形式要求儿童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并与之协调,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音乐合作技能,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这样的集体音乐活动中,儿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配合,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音乐对儿童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艺术体验,还促进了他们在情感表达、注意力集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协调性、团队合作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融入音乐元素,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艺术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多彩。

(二)美术对音乐教育的辅助作用

美术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辅助角色,它可以通过视觉增强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当儿童参与到绘画、雕塑等美术活动中时,他们不仅在创作视觉上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学习和体验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表达情感和故事。这种跨媒介的艺术体验使得儿童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绪和主题。在美术的帮助下,儿童能够通过观察画作或雕塑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流动性。例如,一幅描绘音乐会场景的画可能激发儿童想象乐曲的演奏,而一幅表现动态的抽象画则可能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能量。通过这样的视觉刺激,儿童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音乐的具象印象,这有助于他们在音乐创作中找到灵感并尝试使用不同的音效和节奏。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也是培养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儿童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评价艺术中的美学元素,这些技能可以直接转移到音乐领域。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音乐中的和谐、对比和变化,并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来评价和理解音乐作品。因此,美术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它不仅帮助儿童以多角度和多感官的方式理解音乐,还促进他们在音乐创作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通过将美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学习环境,使他们在音乐和美术的双重熏陶下,培养出更高的艺术素养。

(三)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共同点,使得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和辅助。首先,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它们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展示想法。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声音、乐曲,都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其次,音乐和美术都需要儿童通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感知和表达。在音乐中,儿童可以通过听觉感受音符的变化、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流动;而在美术中,儿童则可以通过视觉感知颜色的明暗、线条的形状和物体的纹理。这些感知过程不仅促进了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也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最后,音乐和美术都可以通过交流与分享的方式促进儿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在音乐和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合作演奏乐器、合唱歌曲,或是通过共同参与绘画、雕塑来达到共同的艺术目标。这种合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三、 将音乐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实施音乐与美术的协同课程设计

在幼儿园中,实施音乐与美术的协同课程设计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步骤。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儿童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体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设计主题相关的课程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音乐也包括美术的内容。比如,儿童在学习传统音乐歌曲的同时,结合绘画和手工制作,用颜色和形状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和意象。教师可以将音乐和美术作为相互交织的元素贯穿整个课程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绘制画面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色彩;而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引入美术作品的观赏,激发儿童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力。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活动,将音乐和美术活动深度地融合。例如,通过制作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教具或创建相关场景,让儿童在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艺术表达和合作探索。为了加强儿童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设计音乐与美术的联合展示或演出活动。通过组织音乐会和艺术展览,让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分享,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教师还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音乐与美术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儿童通过自主实践和表达去探索音乐和美术的世界。

(二)使用传统音乐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在幼儿园中,使用传统音乐元素进行美术创作可以帮助儿童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运用传统音乐元素。例如,让儿童通过绘画、拼贴等形式来表达传统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与儿童一起聆听,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情景,并鼓励儿童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感受和想象。比如,儿童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选择适当的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进行创作,从而将传统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传统音乐的欣赏和学习机会,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欣赏传统音乐时,教师可以向儿童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创作意图和特点,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描述的故事。通过与音乐相结合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儿童将感受到的情感转化为视觉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儿童用绘画或雕塑的方式来表达传统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设计与之相关的美术活动。比如,针对不同的传统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相关的艺术品。如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曲调,让儿童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根据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鼓励儿童运用材料和形式,创作出符合音乐氛围的艺术作品。

(三)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

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和全面素质。在美术创作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再现观察到的形象。通过这样的艺术活动,儿童能够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在创作过程中思考选择材料、构思结构等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艺术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通过合作创作、艺术欣赏和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艺术领域中发展自己的特色,增强幼儿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儿童在音乐与美术教学融合中的价值体验

(一)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艺术体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通过感知和表达艺术元素的方式,帮助儿童开发创造力。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美术的颜色、线条和形状则可以让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儿童能够拓展思维边界,启发新的创意和想象。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观察和感知力,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想象力。音乐可以通过声音的传达和节奏的变化引发儿童对环境的敏锐感知,而美术可以通过形象的构建和细节的观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这种多感官的体验将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使其以独特的视角来认知和表达世界。音乐与美术融合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和探索音乐和美术作品,儿童可以形成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而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儿童也能够审视和评价自己的作品,提高自我认知和审美评论的能力。

(二)提升儿童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在儿童中可以促进他们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融合体验,儿童能够深入感受音乐和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欣赏活动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体验。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声音、色彩和形状等元素传递丰富的情感信息。而儿童通过参与音乐与美术活动,可以深入感受到这些情感,并逐渐找到符合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画画、制作手工等美术活动,儿童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借助图像和物质进行表达,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体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要素,如和谐、对比、节奏等。通过参与音乐与美术活动,儿童能够逐渐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体验到美的感受。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还能够让儿童在表达情感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自信心。当儿童通过绘画、音乐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儿童也能够发现并讨论自己喜欢的元素和风格,进一步增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提升鉴赏能力。

(三)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如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让儿童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音乐和美术作品,儿童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情感表达方式。这种体验有助于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让儿童体验和实践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以传统音乐曲调为基调,用美术创作表达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或节日等元素。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将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比较和对比,帮助儿童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在音乐与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音乐和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儿童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观念。

五、 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融入美术领域的活动对儿童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将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儿童可以体验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推行音乐融入美术领域的活动是非常可行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引入这种融合模式,为儿童提供更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蔡雪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3(1):71-73.

[2]江航.非遗美术资源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6):55-57.

[3]高彬.以美育人,濡染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策略探索[J].教师,2023(10):87-89.

[4]贾仕厚.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