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分组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01石宏丹

考试周刊 2024年25期

作者简介:石宏丹(1990~),女,汉族,河北承德人,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摘 要:文章研究分组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影响,比较分组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的影响,探索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分组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分配、任务设计等,强调按照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学习兴趣或学习风格进行分组,以确定最适合的分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希望可以更好地应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116-04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若教师采用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效果的下降。而分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此外,分组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分组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 分组教学概述

分组教学是一种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和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然后教师给予他们相应的任务和指导,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分组教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探讨问OzR8TycerUcezzITzLoW9zjoxbjWfQOH7u6V4Ljzqno=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且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分组教学还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指导。然而,实施分组教学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合理划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均衡性,避免出现过于强势或过于被动的学生。

二、 初中数学课堂中分组教学现状分析

(一)分组不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组内学习差异过大,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另一些学生进展较快,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部分教师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学生的相互关系和合作能力,组内的合作氛围不好,一些学生可能不愿意与其他组员合作,或者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争吵和冲突,影响学习氛围和效果。在分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某个学生过于优秀或者过于弱势,可能导致组内其他学生过度依赖或者忽视该学生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受到影响。没有明确规定每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可能会导致组内学生的角色不明确,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或者不清楚自己在组内的责任,影响学习效果和合作质量。并且,如果分组时教师没有鼓励和促进组内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可能会导致组内学生的互动不足,学生可能只是各自为战,缺乏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这样会限制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确保组内学习差异适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相互关系和合作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应明确每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促进组内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确保分组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纪律性较弱

部分教师在分组时没有严格约束学生,会导致学生在分组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如说闲话、打闹、互相干扰等,这样会影响整个分组的学习氛围和效果。没有明确规定组内的学习纪律,学生可能会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服从组内的纪律要求,导致学生行为的混乱,影响整个分组的学习秩序。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间互动,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分组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当。学生可能会互相比较,产生竞争心理,而不是互相帮助和支持,这样会影响整个分组的学习氛围和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分组前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管和引导,确保提高分组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分组时部分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可能对分组活动缺乏积极的参与态度,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指导,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贡献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部分教师在分组时没有明确告知学生分组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可能会对分组活动感到困惑和无趣,他们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分组,以及分组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并且,还有些时候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能会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而忽视了与组员的合作和交流,他们可能不愿意与组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导致整个分组的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分组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能会在分组中沉默不语或者只进行表面的交流,他们可能不愿意提出问题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导致分组活动变得单调和乏味。

三、 分组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鼓励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分组学习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给学生,让他们在分组学习中自主选择和利用,如提供图书馆的数学相关书籍、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计算器等。在分组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成员、自主决定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组织实地考察、设计数学游戏等,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和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分享,如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教师分发一些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给每个小组,题目难度适中,由每个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并尝试解题,鼓励他们互相启发和帮助。与此同时,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疑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带领全班讨论并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师再次分发一些更难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继续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和解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讨论答案,确保正确性,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解题的过程和答案。学生在小组内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题,相互启发和帮助,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分组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水平。

(二)优选分组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分组学习内容,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设计合理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索和实践,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巩固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y=2x+3,让学生思考当自变量x的值变大时,函数y的值会随之产生什么变化?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函数y=-2x+3,提出问题:“当x的值变大时,函数y的值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别观察每一个函数的图像,问学生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分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解方程的教学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任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且每人准备至少两个解方程的练习题。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个成员分别出一道自己准备的练习题,并组成练习册子。每个小组根据练习册子,进行互相交流和解题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困难和疑惑,并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难度较高的解方程应用题,进行小组展示,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给其他小组提出挑战。教师充当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讨论、总结和练习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在展示环节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充分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助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巩固教学内容,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适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如可以设计问题探究、数学游戏、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素养,提供数学参考书籍、学习网站、数学应用软件等,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分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展示、个人报告、数学作品展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分组学习中巩固和提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知识时,进行分组布置任务,部分学生需要记忆角的平分线概念,还有部分学生需要动手画出角平分线并加深对角平分线的认知,课后将教学小组成员拉进统一的指导群,将相关资料借助移动终端传输到指导群中。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分组学习,巩固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分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启发数学思维,充实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学习网站、数学应用软件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学习工具和技术,如数学游戏、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启发性学习。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些任务可以涉及数学推理、证明、应用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先为学生初步讲解三角形的性质、角等相关知识,之后,学生将自身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用语言阐述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教学小组内部轮流讲解三角形知识,让学生深刻认知数学知识中的各类概念或公式。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分享思路、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分组教学中,每个小组需要有组长或者负责人,他们需要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学习活动,这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教学需要合理设计和组织,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教师在分组教学中要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教师还应注意小组之间的资源均衡,避免出现某个小组过于强大或者过于薄弱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吴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3:308-310.

[2]李嵩.分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二),2023:794-797.

[3]杨辉.基于IGCSE数学培训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64-266.

[4]邢莎.浅析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如何实施分组教学[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767-768.

[5]曹希刚.初中数学课上学生成绩差距过大的解决办法[J].才智,2014(32):57.