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2024-08-01施钰萍
作者简介:施钰萍(197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中小学生减轻了课业压力负担,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及数学学科特点,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作业,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背景,随后分析当下作业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希望能明确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特征,为作业设计优化提供一定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120-04
“双减”政策对小学课后作业量提出明确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有限的作业量限制下提升课后作业质量,对于教学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当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大部分采取书面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与形式均较为单一,不能够从学生实际特征出发,开展个性化针对性教育,因材施教理念无法有效落实。但学生个体在性格、学习能力以及完成作业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教师布置同样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会导致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作业,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无法通过作业实现有效提升,因此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至关重要。
一、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背景
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指的是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学业表现出明显分化趋势,同学间学习差距明显拉大,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小学阶段作业量导致的学生负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作业质量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不足
(一)未充分重视学生水平差异
目前,小学生在高年级数学作业完成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情况:较为简单的作业题目主要针对基础较弱学生,较为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能够促使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进步。大部分教师认为所布置的数学作业难度并不大,但教师对学生实际想法及能力的调查分析明显不足。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普遍采用调节作业难度的方式,在布置作业之后设置部分拔高题,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此类题目。大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作业设计需要从学情、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从整体来看,教师对作业设计理念具备科学认知,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不会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作业,主要仍是采取统一布置全班作业方式。
(二)作业内容不够丰富
大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布置作业时,选取课本以及教辅资料和同步练习册当中的书面习题,也有一些教师自主设计题目。但整体来看,大部分作业是全班统一的,这种固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导致作业趣味性不足,很多学生将作业视为学习负担。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依然坚持熟能生巧理念,认为作业量是保证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采取题海战术。尽管此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但没有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特征,长此以往,学生对作业和学习的兴趣显著下降。
(三)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当下,大多数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是书写方式,主要是完成数学习题或是练习册等,非书面作业明显较少,数学日记、小报或是实验操作及社会调查等类型的作业少。整体来看,大部分数学教师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并且认为其他涉及口语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类型作业,不属于真正意义的数学作业。教师需要认识到布置数学作业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习发展,应通过作业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因此,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会导致学生学习和发展受到限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四)作业批改评价方式陈旧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作业批改过程中,习惯性使用“对错”或是“阅”字加日期形式,评语使用较少。还有的教师以中期考试或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标准,没有对学生数学课堂及日常表现进行评估分析。这种批改及评价方式未关注学生主体特征,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以成绩决定态度的情况仍不少见,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重视学生分数,未从整体发展角度观察学生的进步,也没有分析导致学生不足的原因,或是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对数学作业和学习产生抵触等不良情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均严重下降。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合理采用分层方式设计作业
第一,分层设计数学作业。作业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化差异。分层化设计理念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出发,针对性设计不同题目,实现差异化效果。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题目,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让学生重点针对计算、几何以及统计的基本知识进行强化练习;第二层是中等难度的变式练习,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转变学生思路,设计需要学生反复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第三层是在前两个层次难度完成之后选取更高层次任务,设计拔高题,并予以相应奖励,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或结合多种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从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向出发,选取适合自己的题目,基础薄弱学生可以选择基础训练题目强化巩固,学习较好学生可以选择变式题以及综合应用和创新题目进行拔高。作业分层及弹性化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及自主发挥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作业需求,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使学生提升。
第二,合理设计开放性作业。教师可适当地放手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提供帮助及指导,促使学生最终能够在实验与尝试当中获取知识和成功经验。举例来说,在一道数学题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设计相关实例。分析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结构材料或是辅助性学习资料,以此促使学生通过不同实践完成相应任务。在类似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和参考下,学生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也可以自由发挥,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实现知识内化,不断缩减不同学生间的成绩及能力差距。
(二)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来源
数学教师可以从史料、其他学科资料以及社会资源和作业软件当中提取有效内容设计作业,提升作业趣味性。
首先,数学相关史料能够为数学作业内容丰富提供助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圆周率历史,向学生讲述数学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还可以通过鸡兔同笼的有趣设定向学生讲解相关问题。我国历史上明代诗歌当中有描述和尚分馒头的古算题,还有方环形田地面积计算类型的图形和几何相融合的巧思问题等史料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历史及文化,感受数学文化熏陶,使学生更好地认知数学,拓展多元化数学学习路径。
其次,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些数学成绩较好,而语文成绩则可能一般,有的学生擅长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结合学生智力结构优势,例如,利用学生喜爱的语言或是音乐知识,寻找和提取数学相关知识,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促使数学作业能够更加满足学生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再次,社会资源是数学作业重要来源,教师可以布置数学实践活动类作业,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获取相关知识及经验。因此,教师在合理应用教科书及教材内练习题的同时,还可以在数学作业当中融入丰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地区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资源,探究可用的数学作业材料,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资源设计数学作业,促使作业内容更加丰富且贴近社会现实。
最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资源十分丰富,作业软件当中有很多习题库,其中很多习题均是由名师编制。与此同时,AI智能算法还能够分析学生学习节奏及规律,为学生创建个体化学习内容及计划,实现个性化作业设计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作业效果。对小学教师而言,分层作业设计实施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教师精力不足,而合理应用作业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作业盒子当中的AI助教服务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作业分层。
(三)采用多样化作业设计形式
第一,设计应用变式型作业,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向学生解释并强调概念,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当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变式概念题,例如,多选题、判断题以及兴趣题等,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辨析和理解。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选取两首古诗,让学生阅读,并数一数古诗当中最多的字及其占古诗总字数的具体比例是多少?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当中最多字数占比存在何种差异?通过这种问题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第二,设计合作作业,强化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现有数学作业大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作业设计当中合作交流明显不足,交流和沟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不足。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开展合作型数学作业设计,例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学生与家长合作。例如,教师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可以设计亲子合作型作业,教师口头布置作业,让学生将今日所学内容通过小教师身份讲解给父母。通过口头语言表述,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同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互动,强化情感交流。再比如,教师在扇形概念及面积课堂作业设计中,首先明确作业设计目标是检验学生能否理解扇形概念,是否熟悉扇形面积计算方法。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设计4个小问题作业,每道题目分别留有2~3分钟时间由学生自主思考或是进行交流,之后,按照问题设置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4个问题设为4个大组,每组领取一个问题,规定时间内进行作答,小组传递轮流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彼此交流沟通,并且回答问题也可以锻炼其表达能力。
第三,设计实验作业,培养学生探究及动手能力。实践型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参与性。例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部分,可以设计由学生动手的实验,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和动手作图的能力,促使其对图形形成更加科学直观的认知,发展空间几何观念,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和周长》一课为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解释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及自行车车轮形状为何是圆形?车轴应设计在何处?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动手使用硬纸板制作不同形状车轮,例如,方形或三角形、圆形,再将不同形状车轮安装到车轴上,进行车轮滚动试验,由学生观察记录运动轨迹,记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自主思考并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
(四)提升作业批改有效性
第一,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及时、准确、有效地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同时针对作业当中较常出现的错题进行重点讲解。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不同类型出发,选取差异化评价方式。针对个性化问题尽量采取面对面批改方式;针对基础知识差错率较高的学生,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指导。对于易错题和重点难点题目,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统一观点之后,再次进行交流沟通,由学生自主批改。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实际情况,选用自评或是互评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强化学习效果。
第二,强化过程动态化评价。教师要基于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成长。具体来说,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教师的评语应多采用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的词语,同时也要具备个性化和针对性特点。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当适当增加人文性评论,通过简练且精准的语言表达自身意见。针对作业表现较差的情况,教师也要注意采用激励性语言,发掘学生优点,例如,“书写明显更加规整”等,肯定学生优点,鼓励其更加努力学习。教师要基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估,一方面,关注其数学作业表现;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其发展过程,观察到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进步,促进其全面持久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利用错题,强化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订正作业错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纠自查发现作业当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作业进行监督,教师可以经常性地检查学生错题订正情况,指导学生将平时作业当中所犯错误累积制作错题集,总结发现自身不足,明确自查知识易错点,以此提升回顾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结论
综上,“双减”背景下强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未充分重视学生水平差异,作业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且批改方式陈旧。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注意合理采用分层方式设计作业,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来源,采用多样化作业设计形式,提升作业批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登翠.“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5):6-9.
[2]陈静.双减背景下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以分层设计为视角[J].科普童话,2023(27):16-18.
[3]邱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49):49-51.
[4]林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特色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空中美语,2022(12):317-319.
[5]肖佳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作业分层设计——“增”与“减”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41):51-54.
[6]王红.“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7):29-31.
[7]吴莎莉.减负提高,巩固成果——“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21(52):327-328.
[8]禹雪,赵志强,马萍.数学家庭作业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W市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2,32(6):57-62,77.
[9]马桂兰.“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研究[J].生活教育,2022(2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